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辰陽 王支華
摘 ? ?要: 科研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指標,是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前提條件之一。近年來,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充分發揮整體優勢,構建齊抓共管的體制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和指導力度,健全獎勵激勵制度,重視典型引導和輿論宣傳,著力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在學科競賽、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積累豐富的經驗。
關鍵詞: 學院優勢 ? ?科研創新 ? ?能力培養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培養大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科研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指標,是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前提條件之一。近年來,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充分發揮學院整體優勢,構建齊抓共管的體制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和指導力度,健全獎勵激勵制度,重視典型引導和輿論宣傳,著力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在學科競賽、科學研究、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2013年以來,該院在數學建模、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大學生英語競賽、“三創”挑戰賽、高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雙創之星”評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暨創業大賽、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了一系列獎項:
該院選手許亞東、章啟明和劉元志代表的兩支團隊均榮獲2015年國際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由該院郭嘯天等跨學院同學組成的以“樂享動漫”為項目的“樂享之家”團隊榮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創業”挑戰賽一等獎和安徽賽區選拔賽冠軍、特等獎;該院劉洪金等三名學生組成的安徽財經大學明德隊榮獲2015年全國高等院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一等獎;黃凌棲和張嘉宇、吳朦朦同學的書法作品分獲第三、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書法篆刻組二等獎,這是該校學生獲獎的最好成績;武賽同學2015年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安徽賽區特等獎;郭嘯天、章啟明、呂長育、劉洪金、林蝶亭、孔維玲等六名同學榮獲安徽省2015年“雙創之星”(“創新之星”和“創業之星”)榮譽稱號,占該校獲獎總數的三分之一;該院在首屆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榮獲一個金獎(學校唯一)、一個銀獎(呂長育的“尚藝文化紀念品”獲金獎,孔維玲的“合肥蔚林園林苗本種植項目”獲銀獎),獲獎數量和層次居全校之首;呂長育同學榮獲“學創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第十屆安徽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暨創業大賽校內選拔賽(創業組)金獎;該院每年均舉辦企業失敗案例復活策劃大賽、公司創業策劃大賽、財經論壇、推銷大賽等面向全校的學科競賽活動;該院還每年舉辦研究生學術論壇。
2012年以來,該院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在論文發表、課題(項目)研究等科研方面成果突出,均處于全校領先水平。
2012年,該院本科生發表論文41篇,研究生24篇;2013年,本科生發表論文18篇,研究生46篇;2014年,本科生發表論文83篇,研究生36篇。2013年,該院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9項,省級121項(全校644項);2014年,該院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3項,省級63項。2012年,該院獲校本科生創新創業基金項目6項、2013年7項、2014年8項。2012年,該院獲校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6項、2013年9項、2014年18項。該院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積極參與地方委托橫向課題的調研、研究工作,參與編纂“十二五”及“十三五”規劃、《安徽縣域經濟競爭力報告》、《安徽投資發展報告》等。
該院在校生郭嘯天的“樂享動漫”、呂長育的“尚藝文化紀念品有限公司”入駐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一期)。“樂享動漫”是該校第一批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企業,同時也是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會成員,注冊資金3萬元,總資產約20萬元,現發展成為蚌埠經濟開發區樂享動漫精品坊,并擁有動漫創作團隊。2014年,“樂享動漫”銷售額近30萬元。如今,樂享動漫設計的動漫形象、周邊產品和有合作關系的企事業單位遍布蚌埠市,并且正向安徽區域拓展。蚌埠市尚藝文化紀念品有限公司前身是位于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內的尚藝文化品工作室,2015年7月正式注冊,注冊資本100萬元。