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據

2015-02-20 19:26:16黃建躍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5年10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

黃建躍

(重慶行政學院 哲學教研部, 重慶 400041)

論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據

黃建躍

(重慶行政學院 哲學教研部, 重慶400041)

摘要:培育具有強大感召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思想保障,而且本來就是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當今世界激烈的思想文化交鋒、西方社會與非西方社會實現現代化的經驗和教訓,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共同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道路。

關鍵詞: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文化軟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425(2015)10-0106-06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th strong appeal is not only the ideological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but also is the title of the proper of full modernization. Reasons such as a fierc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lash in the world today,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western society and non-western society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ecided tha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ltivation must be based o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dhere to the road of making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and bring forth the new through the old.

收稿日期:2015-03-23

基金項目: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海瑞法律思想和法律實踐研究”(HNSK(GJ)13-102)

作者簡介:王芹(1970—),女,海南瓊海人,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地方文獻、古籍保護;歐陽嬌(1972—),女,海南萬寧人,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法制史、文學研究、人力資源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10.019

Theory to Cultiv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ased o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HUANG Jian-yue

(Philosophy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Chongqi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400041, China)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core values; cultural soft pow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的上述講話,準確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指明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遵循。本文認為,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斷,具有深厚的學理基礎。只有堅持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道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這是由當前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激烈競爭、西方社會現代化過程與結果的經驗教訓、非西方社會現代轉型的內在規律以及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內在價值所共同決定的。本文擬從上述4個方面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何以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依據,敬請專家學者教正。

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而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的要求。眾所周知,現代化大幕開啟以來,先后有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前蘇聯和美國等國家崛起成為世界大國。決定大國崛起的因素既有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這類硬實力,又有隱性的文化軟實力。歷史地看,只有兼具軟硬兩種實力的國家,才有可能在國際舞臺上長期產生重大影響并保持競爭優勢。特別是在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的21世紀,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的趨勢更加明顯,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正因如此,許多國家都從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出發,把加快文化發展、增強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的基本戰略。

應當看到,核心價值觀培育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因為就文化系統的結構而言,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念四個層次,其中核心價值觀是文化的內核,也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競爭力的核心價值觀,對內具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功效,對外則能使一個國家成為“受邀請的國度”,成為一種無形的國家利益。關鍵在于,什么樣的核心價值觀才更有可能發揮出凝聚力、感召力和競爭力呢?為了給出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妨考察西方當代社會價值觀念與其傳統的內在聯系。西方發達國家“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價值觀念的提出,固然是針對前現代社會諸多弊端所作的思想創造,然而這些價值觀念發展和演化,始終遵循著“讓新生命吹進古文明”的文化復興路徑。具體地說,西方社會在現代主流價值的培育過程當中,對待傳統文化資源采取了一分為二的態度,即放棄糟粕的因素,繼承優秀的因素,并將之結合社會實踐進行全新的思想創造。正因如此,這些價值觀念才能深入人心。胡適對此頗有卓見。胡適視文藝復興為西方現代性的真正開端,將其他的相繼發展,諸如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工業化、民主革命,甚至社會主義運動,都看成是跟隨文藝復興而來的直線性進展,并且不斷擴大了現代性的內容[1]78。由此不難發現,價值觀的培育固然是價值理念再造及其不斷社會化、普遍化的過程,但只有將這個過程植根于自身的思想文化傳統,才能使培育出來的具有全新內涵的價值理念獲得人們的接受、認可,并最終發揮出巨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實踐指引能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冷戰結束之后,民族文化正在成為世界上最為堅強的精神力量之一。這種背景之下,每個國家都更應珍視傳統文化的精神力量及其在核心價值觀培育過程當中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如果對于本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真正做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加以繼承;真正做到將優秀文化資源作為核心價值觀的豐厚滋養,就不僅能夠更好地激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且還必定能更加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眾不同的中國關懷、中國氣派與中國魅力,使核心價值更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相反,拋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另起爐灶進行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華文化與核心價值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必將會大打折扣。正如陳來先生所言,講“中國價值”“中國思想”,不能脫離中國文明和中國文化。如果脫離中國文明和中國文化,另講一套所謂的“中國價值”和“中國思想”,是很難具有跟英美所匹配的那種價值的普適性,也很難有那種文化的力量。所以,真正要變成文化的軟實力,必須要依托原來文明的母體[2]154。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通觀西方國家現代化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及其后果而得出的理論總結。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等諸多領域由傳統逐步向現代轉型的歷史進程。西方國家現代化的進程和結果表明: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包括文化現代化)只有立足自身的傳統和國情,才能進展順利并達成理想效果;脫離自身傳統和國情的現代化必然招致挫折。

