李娜
思維導圖在中考話題復習中的應用探究
李娜
【摘要】傳統的中考復習是將初中三年所學的五本教材進行逐本復習講解,這樣往往達不到真正復習的效果。然而,通過話題復習將初中三年的知識進行有效地組織、重整,不僅可以節省學生的學習時間,而且教師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在日常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在教學反思的前提下,教師借助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將話題復習從詞匯復習、語法復習和寫作復習三個方面展開,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達到英語“五易”,提升中考英語復習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關鍵詞】思維導圖;話題復習;詞匯復習;語法復習
(一)思維導圖的涵義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由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所創。巴贊認為,人類大腦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體立體結構呈放射性存儲在記憶庫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思維導圖形象直觀,可以使抽象的記憶和思維可視化,兩者產生和諧的“共生現象”,記憶內容比較深刻、快速、有效。思維導圖的繪制并沒有定式,能夠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展開各種想象的邏輯平衡,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
每個人想問題時,思維都有跳躍性,產生豐富的分岔,如果把內容按順序列出來,思維很可能被打斷,在某一點上停滯不前。而采用畫圖的方式,不僅可以用圖標來愉悅學習者的心情,還能在每個所能想到的分支上增添新的內容。在畫思維導圖時,人會不斷有新思想、新發現和新感受,這會鼓勵思想的潮流無止境地涌動。大腦在不斷的刺激下,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容易接受新事物。通過訓練,每個人都可以讓自己的記憶力達到巔峰狀態。
(二)話題復習的涵義
Brown(2001)認為,現代語言教學呈現“綜合”(Integration)的趨勢,提倡全語言教學(Whole Language),并提出主題式教學(Theme-based Teaching)的思路。他認為,“主題式教學”蘊含著有效學習的原則:自動化、意義學習、內在動機、交際能力等,這些對提高中考復習效率有一定的促進意義。初中三年整體知識的復習,應該建立在梳理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圍繞話題進行高效復習,強化知識的靈活應用。
戴軍熔(2010)指出,話題復習教學是指以話題為依托,把語言知識的復習與語言技能的訓練、情感價值的理解、文化意識的體驗和學習策略的培養有機地融入其中,在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促進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以話題為中心的立體復習框架的構建是以話題為主線,通過整合同類話題構建知識網絡,并圍繞話題進行聽、說、讀、寫等一系列語言技能練習和綜合語言實踐,其目的是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穩步提高英語的學習實踐水平和復習效率。
毛克民(2014)指出,話題復習教學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理念,它倡導以話題為主線,圍繞課程標準,并結合學情和教材特點進行立體、綜合的教學設計與開發。話題復習打破了傳統的耗時多、收效微的復習模式,有機地把知識整合在一起,增強了語言運用的機會,這樣不僅提高了復習效率,而且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復習,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和提高自學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話題復習中的應用
在中考復習階段,復習課若只是一味地進行語法或句法講解,對于提高復習效果毫無裨益。由于時間緊迫、任務重,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梳理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本文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Gorforit!(新目標)初中英語的話題復習為例,將思維導圖應用在話題復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進行討論整合話題。學生通過畫思維導圖將知識梳理一遍,更好地做到了個性化學習,提高了復習效率。
眾所周知,單詞的記憶包括記憶單詞的音、形、義,但目前很多人對單詞的記憶還只是停留在拆音和死記硬背的基礎上,對于單詞聯想和具體應用記憶比較少。結合思維導圖,將詞與詞聯系起來,很容易通過某一個詞的學習,達到復習和鞏固其他單詞的效果。在話題的中心詞的指引下,通過思維導圖將各個分散的相關內容串接起來,進行詞匯的話題分類教學。正如冒曉飛(2013)所述,圍繞單元話題的詞語集被稱為單元主題詞匯,其包括主題單詞、主題詞塊(短語、句式),是單元的核心詞匯,也是該話題的重點詞匯。教師應創造相應的情景,將主題詞匯通過學生的使用進一步強化其應用能力,使詞匯學習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教和學同步增長。
筆者以話題School Life中Language Learning語言學習的詞匯復習為例,如圖1所示,將Language Learning的詞匯分為學習過程、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和學習用品四部分,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展開想象,將其涉及的詞匯進行整理和記憶。
教師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將分散的詞匯總結到一起,分類展開講解和背誦。對學生而言,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背誦詞匯的速度,加強對詞匯的理解和分析,還能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對詞匯的靈活使用。另外,教師有了思維導圖就能夠將詞匯分塊教學,幫助教師強化詞塊剖析,提高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將其應用在話題詞匯復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英語詞匯復習的有效性。