公司現位于蚌埠市解放路590號人力資源產業園院內,是一家集文化紀念品設計、開發、推廣、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司,產品包括校園文化紀念品、企業文化紀念品、旅游文化紀念品。公司規劃是打造全國文化紀念品連鎖品牌。公司擁有門店兩家,線上商城兩個,微店和微信有贊商城,微信訂閱號一個,主要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2015年3月至今銷售總額約30萬元,帶動創業就業十余人。作為蚌埠市女子創業第一站——WM眾創智慧谷(國家級創客空間)首批十個重點孵化項目之一,省、市領導曾多次視察指導。尚藝文化紀念品公司將于2015年12月代表學校參加安徽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暨創業大賽,還將于2015年11月代表學校參加“學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近幾年來,該院畢業生中已涌現出一批創新創業典型。2009級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畢學進撰寫的《皖江城市帶現代物流網絡體系的構建研究》亮相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是全國入選的16篇經濟學類學術論文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選的經濟學類學術論文。該生在校期間曾榮獲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征文(論文類)一等獎(排名第一)和蚌埠市青少年環保創意大賽一等獎。
2009級經濟學專業畢業生孔維玲畢業時考取選聘生,現擔任安徽省肥西縣柿樹崗鄉雙龍社區副主任。她2014年3月開始創業,承包40余畝土地,種植各類名貴景觀苗木10萬余棵。2015年1月成立合肥蔚林園林綠化有限公司,新增流轉土地120余畝以擴大種植規模。自公司創辦以來,已經為周邊30位村民及五保戶老人帶來就業機會,增加了村民收入。目前,有10戶村民轉變原來的生產方式,發展苗木種植,面積超過100畝。下一步,該公司將探索完善“合作社+企業+農戶+直銷點”新型農業發展之路,形成專業合作經營組織和營銷網絡,使苗木產業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孔維玲的創業成功,使她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和獎勵:2015年安徽省大學生村官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涉農產業創業創富大賽安徽地區優勝獎;合肥市第四屆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合肥市三八紅旗手;合肥市大學生村官演講比賽二等獎;肥西縣婦聯系統“身邊好人”;肥西縣五美女性;肥西縣優秀農村實用人才;2014年社區優秀網絡員;首屆安徽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各級各類媒體如CCTV1《新聞聯播》、合肥電視臺、《中國青年報》(一版)、《安徽日報》、《合肥日報》等先后報道了孔維玲艱苦創業先進事跡。
2010級經濟學畢業生余志文畢業時考取了安徽省利辛縣政府秘書,工作不久毅然辭職創業,創辦了華公公考教育,從事公務員、中小學教師等公考培訓工作。2012年2月他將華公公考教育總部遷往江西南昌,培訓網絡覆蓋全國六個省市,培訓范圍涵蓋公務員、教師、政法干警、選調生、選聘生、銀行員工等,其創業先進事跡刊發在2012年12月15日《安徽財經大學報》第三版上。
在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實踐中,該院有幾點深切的體會:
一、發揮學院整體優勢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基礎平臺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有學科專業、師資力量、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四大優勢。經濟學科是學校主干學科,是申博授權學科,經濟學專業是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經濟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博士化率近70%,教授副教授占80%,經濟學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專任教師中有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成員、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校級教學名師、省高校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經濟學院設有縣域經濟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和公司經濟研究所,在全國性學術團體擔任理事和常務理事9人,五年來,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項目4項,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8項;經濟學院每年編撰并發布《安徽縣域經濟競爭力報告》、《安徽投資發展研究報告》、《安徽城市競爭力報告》等三大報告,承擔省政府重大招標項目、省領導圈定課題以及地方政府委托編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等40多項。學院這四大優勢為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提供了深厚基礎和最佳平臺。
二、構建齊抓共管的體制機制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組織保障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基本和首要職能,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僅靠學生管理這支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領導重視、分工負責、上下一心、團結協作、齊抓共管,形成合力。該院把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作為學院黨政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教職工年度考核、評獎評優的重要指標。學院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輔導員班主任負責思想保障、檢查督促,本科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授課教師負責專業指導、團隊組建,學院團委以及行政、教學科研辦公室負責綜合協調、后勤服務。
