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井
策略與方法
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吳德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有了很大改進,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提升。但由于種種因素影響,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效率以及教學效果仍然不盡人意,教學有效性尚有待于進一步提升。一線教師通過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缺乏高效性的因素的研究,進而提出提高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以期對一線教學有所指導和幫助。
初中英語;農村區域;有效課堂;策略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入背景下,課堂有效性也成為教育教學工作者所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其課堂有效性是指英語教師和學生分別利用一定的課堂教學活動以及學習活動來獲得相應的發展與進步。其中,發展是指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四項基本技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個人特性;進步則是著眼于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蘇雪靜2007)。由此來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衡量指標并非單純以教學任務是否順利完成、教師是否精細、認真為主,而更多地考量了學生課堂學習效果,即掌握了多少東西。但是就當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受教學資源投入不足、資金匱乏、語言環境缺乏等各類因素影響,教師往往難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一些新的、高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因此探索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英語教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聽、說實踐不足
雖然在當前倡導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和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大多已經充分重視到了課堂實踐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教師偏重于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上一味講解,甚至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強調教學重難點而取消了課堂錄音的播放,學生不能通過錄音來感受純正英語的魅力,也無法通過跟讀來強化發音,開口說英語的難度也隨之提升。部分教師在聽力課上偏重于測試,或教學方法過于簡單,與學生之間缺乏深入交流,學生很難獲取英語聽、說的實踐機會,不利于“語感”的生成(王淑霞2009)。
(二)采用中英文結合開展教學,缺乏良好的英語交流氛圍
英語課堂上用英語語言組織教學是英語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原則,同時也對英語教學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不少教師受到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或自身知識水平的限制,或出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慮,在課堂上采用中英文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難以落實“用英語教英語”的教育理念與要求(楊金龍、凌茜2014),導致英語課堂中無法生成有效的語境,學習氛圍不夠濃郁,學生習慣用中文學英語,其英語聽說能力乃至語感的發展都會受到較大影響。
(三)規范訓練不足,學生發音不準
在英語教學中,語音永遠是第一關,但部分農村英語教師對于語音教學仍然不夠重視,教學行為多限于表面,學生對于音標知識以及拼讀規則仍未有全面的認識和把握,不少學生對于音長、重音、節奏以及意群停頓等知識知之甚少,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不會讀單詞、語調失準、語流不暢等問題。
(一)組織多樣化教學活動,強化學生聽說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組織多樣化教學活動,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例如角色表演、講故事、英語歌曲選唱、限時英文演講、朗誦比賽以及猜謎語等,此外還可組織學生參與英語知識競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提供充裕的聽說訓練實踐機會,真正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馬繼存2015)。教師在各類活動中應重視訓練指導和強化學生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自由發揮,使之對英語語言魅力有真切的體驗,由此產生濃郁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每周都堅持播放幾首英文歌曲或者英文電影原聲,要求學生學唱歌曲或者根據文本模仿原聲對白,以此來強化訓練學生英語聽說能力;課余時間組織選歌比賽,要求學生通過網絡來搜索英文歌曲,并選出學生最喜愛的幾首歌作為本周英語金曲,組織學生學唱。這樣一來,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且彼此交流自己認為好聽的歌曲,認真演練,對于歌詞中出現的陌生詞匯都會主動去查詢字典來了解釋義。經過半個多學期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
(二)重視語言環境的創設
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語言環境的創設,通過濃厚、貼近于現實的學習情境氛圍來感染學生學習情緒。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應著眼于如下2個步驟:
1.采用制度化學習任務
初中學生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渴望在群體生活中突出自我(韓良風2008)。然而部分學生缺乏自信心而怯于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所以教師應重視此點,通過鼓勵促進學生。例如,筆者在課前設置3分鐘自由演講,每節課開始前都由不同的學生到講臺上向全班同學作簡短演講,內容自定,全班學生輪流參與此項活動,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并加強學生的成就感。
2.在課堂教學中應精心設計語言環境
對于學生而言,課堂無疑是最主要的學習環境,課堂語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所以教師應對課堂語言環境的創設予以充分重視,精心設計合理的語言環境,通過英文范式的班級墻報、標語、教學用物或者口號等內容和方式來營造課堂氛圍;還可要求學生為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并準備一張小卡片來展示個人簡介(包括生日、星座、特長以及興趣愛好等個人信息),懸掛在班級后墻壁的宣傳欄里。這樣有利于學生處于英語知識的環境中,隨處可見的英語單詞、句段等都能夠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逐漸熏陶學生的英語語感,強化其語用能力。
(三)重視語音教學,確保發音規范性
語音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而聽則是教師開展語音教學的一個基本方法。學生只有反復聽取錄音后才能辨識音準,才能正確、規范地開口講英語,這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所以教師應將語音教學貫穿于初中英語教學全過程,并定期指導學生開展語音強化練習,打好語音基礎。但是農村學生小升初以后往往出現語音基礎差異分化的問題,一些學生英語發音表現出嚴重的不規范,對英語學習效果也產生了不良影響?;诖?,筆者在接手新的班級、新的學生后都會首先強調語音教學,將其列為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確保學生發音的規范性。除了在課堂上播放教材標準錄音并要求學生模仿以外,筆者還鼓勵學生自制錄音,通過多媒體視頻將優秀的自制錄音文件播放給全班學生聽,并集體作出評價。在展示自制錄音文件時,筆者特別進行了音長、重音、節奏、語調以及意群停頓等技巧的指導,以切實培養學生英語語感。
隨著當前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落實、英語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英語課堂教學也更加側重于層次化,其教學手段也日趨豐富化,這對于農村英語教學而言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但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依然有諸多需要改進之處,需要教育工作者認真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用文獻
韓良風.2008.讓評價見證成長——淺議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J].上海教育科研,(1):90-91.
馬繼存.2015.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培養問題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4):103-103.
蘇雪靜.2007.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若干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1):28-31.
王淑霞.2009.初中英語新課程實施現狀與對策調查報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6):82-85.
楊金龍,凌茜.2014.從符號與認知視角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以甘肅偏遠山區的初中英語教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3):109-111.
作者信息:222524,江蘇連云港,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長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