圖1
花曉梅(2013)指出,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英語交際能力,而學習者所要具備的交際能力至少包括四個方面,即語法能力、社會文化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語法能力是基礎。思維導圖能夠在短時間內強化學生的語法能力;思維導圖可以將那些看似零散、孤立的知識編織成一個網絡系統,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后,學生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概念,將該語法知識相關的東西內化到大腦,付諸于具體的實踐應用中。下面以思維導圖在被動語態教學中的應用來展開分析。
首先,給出和被動語態相關的任務,讓學生用所給單詞的正確形式填空。
1.Chinese___________________(expect)to shake hands when meeting each other.
2.Students __________________(suppose)to study hard at school.
3.Y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not allow)to play computer on weekdays.
4.The flowers ________________(water)by the girl.
5.A farm ____________________(visit)by us yesterday.
6.Some trees _________________(plant)next week.
7.Teenagers should ____________(allow)to wear their own clothes.
8.Is the room _________________(clean)by Rick?
9.Yes.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tidy)by Rick and his deskmate yesterday.
10.When was the telephone _______(invent)?
其次,學生做完后,教師給出答案:1. are expected;2. are supposed;3. are not allowed;4. are watered;5. was visited;6. will be planted;7. be allowed;8. cleaned;9. was tidied;10. invented。接著,教師指導學生觀察這些答案的特點,學生會發現它們的共同點是助動詞be+V-ed(動詞的過去分詞)結構,即要學習的語法規則——被動語態。接著,如圖2所示,在練習題的幫助下,將“被動語態”四個字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詞展開分析,從定義、構成和用法三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對被動語態的理解。
第一步,搞清楚被動語態的定義。第4題花兒和澆水之間是被動關系;第5題農場被參觀;第6題樹木和種植之間是被動關系;第7題青少年和允許是被動關系。因此,學生就會總結出來:被動語態指的是主語和動作之間是被動關系。
第二步,探索出被動語態的構成。通過觀察這10道題的答案,學生會發現它們有個共同特點,即助動詞be+V-ed(動詞的過去分詞),可以得出肯定句的構成。再觀察第3題are not allowed的答案時,可以看到否定詞not放在助動詞be(are)之后,所以,被動語態的否定句是直接在助動詞be后面加not。第8題是被動語態的一般疑問句形式,將助動詞be(is)提到句首,首字母大寫,然后加上其他。第10題是被動語態的特殊疑問句,由特殊疑問詞when加上后面的一般疑問句構成。
第三步,讓學生思考被動語態的用法是什么。正如第6題“明年將要種一些樹”,到底是誰明年種樹,執行者不明確,也沒有必要強調執行者,因此用被動語態。

圖2

圖3
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通過習題獨立思考,自主完成被動語態的思維導圖構建。如圖3所示,將被動語態從定義、構成和用法三方面進行分析,將規律性的知識通過思維導圖進行總結,這樣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被動語態的理解和記憶。然后再通過做被動語態的練習題,進一步將被動語態落到實處,做到知識“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

圖5
在復習School Life話題時,與其相關的子話題有:School Rules,School Trip和Language Learning等。筆者在這里就以School Rules(校規)的寫作為例,將思維導圖在其中的應用進一步闡明。
首先,針對校規進行寫作訓練時,要搭建起寫作的大框架。正如吳紅(2012)所述,搭建起支架后,學生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才能掌握語詞結構,厘清寫作思路。利用思維導圖工具,給出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框架,如圖4所示,在學校要做的事和不許做的事,從而幫助學生從整體高度上審視自己的文章。
其次,幫助學生聯系自己身邊的相關校規,然后相互討論。李文中(2003)指出,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詞匯教學,注重常用詞語的搭配和用法,適當運用這些詞匯表達本土文化和社會生活,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圖5所示,學生會聯系實際,補出相關內容。在學校要做的事情:穿校服、尊敬他人、努力學習等;在學校不許做的事情:穿自己的衣服、舉止不禮貌、在課上玩、不學習。
最后,在思維導圖的提示下,學生再添加上相關句型,比如,be(not)allowed to do,be(not)expected to do和be(not)supposed to do等和祈使句。另外,使用連詞,如and,but,however等,將語言輸入與語言運用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獨立創作語篇提供直接的語言輸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展示自己的理解力,又能將瑣碎凌亂的知識系統化和整體化,化知識為能力,最后應用到寫作中去。
思維導圖的運用提高了學生的篇章構思效率,提高了學生的篇章構架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闊了寫作思路。通過思維導圖開發學生的左右腦,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為其終生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思維導圖解決詞匯復習的前提下,將語法的規范表達通過思維導圖方式進一步講解清楚,最后將詞匯和語法相結合,運用思維導圖支架進行寫作訓練,不僅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而且能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能更深一層地強化英語的語用價值,使學生更容易達到“五易”:易懂、易說、易寫、易背、易用。易懂:將難懂的文字轉換成圖片,看起來更直觀,更易懂;易說:有了思維導圖,學生就能夠根據圖示快速地復述出文章內容;易寫:有話可說,自然就可以有話可寫,在說的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發揮其篇章構架能力,提高作品質量;易背:有了思維導圖這個大框架,學生能夠發揮其想象力,將與話題復習的相關知識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聯系起來,不僅僅看到知識的點,更能夠抓住中考復習的面;易用:結合思維導圖這個框架,學生將話題復習從詞匯到語法再到最終的寫作,逐層推進、由淺入深,固化知識點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達到語言靈活輸出的目的。
本文通過思維導圖與話題復習在詞匯、語法和寫作三方面的靈活應用,激活學生封閉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喚醒學生沉睡的創新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圍繞話題的主線進行復習,學生邊討論、邊動手制作思維導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好比與所學內容進行面對面溝通,該如何定位,如何將知識歸類,劃分到哪個部分等等,這對學生來說都非常實用,更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能力。思維導圖和話題復習的結合能夠節約課時,強化復習效果,提高復習效率,達到真正復習的目的。
引用文獻
戴軍熔.2010.基于話題的立體式語言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6-12.
花曉梅.2013.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復習課中的應用[J].中學外語教與學,(12):17-19.
李文中.2003.基于英語學習者語料庫的主題詞研究[J].現代外語,(3):284-293.
毛克民.2014.九年級英語話題式復習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外語教與學,(3):39-43.
冒曉飛.2013.初中英語單元主題詞匯教學實踐與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2):33-37.
托尼·巴贊.2004.開動大腦[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吳紅.2012.例談初中英語寫作支架的搭建[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8):6-9.
Brown,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作者信息:710071,陜西西安,陜西省西安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中學372422741@qq.com.cn
專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