三、加大經費投入和指導力度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條件保障
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要有經費支持、團隊引領、活動支撐和專業指導。近幾年,該院除將學生活動經費、班費、學科競賽經費部分或全部用于學生科研創新活動外,每年還從學院學科專業建設經費、課題(項目)經費中撥出數萬元支持學生開展科研創新活動。2014年7月,學院成立了由63名同學組成的本科生創新團隊,旨在培養經濟學卓越人才和學科特區后備人才;2014年11月,學院舉辦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研討會,旨在推動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學院要求教師精心指導學生科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導師項目研究。學院建立未來經濟學家網站,支持學生編輯出版《未來經濟學家》電子雜志,每年兩期,每期刊登20余篇專業論文或調查報告,“孵化”了一批學生學術研究成果。學院還主動邀請企業家來院作專題報告,邀請專家來院作學術講座,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四、健全獎勵激勵制度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該院逐步建立健全學生科研創新獎勵激勵制度,如《經濟學院學生科研成果獎勵辦法》、《經濟學院學科競賽獎勵辦法》、《經濟學院考研目標管理及獎勵辦法》、《經濟學院本科生英語等級考試目標管理及獎勵辦法》等,對考研、英語等級考試、學科競賽、科研成果突出的學生、班級,以及輔導員(班主任)進行獎勵。這些制度的實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和科研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五、重視典型引導和輿論宣傳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形象工程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強調,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該文件提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總體目標: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進展;2020年建立健全課堂教學、自主學習、結合實踐、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也是基礎工程,要樹立典型、塑造形象、強化宣傳、注重引導。
近年來,該院通過會議、網絡、報刊、考察等多種途徑,樹立并宣傳了一批科研創新精神強、效益好的典型,如畢學進、余志文、孔維玲、郭嘯天、呂長育等,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2009級經濟學(2)班的畢學進同學入校后,社會實踐和科研能力突出,成果豐碩,領銜的調研團隊獲校優秀團隊稱號,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申報成功校團學重點課題和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論文《大學生創業傾向影響因素與創業機制探討》獲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征文(論文類)一等獎(排名第一),調研報告《蚌埠周邊農村地區垃圾處理現狀調查活動》榮獲蚌埠市2011年青少年環保創意大賽一等獎。在2011年12月召開的經濟學院學生干部大會上,院黨委主要負責同志提出要弘揚畢學進的社會實踐和科研精神,號召大家向他學習。畢學進同學本科畢業時,因寫作能力強、科研成果多被20多家單位擬錄用,最后他選擇回到家鄉安慶經濟開發區投資集團工作。2015年9月,畢學進同學在校團委和院團委負責同志的陪同下,攜論文《皖江城市帶現代物流網絡體系的構建研究》前往哈爾濱出席了由教育部主辦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
2010級經濟學畢業生余志文曾任院學生會主席。畢業時經過激烈角逐,考取了安徽省利辛縣政府秘書。他虛心好學,進入角色快,工作成效顯著,深得縣政府主要領導的賞識。但他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毅然辭職創業,創辦了華公公考教育,先在省內辦班,2012年2月將總部遷往江西南昌,員工發展到40多名,半年營業額達200多萬元,培訓網絡覆蓋全國六個省市。2012年暑期,校黨委宣傳部部長、校報記者在經濟學院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陪同下專程前往華公公考教育總部采訪了余志文,其通訊報道《創業,為了夢想——尋訪2010屆校友余志文》在校報刊登,產生了較大反響。
參考文獻:
[1]李松.高校培養創造性人才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3(04).
[2]陳志剛.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J].職大學報,2004(01).
[3]夏麗萍,惠朝旭.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機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S2).
[4]葉飛帆.如何準確定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J].中國高校科技,2011(10).
[5]張建華.加強高校科研管理的途徑[J].中國高校科技,2011(10).
[6]付國輝.淺析高校科研在學科建設中的地位[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2).
[7]張似陽.高校科研與學科建設關系探討[J].閩江學院學報,2008(01).
[8]解根法,鄧明,韓士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提升科研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