首先從西方國家現代化的過程進行分析。總的來說,西方國家由傳統向現代的過渡轉型具有3個特點:其一是轉型過程歷時很長。無論英、美,還是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現代化轉型大都歷經了數個世紀之久的時間,并迄今仍未脫出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的軌轍。其二是變革速度較慢。學者曾用西方各國為了鞏固主張現代化領導人掌權所需時間的長短來測量各國變革速度的差異。發現第一個實現現代化的英國,這一階段共延續了183年,美國花了89年,于拿破侖時代進入現代化階段的13個歐洲國家,平均所費時間為73年[3]36。其三是遵循局部漸進的變革路徑。有學者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屬于內源性現代化,往往是在某個特定的階段解決某些特定的問題,前后具有很強的連續性和漸進性。僅就西方價值理念的培育及其社會化、普遍化而言,“自由”“民主”“人權”等現代理念并不是一經提出就立即貫徹到了政治經濟制度以及社會生活當中的,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步落實、漸進推廣的過程[4]。總而言之,西方社會的現代化及其價值觀念的培育和付諸實踐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在于其經濟、政治、社會與價值理念的演進始終保持著變革性與繼承性的微妙平衡。如果忽視這種平衡,試圖拋開本民族的文化傳統而對其現代化藍圖進行全新設計,那么不論這個藍圖多么美好,最終都逃不脫失敗的命運。德國1919年通過頒布脫離自身文化背景的《魏瑪憲法》對其現代化予以規劃,最終卻釀成希特勒上臺即其顯例。美國人類學家克拉孔曾指出,一個社會要想從它以往的文化中完全解放出來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事。離開文化傳統的基礎而求變求新,其結果必然招致悲劇[5]50。

再從西方國家現代化的后果進行觀察。西方現代化的后果表明,一個國家或社會的核心價值理念的培育,必須立足自身傳統進行推陳出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西方現代價值理念的實踐后果具有多面性和雙重性。一方面,以理性化、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為主要內容的西方現代價值,促成了“自由”“民主”“平等”這些核心價值理念的落實,為經濟進步、政治穩定、社會有序和文化繁榮提供了思想基礎。上述諸多內容,無疑是其他非西方社會孜孜以求的現代化目標。另一方面,隨著西方社會的發展演進,他們的諸多現代價值走向了極端,滋生演化出了西方社會難以克服的思想毒素:如過度的理性化造成人的片面化,過度的市場化導致庸俗化,等等。西方現代價值理念及其實踐后果的雙重性,構成了學者指出的現代化“圍城”現象,即非西方國家致力于現代化而西方國家試圖超越現代化的努力[6]5。在這種背景之下,西方不少思想家試圖從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在內的世界文化傳統中尋找文化資源,力求將之加以轉化從而作為治療現代性病癥的藥方。芬格萊特的著作《即凡而圣》,懷抱著借助中國傳統思想幫助西方人更好地理解現代社會的宏愿而作;而郝大維、安樂哲合著的《通過孔子而思》,是希望通過考察孔子的哲學思想,從中尋求治療西方極端個人主義的思想資源……由此可見,中國社會的文化現代化以及核心價值觀培育,絕不能簡單照搬照抄西方的發展道路而重蹈西方覆轍,應該理性審視西方現代價值的長處與不足,立足中國的獨特傳統與獨特實踐進行思想借鑒和思想創造。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被非西方社會現代化實踐反復證明了的必須遵循的規律。一個多世紀以來,率先實現現代化的西方國家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和文化引領能力,給國際社會造成了巨大而持久的沖擊,于是許多非西方國家紛紛致力于現代化目標,邁開了學習西方、追趕西方的腳步。有的國家歷盡艱辛,最終成功實現了社會轉型;而許多國家盡管付出了沉重代價,現代化卻依然是鏡中花、水中月。個中緣由,可以從各個國家現代化的理論藍圖和路徑選擇中找到答案,或更具體地說,可以從他們在現代化進程當中對待傳統與現代、處理西方與本土關系的方式中找到答案。

