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慧
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與創新
■梅慧
當播音語言介入并影響著社會公共話語空間時,它不再僅僅是個人的發聲,而是代表了國家、公眾和媒介的集體聲音。它在傳達信息的同時,還能引領社會價值觀,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影響深遠。
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是指所有播音語言的傳播者在傳播過程中共同遵循的用于判斷的是非標準和行為準則,是播音語言傳播最核心的基本價值原則,也是播音語言傳播中傳播者共同追求的至高信念。追溯中國播音語言傳播的發展歷史,其核心價值觀隨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變遷而發展變化,具有日益豐富的內涵。
新中國第一代播音員齊越把自己定位為“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以傳達“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聲音”和“中國共產黨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為己任。①同時代的夏青在創作中也時時將黨、祖國、人民放在心中。從戰爭年代的“氣勢豪邁、愛憎分明、從容堅定”到和平建設時期的質樸扎實,人民廣播開始追求“剛柔相濟、親切樸實、嚴謹生動”的時代強音,②新中國第一代播音員們有力地表達了那個時代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在他們的播音中,我們可以感到建國初期億萬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的熱情,聽到祖國勝利前進的腳步聲。這一代播音員以高尚的個人品格、雄渾的播音語言、深刻的思想內容、嚴密的邏輯表達、震撼的人民之聲走進了億萬聽眾的心中。
上個世紀80年代,《空中之友》的徐曼以甜美而有親和力的聲音和平實、談話式的語言樣式開啟了中國主持新風,真摯感人。《為您服務》的主持人沈力開創了貼近觀眾的電視主持風格,提煉出主持新理念:“主持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③她用自身的品德和言行詮釋了改革開放時期中國主持人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的新內涵并影響了幾代主持人。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到現在,中國播音語言傳播感受到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避免地受到多元文化語境的影響,現代性和后現代性、高雅與媚俗、精英與大眾的多元文化與價值取向并行。面對新的文化傳播語境,播音學的創立者之一張頌進一步創新發展了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指出播音不僅是黨政宣傳喉舌,而且是“維護國家利益、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捍衛文化安全、體現時代精神、充滿人文關懷的新聞工作。”④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元文化共生,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也在多元價值中發生了迷航,播音主持表達越來越多元化,其中也不乏誤區,需要我們認真審視規避。
1.“販賣”通俗,冷落精英
近年來,大眾文化興起并開始統領精英文化,人們追求在淺顯通俗的意義解讀中娛樂自己。為擁有這些新消費市場,提升節目收視率,有的主持人把一些粗制濫造、平庸的文化“販賣”給受眾,迎合觀眾的游戲狀態和消遣心理。不少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甚至新聞節目中主持人竭盡嬉笑怒罵,玩世不恭的表達、無厘頭的話語、無極限的搞笑和無隱晦的私語充斥播音語言傳播空間。這樣的表達對受眾是新鮮的誘惑,但它摒棄了傳統審美標準與核心價值觀念,沖擊著精英文化的傳統地位,影響和誤導了公眾對意義和價值的解讀。
2.言行“越軌”,追求功利
在當下社會文化語境和后現代消費文化的影響下,有些主持人以“越軌”的言行碰觸傳統道德的底線,甚至嘲諷正統的倫理道德,輕視社會權威,以致價值觀出現了是非顛倒和曲直錯位。曾被人不齒和排斥的言行成為時髦,個人主義是個性的象征,道德的譴責變得蒼白無力,傳統美德受到冷落。而有些媒體竟然認為這樣的“越位”表達能讓一部分受眾獲得最大的快樂,提升收視率,鼓勵或要求主持人這樣“越軌”。這不禁讓我們想起18世紀英國政治哲學家杰瑞米·邊泌提出的功利主義觀點。當人們把對價值的注意力指向了功利價值,借助功利價值填補失去非功利價值造成的虛空時,社會主流核心價值觀將不斷受到多樣化的價值觀沖擊,價值的確定性被消解,文化的統一性被擾亂,追求過度導致崇高價值缺失,甚至引發社會性的整體“越軌”,其負面影響和消極的傳播效果不容忽視。
