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馬曉
探究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馬曉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188-01
作文是一種綜合訓練,既是課堂教學,又要通過實踐活動來進行。活動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建構起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在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的同時,輕松愉快地完成寫作訓練的一種開放性的作文教學觀和教學方法。
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作文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熱點。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每一所致力于教育改革的學校,每一個有志于語文教改的老師,無不都在積極探索作文教學規律,努力構建作文教學訓練新體系。
作文是運用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然而,綜觀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出現的一些問題不得不令人憂慮,諸如“假”,說假話,寫假事,虛情假意;“空”,內容空洞,不實在,不具體;“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抄別人的作文;“俗”,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少個性,落入俗套。如何改變作文教學這一現狀,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成了每一個有志于語文教學改革教師的新課題。
寫作源于生活,生活由一系列活動組成。作為能夠形成學生世界觀和培養學生主體個性有效手段之一的寫作教學,理應體現“活動教學”的思想。雖然生動的、富有啟發的講授在某一寫作教學時仍是十分有效的,但學生寫作能力的形成只有靠學生主體的實踐活動來實現。針對當今作文教學弊端,結合當今課改實際,為加強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也可以稱之為對學生“活動作文”的研究,基于以上思考,結合我校教學實際,我們重點對“活動作文”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
活動作文,指的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建構起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以實現學生在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的同時,輕松愉快地完成寫作訓練的一種開放性的作文教學觀和教學方法。
1、在轉變觀念上做文章。開展活動作文教學實踐,關鍵是變教師的觀念。盡管素質教育的口號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現行作文教學中仍側重于單純的知識教學,忽視學生的實踐活動,作文教學與現實的聯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使得學生習作出現了內容虛假,情感虛飾等一系列偏差。因此,我們把轉變教師觀念作為開展該課題研究的一個方面來抓。
2、在設計活動方案上下功夫。活動作文作為一種具體的教育形式,是有特定的對象內容和一定的適用范圍。以學生主動活動為特征的活動作文要受到知識本身特點所制約。因此,設計出符合活動作文特點,適合學生學習需要和知識特征的活動作文方案,是搞好活動作文的前提。
3、在提高指導能力上動腦筋。活動作文不是學生完全自發產生的,而是教師精心策劃的結果。活動作文的活動有別于那種“自我活動”、“自發活動”,它要求教師不僅是活動方案的創造者、設計者,同時還應該是活動時的組織者、引導者;不僅善于將間接經驗轉換為學生活動情景中的直接經驗,將教材內容真正溶化在活動之中,還應該通過共同參與學生活動,了解學生內在活動需要,靈活機智地根據活動變化調整原有的計劃和目標。
4、在創設良好環境上想辦法。在活動作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作為主體去活動,需要為活動教學營造一定的環境和氛圍。為此,我們通過課表聯排,機動調課等來保證活動作文所需的時間;通過增加計算機房、閱覽室、實驗室、活動室,建立校外活動基地等,來開拓學生的活動場所,提供必要的活動作文物質環境。
寫作文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學生當看到作文題目是都會覺得無從下手,特別是活動作文更是束手無策。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其活動的特征,在寫作文前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作文輔導工作。
1、明確重點,區分概念
活動是事情的一種,有起因、經過、結果,但它有別于事情的特點:①群體性。即有較多的人參加,且領導者和組織者。②目的性。事情有一定的計劃和準備,有一定的場面,有目的的進行。活動即是事情的一種,在記敘活動時首先要交待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按照活動的先后記敘,活動的過程要詳細。寫好活動最關鍵的是寫好活動的“點”和“面”。活動有其群體性,活動中的人不可能一一敘述,而要通過一二個活動場面來表現人的精神面貌,這就要求“點”和“面”應結合起來寫。所謂“點”指活動最精彩的場面,最關鍵的階段;所謂“面”指活動的總場面和過程,做到了點面的結合,才能將文章寫的生動具體,內容充實,才能體現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2、貼近生活,設計活動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讓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才能激發其寫作靈感,使“要我寫”變成“我要寫”,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活動作文與生活貼得更近,因為每次活動都是精心安排的,有一定的形式,按照預定的計劃來開展,不像事情的發展那樣難以預測,只能順其發展去觀察,所以寫作文前,教師可根據情況開展活動。
3、有的放矢,引導觀察
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是缺乏自覺性和目的性的。特別是在熱烈生動的活動中,若不加以引導,雖然當時他們興趣盎然、興高采烈,等活動進行完了留下的印象卻不是很深刻。這就需要教師在活動前加以引導,給出作文重點,制作觀察表,使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在引導觀察時應注意典型人物是學生觀察的重點,其它人物都應觀察到,只不過是主次不同,寫在文章中詳略不一樣而已。而且要分段觀察,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每一個階段,都應按照觀察表里所列的項目進行觀察,?有目的、有秩序、有詳略。最后對活動結果及時評比檢查,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所受到的益處。只有在活動中對學生有所要求,在寫文章時才能內容具體,中心突出,文章才會寫的感人,生動。
4、強化口語,下筆成文?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在生活作文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要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情已物遷,辭以情發”。學生在接受教師傳遞信息的“外物”刺激下產生了情,要把自己的情形之于辭,且一睹為快,因此產生了說的訓練。教師在“導說”中要處理好學生說的全過程,循序漸進地進行說的訓練。比如:自說、仿說、同學互說、評說等方法進行說的訓練,強化口語。
總的說來,活動作文的開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適應了學生身心的發展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符合當今新課標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師在學生訓練中適時引導,啟發學生緣情發散,去粗取精。而且在動筆之前,必須引導學生有口語向書面語的轉化,不能簡單地重復所說的話,寫出來的文章像流水帳是不行的,一定要說寫互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寫好活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