眾所周知,針對第三世界新興國家如何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問題,許多學者構造出了形形色色的“現代化學”。其中正統現代化理論認為,傳統國家經過發展和陣痛,逐步引進和采納現代性的全部價值標準,擯棄并排除傳統社會的歷史積累,從而過渡到現代社會。然而,非西方社會的傳統文化和價值標準,絕非凝固不變的“實體”,不僅不能輕易去除,而且它們在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觀念當中會持續、長久地發揮作用。有鑒于此,又有學者提出了現代化修正理論。其基本觀點是:傳統構成了相當多數國家的特定國情,問題不是去消滅它們,而是借助他們來實現社會動員和整合,從而最終達致現代化。現代化修正理論對待傳統的態度雖然與現代化正統理論不盡相同,但總的來看,二者有著相同的理論預設:即都將現代化等同于西化,都認為西方的制度安排和價值理念是非西方社會的最終歸宿,西方開辟的現代化道路是非西方社會從傳統向現代過渡轉型的必由之途。

實際上,成功實現現代化的非西方國家的轉型實踐表明,它們在逐步實現理性化、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進程中,都沒有將否定和拋棄傳統、照搬照抄西方道路作為自身的理論指引和路徑選擇。相反,它們極其重視發揮傳統因素在其現代化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正因如此,其現代社會的結構形態和價值理念往往呈現出迥異于西方的獨特品格。在此方面,日本的現代化極具代表性。以色列社會學家艾森斯塔特指出,日本不僅是完全且比較成功地實現了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非西方國家,而且似乎是以與西方根本不同的方式來組織其生活的。……它似乎不僅保持了近乎神秘的文化模式,而且以某種方式形成了其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本身模式[7]10。具體到價值理念領域,艾森斯塔特發現日本在向現代國家過渡的進程中,確實出現了新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原則,但是這些原則的核心絕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早在德川幕府時期就出現過,“它(新的倫理道德原則)基于強化在日本社會眾多領域流行的忠誠觀念——以儒家的方式再度強化形成;此外,還基于這些觀念與現代市民美德如愛國主義、遵守普遍的法律等的相互結合”[7]35。由此可見,非西方社會價值觀念現代化得以實現的前提和基礎,乃在于從傳統歷史積累和文化資源當中找到具有建設性功能的資源,并將之作為推陳出新的起點。