3.拼貼“媚俗”,審美迷失
當下媒介競爭花樣百出,播音語言傳播中為博取“眼球”亦是竭盡所能,“媚俗”之舉最為常見。方言俚語、洋文和網絡用語被有些主持人隨意拼貼表述;扮丑、瘋癲和毫無節制的自我欣賞成為某些人主持的常態;嘩眾取寵填充著媚俗表達的內容意義;文化僅僅淪為一種包裝以單調而淺薄的樣式呈現在表達的樣態中……如此媚俗,以丑為美,把淺薄解讀為內涵、把俗當成時尚,雖能博一時的眼球,卻失去了自身的品位與格調,更是對道德的放棄。以俗為美,以丑為美的過度娛樂已經走向了瓶頸,物欲橫流中人們心中更加追求純凈,渴望的是一種健康、積極、向上、充滿愛與感恩的播音語言傳播空間。社會傳播中已經出現了許多最美的教師,最美的司機,最美的鄉村醫生,這些最美的人和事喚起了觀眾內心純凈的道德和審美訴求,播音語言傳播的審美趣味不能繼續走低,“眾聲喧嘩”中播音員、主持人更要堅持傳播人類的共同情感和正能量,遵循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更好地完成傳播使命,引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傳承中創新。
新的歷史時期,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也有了新內涵,播音員、主持人應該以新的風格、新的姿態,用心傳播大愛與厚德、公平與正義、美好與愉悅,立“品”,尚“德”,創“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推動社會向公平正義和健康幸福的方向發展。
立“品”是指呈現播音語言傳播的高品位、高品質和高尚精神品格。播音員、主持人要以真誠追求“品”,崇尚和諧,追求美好,堅持為“品”護航,堅守正確價值觀,建構高品質的愉悅傳播場,用自身的幽默感和人生觀實現核心價值的引領。
尚“德”指在價值多元的時代,播音員、主持人更要擔負起道德的傳播責任,弘揚社會公德、個人美德,建構崇高的道德傳播空間。播音語言傳播以批判意識面對那些沒有道德底線的觀念,致力于弘揚真善美的價值觀,將直通老百姓的善良的樸素情感大力傳播。
創“新”以和諧為風骨,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精魂。創新不僅是形式上的,更是潛藏于內容與理念中的核心價值觀的創新,是對播音語言傳播文化特質的新的表達。它不僅豐富了播音語言傳播空間的內容和形態,還賦予了播音語言傳播核心價值觀以新的內涵。
媒介最主要的功能在于維系和強化社會文化結構。在當今這樣一個價值多元的時代,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⑤,播音員、主持人站在媒介傳播的前沿,在這個基礎工程的建設中既要堅持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核心價值觀,實現精神品格和市場需求的和諧發展,又要堅持價值規律服從于審美規律的傳播原則,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真摯的情感打動人、以美好的內容感染人,用心表達、用愛發聲,追尋飽含“歷史的厚度”“時代的高度”和“哲理的深度”⑥的表達境界,于精彩表達中更好地實現媒介的傳播意義和社會功能。
(本文系湖南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專項資金項目“播音話語審美空間的建構”〔項目編號:11HDSK004〕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齊越:《獻給祖國的聲音》,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年版,第182頁。
②姚喜雙:《播音風格探》,中國文聯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頁。
③鳳凰衛視《魯豫有約》,2010年10月28。
④張頌:《播音創作基礎(第三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頁。
⑤習近平:《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新華網北京2014年2月25日電。
⑥張頌:《論語言傳播的三重空間》,見《世紀之交的應用語言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頁。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新聞傳播與影視藝術學院)
【責任編輯:趙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