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漢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探析
劉金漢
當前,我國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主客觀因素嚴重影響了口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活躍在一線的教師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通過從加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口語教學模式的轉變、構建良好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口語教學機制、健全完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三方面進行了探討。
高中英語;口語;教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日益發展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日漸深入,一方面為高中英語課程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也對高中英語課程教育,尤其是對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要求口語教學要滿足正常的聽、說、讀、寫要求,而且要培養學生初步具備英語的獨立運用、操作和可持續發展等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英語實際教學過程當中,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基礎薄弱、效能低下等都是高中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看來,我國的英語教育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問題也日益顯現了出來,成為我國高中英語教育,尤其是口語教育進一步發展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嚴重障礙。它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劉妍2010)。
(一)客觀因素的影響
1.教材及課程設置與實際生活運用脫節
盡管市場上的包括口語在內的英語教材品類繁多,但是真正適合高中生的比較少。即使在大方向上與高中生較為貼合,大多也粗制濫造,和英語閱讀材料區別不大,實踐性和操作性不高。在課程設置方面,英語口語教學在高中課程體系中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盡管英語課程的課時開足了,但是沒有專門為英語口語開列單位課時。
2.缺乏英語口語學習的真實語境
我國大部分高中英語課程的教育與學習都是在中文的語境下進行的,一周除了幾節英語課之外,學生很少有接觸英語聽說的機會,就是在英語課上的大部分時間也是用在英語閱讀與寫作等筆試能力的訓練上,這嚴重地影響了高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生成與發展。
3.班級規模過大
英語口語能力的生成與發展是建立在大量的口語實踐基礎之上的,它要求在僅有的英語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要進行相應頻度和強度的口語實踐訓練。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緊缺,我國高中班級通常保持在60~70名學生的較大規模。在如此大規模的班級里開展應用口語教學又要使每個學生都有口語實踐的機會,這幾乎很難辦到。這種缺乏實際語境和教育條件的實現情況嚴重制約了我國高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生成和發展。
(二)主觀因素的影響
1.不少高中對英語口語教學重視不夠
英語僅是高考的一門課程,而且是極其拉分的課程,其關注點不在學生有沒有通過學習掌握實際的運用能力,而在于能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這種思想的主導下,沒有給予英語口語在英語教學中應有的地位,英語口語教學被認為工作簡單、任務輕松,致使許多口語教研力量缺檔,教師處境尷尬,從而工作懈怠,更談不上具有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職業發展的沖動和動力,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學生重視不夠,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很多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能順利進入大學,而不是真正把英語視為未來生活的必要工具。因此,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完全處于被動應付的學習狀態,而且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單詞記憶、課文和語法規則等能立竿見影地提高考試成績的方面,并不是按照語言自身規律來學習英語,其后果自然是知道意思也無法開口的“啞巴式”英語或者不地道的中國式英語。
3.教師教育觀念陳舊,主動適應的意識不強,能力不夠
現階段,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英語教師仍持應試教育的觀念,在教授英語時將教學重點放在語法、詞匯、閱讀理解上,而教學手法又是“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課堂的呈現形式為教師講授,學生聽,學生很少有開口用英語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即使說英語也是讀下課文中的幾個重點詞匯、短語或語法結構。同時,有些教師也想開展口語方面的教學與訓練,但是自身素質使自己不能完全勝任。比如,在口語課堂上,這些教師在英語話語原則提供、設置的話題操作性等方面明顯欠缺,要么話題抽象,要么枯燥,或者提供的情境不明確,而對學生的諸如發音、語調、詞匯和語法又格外注重以至于不僅打斷了學生英語表達時的思維,而且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走進了重語言而輕語言運用的誤區(張玨2010)。
筆者通過對高中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進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的舉措,旨在增強高中英語口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加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推動口語教學模式的轉變
目前,高中英語師資隊伍呈現老齡化趨勢,新生代骨干力量還在形成之中。老教師習慣于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口語能力和水平很難適應新時期對英語口語教育教學的要求。這就要求,一方面各高級中學要重視英語口語教學工作,在人財物方面實行傾斜政策,營造良好的口語教育教學軟環境和硬環境;另一方面,教師也要主動作為,通過函授、進修和網絡學習等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和水平,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探索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實踐。比如,教師可以采用適合口語形式的任務型交際法進行口語教學。該教學方法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也有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好地營造出一個原生態型的英語交際環境。
(二)構建良好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口語教學機制
1.搭建歐美文化背景知識平臺
英語口語是生活性交際用語,和現實生活與社會文化等密切聯系在一起,是人們在日常交往互動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性特點的固定形式。鑒于此,為了更好地實施英語口語教學,高級中學必須加強關于歐美文化資料庫的建設,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識的基礎上學習英語口語。
2.口語教學內容的設置要有生活情趣和可操作性
教師在設置口語教學內容時,要在根據教材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并做到簡單實用,盡量使用貼近生活的交際內容,不僅確保其符合現實社會的發展,而且有利于培養高中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掘英語教材中的口語教學素材,并善于理論聯系實際,結合生活創作出富有生活情趣并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口語教學內容,以此達到口語教學的最佳效果。
3.打造口語練習和聽說讀寫訓練有機聯系的綜合體
一般而言,英語口語能力是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真實狀況與水平的直接反映。能聽能說是英語口語的前提,會讀和會寫是英語口語的基礎。由此可見,在英語口語課堂上,教師需要強化學生的聽力訓練和閱讀量,切實擴大語言的信息量,為學生英語口語的提高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健全完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提出關于課程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目標的同時,指出了健全完善教學評價的方向,即實現由過去重選拔甄別的功能向促進學生和教師發展及促進教學實踐改進的方向轉變。這就要求主管和開設高中口語這門實踐性課程的教育主管單位和學校,要結合實際生活和學生實際,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機制和模式做出相應的引導和規范,使之成為高中英語口語教學評價的科學體系。
引用文獻
劉妍.2010.淺談對英語口語訓練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綜合),(10).
張玨.2010.多途徑豐富英語口語教學[J].科教文匯(上旬刊),(10).
作者信息:341000,江西贛州,江西省贛州市贛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