如果說艾森斯塔特關于日本的研究只是個案,那么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對于眾多非西方社會現代化過程和結果的考察結論更加具有普遍性。亨廷頓認為現代化并非在價值取向方面以西方文化為皈依,他主張對“西方化”與“現代化”進行區分。亨廷頓所謂的“現代化”是指工業化、城市化,識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動員程度的提高等方面;而其“西化”是一個文化概念,包括古典資源、宗教、語言、法治等方面的內容。非西方社會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當中,既受西方現代化的誘惑吸引,又絕無可能完全拒斥西化的沖擊,面臨著如何回應現代化與西化同時挑戰的問題。通過觀察,亨廷頓發現,采取拒絕主義態度(既拒絕現代化又拒絕西化)的國家無法取得社會的進步;熱衷于西化而忽視現代化的國家,極易引起社會動蕩并最終導致經濟社會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而試圖摧毀已經存在了許多世紀之久的文化,用從另一個文明中引入的全新的文化來取代它的基馬爾主義(全盤西化)現代化實踐,不僅不能實現西化,而且也無法實現現代化,其結果是造成了“無所適從”的國家。正確的回應模式,恰恰是那些采用改良主義的國家。也就是說,正是那些立足于自身傳統積極學習西方現代化的國家成功走上了現代化之路。亨廷頓據此指出:現代化并不一定意味著西化,非西方社會在沒有放棄他們自己的文化和沒有全盤采用西方價值觀、體制和實踐的前提下,能夠實現并已經實現了現代化。西化確實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無論非西方文化對現代化造成了什么障礙,與它們對西化造成的障礙相比都相形見絀[8]51-57。亨廷頓在《文明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的理論框架當中的技術現代化定義盡管頗受詬病,其文明沖突的理論歸結也不盡合理,但是他基于經驗理性視角對非西方社會現代化道路和后果的考察無疑極具說服力。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亨廷頓的現代化理論能夠為我們提供指引性的啟示,亦即在現代化的道路選擇方面,必須順應這樣一條規律:如果非西方社會要想實現現代化,它們必須走自己的道路,而不是西方的道路,并仿效日本,充分利用自己的傳統、體制和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實現現代化[8]134。這條規律體現在現代價值的培育方面即是:非西方社會必須善于利用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結合社會實踐進行創造性的轉化和創新性的發展。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由于傳統文化蘊含的積極元素能夠作為涵養全新價值觀的文化源泉[9]。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包含許多具有超越時空意義的思想資源和價值理念,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絕大多數能從中找到對應的思想資源。結合社會實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全新詮釋,不僅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遍化和社會化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同時也能使培育出來的核心價值觀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涉及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事實上都與中華優秀傳統價值觀念有著內在的聯系。比如和諧價值理念本身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作為中華文化當中的核心價值理念,和諧包含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身心和善的道德觀等諸多內涵,這些內涵對于處理中國社會現代化發展過程當中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系,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時代價值[10]。又如核心價值觀當中的民主理念雖然是對西方價值理念的選擇性吸收,但是從觀念史的角度來看,這種選擇性吸收首先要經由傳統文化的“格義”,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展開其學習、重構的歷程,然后讓人們理解、接受并最終得以社會化。不僅如此,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當中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理念,能為民主價值的中國化提供內涵定位和理解認知的思想坐標。再如富強和文明這類價值理念主要基于熔鑄中西的重新構造,因而傳統文化當中的一些基本價值,不僅作為文化基因決定著它們的當代形態,而且還可以豐富其價值內涵。作為經濟價值目標,富強與傳統文化當中的經世思想一脈相承。孔子“庶”“富”“教”的為政次第,孟子“無敵于天下”的仁政要求,荀子“節用裕民”的“富國”理念,與當代富強價值有著內在的思想關聯。而且,傳統文化中“藏富于民”的富強主張、“義利之辨”的富強原則、“輕徭薄賦”的富強路徑,均具有超越時空的當代價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對富強理念的當代理解和認知,塑造著社會主義富強價值與眾不同的樣貌。除此之外,傳統文化對于“以人為本”的著重強調、對于“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價值追求,體現了中華民族文明觀念的自主性和本土性。只有善于對這些具有自主性和本土性的價值理念進行內涵發掘和思想創新,才有可能真正構造出有別于西方的、全面而完整的社會主義文明理念[11]。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類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表面上看與崇禮治、尚等級的傳統文化格格不入,但如果我們站在價值宣揚的角度公允審視傳統,便不難發現許多可供“古為今用”的思想資源。《禮記·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施政主張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以及墨子“兼相愛,交相利”的社會組織原則,都體現了古代思想家對于平等、公正的追求。甚至連自由和法治這類價值理念,也不難從傳統中找到相應的文化資源。道家對“自由”理念的執著追求及其對于“無為而治”的崇尚,可以接引西方的自由理念。雖然傳統“法制”不能與當代“法治”同日而語,但其中許多思想具有積極意義。余定宇先生曾指出,早在西漢時期,中國傳統文化中就已經出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包含了法官必須恪守“依法量刑”和“獨立審判”職業操守的思想因子,這些思想正是2 000多年之后全球公認的司法準則[12]102。這就表明,即便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價值觀念,在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之間也是可以進行溝通和對話的。這些價值觀念的當代培育,固然要學習借鑒西方,但如果能夠把這種學習借鑒建立在消化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或者說建立在通過創造性的思想詮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實現當代發展的基礎之上,那么培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就具備了落地生根的文化根基,其效果勢必會更加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重視家國情懷、強調人格修養的傳統文化包含著豐富的資源,完全可以將之作為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規范的文化滋養。眾所周知,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敬業樂群、自強不息、勇于擔當是中華民族可貴的品質;這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互相呼應。而誠信在傳統文化中被視作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誠意”是古人修身的必由環節,“言而有信”是與人相交的重要原則。以至于在《呂氏春秋·貴信》篇當中,就已經出現了有關政務誠信、司法誠信、社會誠信和商業誠信的系統論述。總之,誠信作為中國古人立身處世、為官從政和進行商貿的道德信條,貫穿于社會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傳統文化對于與人為善價值規范的強調同樣十分豐富,《論語》主張“仁者愛人”“朋友切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主張“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這些都是強調在社會交往和人際關系中必須秉持友愛原則的明證。由此可見,加強傳統文化有關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方面資源的發掘,使之在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當中重新得以激活,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應有之義。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無論是基于增強文化軟實力和價值觀競爭力的考慮,還是基于對西方社會和非西方社會現代化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借鑒,乃至基于傳統文化內在價值的科學定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都不應是脫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起爐灶的懸空設計。相反,它必須深深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堅持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道路。從文化現代化的角度,我們甚至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即是中國傳統的基本價值、中心觀念以及積極元素在現代化要求之下如何適度調整與創造轉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余英時.現代危機與思想人物[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2]陳來.中國價值:母體文化應保持優先[C]//吳敬璉.影子里的中國.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

