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葉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少兒羽毛球學習中常見問題及影響因素分析
李 葉
(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對少兒在羽毛球學習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其影響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旨在為以后的羽毛球學習提供一定的借鑒。
1.1 研究對象
以少兒在羽毛球學習中常見問題及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學校圖書館、學術期刊網查閱本研究課題相關的資料和信息,并閱讀有關羽毛球知識等方面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綜合評價與分析,最后形成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1.2.2 訪談法 通過與一些長期從事少兒羽毛球教學的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練進行交談,針對少兒在羽毛球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及問題為主線進行詢問交流。
1.2.3 邏輯分析法 在文獻資料收集的基礎之上將相關資料進行整理,通過一系列的總結、排除、對比、整合等思維分析方法,并將通過訪談得來的信息進行整合,結合自身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綜合的分析,提出相關問題和建議。
1.2.4 問卷調查法 以湖南省邵陽市體育俱樂部中的2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年齡階段為7 ~ 12歲之間。根據本研究的內容和目的,查閱了大量關于社會調查的書籍,遵循體育科研的方法關于問卷設計的基本要求,進行了問卷的設計,設計了少兒對羽毛球學習現狀調查問卷表,然后對少兒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150份,有效回收150份,有效回收率100%。
2.1 少兒羽毛球教學訓練
少兒訓練者對于外界事物的一切都覺得充滿了好奇,想要了解周圍所有的新鮮事物。他們擅長于模仿性的體育活動并且對于外界環境具有很強依賴性,他們不能通觀其活動的全部效果,因而是盲目的。對于傷害的可能性沒有預判,所以少兒在進行體育活動的同時造成傷害的可能性也就比較大了。
兒童在有氧耐力方面是可以承受一定負荷的,不必擔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但是在青春期前(兒童時期),進行力量和爆發力的極限訓練是值得商榷的。這兩種力量發展的巔峰時期,女性在16 ~ 18 歲,男性在18 ~ 22 歲。人們一再指出,兒童時期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學習時期。因此,其運動性記憶非常好,可以很快地接受和儲存不同的動作過程。對新事物的接觸能力較快。但是,兒童對于教練或教師的依賴性卻很大,這就要求在進行少年兒童的教學中需要教師或者教練有更好的承受能力及耐心,在實施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教學的實施者就有必要針對少兒學習者正在訓練中的生理及心理問題進行及時地了解與解決。
2.2 少兒羽毛球學習者學習動機的現狀分析
在羽毛球調查問卷中,占總數50%的少兒自愿,占總數20%的不自愿,占總數46%的人選擇了一般,其中在客觀意愿中喜歡羽毛球的少兒只占總數15%,而占總數36%的少兒選擇了不喜歡羽毛球。興趣吸引是學生練習羽毛球的最主要原因,可以通過提高羽毛球普修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羽毛球的全面認識和了解,提高少兒的學習羽毛球的積極性。
2.3 少兒在羽毛球教學訓練中易出現的異常表現及錯誤動作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體驗,是人的生理或社會需求滿足的時候的一種體驗。體育活動可以使人產生快樂的感覺,轉移注意力,釋放負面情緒,如當學生遇到學習壓力大或出現錯誤,就可以參加體育活動,打打球,跑跑步,感覺不是很累,但可以使人得到放松,心情也會變得愉快很多。
訓練過程中少兒在情緒方面表現的和成人學習者有很大區別。經過訪談及自己觀察具體有以下表現:容易情緒化,情緒波動大;在任務完成時會有討價還價的想法;會出現攀比心理;意志品質較薄弱,出現失誤比較心急;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批評會有抵觸情緒;精神容易分散,長時間教學需要安排休息時間。
通過調查發現,少兒在學習過程中基本的技術動作練習中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如表1 所示。正手發高遠球的錯誤率是25%,正手擊高遠球錯誤率是30%,挑球錯誤率是20%,平抽球錯誤率是25%。調查發現正手發高遠球出現錯誤主要是左手拋球不穩定、擊球時出現漏球現象;正手擊高遠球出現錯誤主要是動作沒有定型、擊球點低、切球、擊球是重心不穩、轉身不夠等;挑球出現錯誤主要是沒有抖手腕、出球弧度過高深度不夠、擊球路線不對(不是由下至上擊球,而是橫掃);平抽球出現錯誤主要是擊球不果斷,出球速度慢。在教學過程中還會有很多錯誤出現,這里只是選取以上出現頻率較高的錯誤為例。
2.4 少兒羽毛球學習中錯誤現狀的原因分析

表1 少兒在基本技術動作練習中易出現的錯誤調查統計表
2.4.1 心理素質 對于因失誤而煩躁不已并有放棄怠慢的情緒的教練應該及時減輕學習者的心理負擔,鼓勵其放松心情,大膽嘗試;多分析其存在優點,及時樹立信心。在教學過程中對少兒學習者要經常反復地提醒,并且在提醒的用詞上不不帶有消極字眼,因為消極字眼如“別緊張”這句話本身就含有“緊張”這一消極字眼,在反復提醒的過程中容易掩蓋和沖淡整句話的意思,是學習者潛意識里產生與提醒字眼相反的心理活動或反應。
2.4.2 技術動作的領悟 在正手擊高遠球學習中還會出現擊球點太靠右(以右手為例)從而導致擊球點距離身體太遠而借不了力只能依靠手臂的力量擊球,就會導致出球無力。還有出現重心不穩、轉身不夠的原因主要一方面是意識不夠,未能在適當時間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及時轉身,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擊球動作的一致性不夠,導致動作脫節發力不順暢,從而導致不協調的動作出現。挑球和發球擊球時的發力比較相似,因此都會出現擊球是推送的動作不明顯而導致球的深度不夠。平抽球擊球不果斷主要是由于對球的判斷不準確,在擊球的時候只是一味地尋找擊球點而并沒有主動地發力所導致。手腕閃動的缺失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3.1 結 論
要根據少兒的心理及生理特征進行科學地訓練,并培養少兒對羽毛球運動的興趣,加強他們對羽毛球的認知能力。在練習過程中要多以球為媒介來組織教學,多為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這樣既增強信心也可以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少兒在情緒方面表現的和成人學習者有很大區別,容易情緒化,情緒波動大。
3.2 建 議
3.2.1 科學安排訓練內容,循序漸進 對待教學成果,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根據不同的學習者自身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以此作為下一步教學實施的標尺。對于教學訓練的內容安排要科學合理,一節完整的專項訓練課必須是在專項技術內容完成的前提之下,所以要避免課堂內容單一,合理地安排訓練內容。
3.2.2 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符合少兒身心發展 一般性的羽毛球教學訓練中,要求動作精細化。即在做羽毛球技術動作練習時動作越小越好。但是精細的動作是利用小肌肉群工作而做到的,而少兒階段主要利用的是大肌肉群工作,因為少兒階段小肌肉群還未能發展完全,因此運用起來也會力不從心。所以在少兒羽毛球教學時就要求動作做大,就會出現利用延長揮拍的軌跡來完成擊球。在做大動作揮拍時還可以有時間對來球進行判斷,也可以避免倉促出手而導致的漏球現象。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增強自信心,符合少兒身心發展。
3.2.3 針對少兒對外界依賴性較大的特點,要經常給予提醒并時刻關注 對于不同的群體根據其所具有的特點來選擇適宜的方法。對于成人學習者,反復的提醒會覺得過于啰嗦。但如果是少兒學習者就不同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精神難以長時間的高度集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練或者是教師就必須反復地提醒與糾正。
G847
A
1674-151X(2015)04-055-02
2015-03-15
李葉(1992 ~),本科。研究方向: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