[3]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張維為.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N].北京日報,2014-07-07.

[5]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

[6]干春松.文化傳承與中國的未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

[7]艾森斯塔特.日本文明[M].王曉山,戴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8]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9]王興國,江濱,張瀏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探索與實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8):98-102.

[10]張丁杰,曾賢貴.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的構建[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7-75.

[11]趙心憲.地域文化與文化區域的文化研究——“黔中文化”研究的科學價值取向問題[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63-69.

[12]余定宇.尋找法律的印跡:從獨角神獸到“六法全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張佑法)

引用格式:王芹, 歐陽嬌.海瑞精神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10):112-115.

Citation format:WANG Qin, OUYANG Jiao.Research on Hai Rui Spirit[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10):112-115.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9:13:07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08:03
依托“班集體特色項目”平臺,強化基層黨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8:26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成人在线|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夜色视频|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高清三区| 啪啪永久免费av| 欧美日本激情| 亚洲一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亚洲美女久久|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a级毛片|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色婷婷电影网| 亚洲视频无码|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在线网站18禁| v天堂中文在线|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九九久久99精品|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婷婷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综合欧美| 色天堂无毒不卡|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色综合|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福利国产在线|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色综合久久88|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内视频精品| 日韩a级片视频| 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美女亚洲一区|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91精品国产丝袜|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日韩视频免费|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国产新AV天堂|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亚洲午夜综合网|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黄色国产在线|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国产导航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