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分析——基于安徽高校的調查

2015-12-27 15:36:18袁立庠劉楊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大學生

■袁立庠 劉楊

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分析
——基于安徽高校的調查

■袁立庠 劉楊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等方法,分析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同時更多地關注大學生群體中的“社交媒體依賴癥”一族,揭示由媒介依賴所帶來的碎片化生存以及社交網絡中由“擬態的自我”引發的自戀、孤獨、虛榮、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從而探求幫助大學生群體尋找健康地利用社交媒體的新方法。

社交媒體;大學生;依賴癥;心理健康

社交媒體 (Social media),又可譯為社會化媒體、社會性媒體,指允許人們撰寫、分享、評價、溝通的網站和技術。在 《什么是社會化媒體》(What Is Social Media)的電子書中,作者安東尼·梅菲爾德(Antony Mayfield)將社交媒體定義為一種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參與、公開、交流、對話、社區化、連通性①。基于UGC(用戶創造內容)和 CGM(消費者產生的媒體)這兩個關鍵詞的社交媒體的形式主要有:微博、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和BBS、SNS、博客等。

大學生對新媒體有著天然的接受力和較強的使用能力,因此大學生逐漸成為社交媒體中活躍的主角。對智能手機的超前適應性也使得他們比其他群體在網絡社交中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社交媒體的興起改變了大學生們傳統的交往方式,在社交網站中大學生通過對個人主頁的管理,進行“選擇性暴露”和“自我印象塑造”,創建了一個網絡中的“擬態的自我”。大學生們通過“擬態的我”與“擬態的他”彼此認知、互動并帶來心理需求的滿足。然而“擬態的自我”并不等于真實的自我,“社交媒體依賴癥”引發的自戀自憐、孤獨寂寞、愛慕虛榮、焦慮不安的現象頻發。這已成為關注大學生群體健康成長道路上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我們無法阻止網絡的發展、社交媒體的普及。如何發揮社交媒體的優勢,揚長避短,正是我們研究這一問題的意義所在。

一、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現狀調查

(一)調查方法

為了實際掌握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狀況以及深入了解社交媒體對大學生日常生活、社會交往、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影響,筆者圍繞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頻率以及使用社交媒體所帶來的心態變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選擇了皖北(淮北師范大學、安徽財經大學)、皖中(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皖南(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安徽省內不同區域六大高校作為樣本,隨機選擇了100名在校大學生,通過面對面發放問卷和郵件發放問卷兩種方式展開調查。希望通過調查了解在智能手機、手提電腦高度普及的大學校園里,社交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本次調查從2014年2月初開始實施,實發問卷100份,收回的有效問卷90份。

(二)調查結果

通過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數據統計、整理,得出結果見表1。據此,可以發現:

1.社交媒體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在被調查的90名大學生中,有77人表示擁有4個以上的社交媒體賬號,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85%,并且有接近一半的學生每天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是3個小時以上,78%的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聊天、交友、分享生活點滴……可見社交媒體已經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大學生社交媒體依賴現象普遍

在調查對象中,認為社交媒體在自己生活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人占到了83%,認為社交媒體對自己生活并不重要的只有5人,并且有74%的被調查學生在吃飯、坐車、上廁所等碎片化的時間里使用社交媒體,68%的學生認為社交媒體占用了自己大部分的課余時間,很多學生即使明知自己對社交媒體的依賴,卻無法放棄使用。QQ、微信、微博等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慣性迫使很大一部分大學生把閑暇時間無目的性地花在上面。

3.社交媒體“移動化”成為常態

調查中,從社交媒體工具使用情況看,大學生使用手機登錄社交媒體的比例多達73%,而使用電腦登錄的比例僅為21%,值得注意的是有近6%的大學生是使用平板電腦來登錄社交媒體。從PC客戶端興起的社交媒體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客戶端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人們更傾向于快捷、及時的信息溝通交流,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的普及化正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求。隨著智能手機、WiFi以及4G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社交媒體的移動化趨勢會越演越烈。

表1 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現狀調查結果

二、社交媒體的積極影響

(一)對外:即時交流、拓展人脈

移動化的社交媒體對信息傳遞的時效性方面優于傳統電子媒介,甚至要高于其他的新聞網站。不管是2011年“7·23”動車事故還是2013年的雅安地震,事件發生的當時,都是當事人通過微博在千里之外向億萬微博用戶發送關于現場的情況,傳達了第一手的信息。社交媒體的及時性、共通性、裂變性總是能為其用戶帶來最新的資訊。

據筆者調查,安徽省各大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學前都會建立官方QQ群,通過錄取通知書或學校論壇公布出來,新生通過入學新生群無障礙溝通,人脈圈不再僅限于班級,而擴大為全院、全校。

目前,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都已開通了境外服務,只要你能上網,就可以免費和遠隔萬里的好友發信息、通話、視頻。社交網絡發展的當下,傳統媒體環境中形成的以地域、血緣為代表的群體關系被打破,人們越來越依靠興趣愛好來劃分成新的群體。如通過微博、QQ中的興趣標簽,可以方便地找到同樣愛好的人從而成為朋友。再如一些社區、論壇、豆瓣小組等,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加入同一個群組的人們來自五湖四海,現實的距離被社交媒體平臺拉近。

(二)對己:自我表達、滿足需求

社交媒體中的傳、受雙方的地位發生了改變,開啟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受眾逐漸掌握了話語權,傳統媒體作為傳播主導者的現象發生了改變。以“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們個性更強,渴望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通過社交網站發表觀點,期望更多人與自己互動并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觀點的建構—解構—重構的過程中,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從而實現自我表達。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看,大學生在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能夠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開始尋求更高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價值需求,而社交媒體的興起正順應并延展了這種社交需求,在上述的調查中,聊天、交友、分享生活點滴已然成為大學生使用社交媒體的主要功能,可見通過社交網絡進行社交活動、與他人進行精神交往是當代大學生們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尚選擇。

三、社交媒體的消極影響

(一)社交媒體依賴癥

對許多人而言,社交媒體已經深深浸潤于日常生活中,他們整天緊盯著自己的手機或電腦無法自拔,這種無法控制自己而不自覺過量查看移動終端的行為被稱為是社交媒體依賴癥。筆者以“微博控”“灌水黨”作為社交媒體依賴癥的兩個典型案例稍加說明。

1.“微博控”

“微博控”指的是對微博極度喜愛的人,隨著微博的火爆,越來越多的人見面就聊起微博。這些人無論是坐公交坐地鐵,還是走在上學上班的路上甚至是上廁所都會利用一切碎片時間來刷一刷微博。“有時候也并沒有發生什么重大的事件,就是覺得不刷微博不舒服”“每晚睡前最后一件事一定是要再刷一次微博,就是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一些自稱“微博控”的朋友這樣說道。微博控自2010年出現到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持續發展的今天,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許多微博控幾乎把所有的剩余時間都給了微博而忽視了與身邊人的直接交流,微博控現象引發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而這兩年,人們又戲稱一下子進入到了“微信時代”,各種場合都能看見低頭族拿著手機刷屏看微信,每天睡前、起床后都會抓起手機看一遍朋友圈和各個群,這似乎又成了時下人們手機生活的新常態,這種類似微博控的現象同樣值得我們重視。

2.“灌水黨”

“灌水黨”是指那些無時無刻不出現在BBS中,通過手機、電腦向論壇注入大量無用信息的群體。灌水黨的依賴癥表現與微博控基本相同,只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微博控刷微博的驅動力主要來自微博中豐富的信息以及社交需求,而灌水黨不停灌水的驅動力則更復雜一些:一是無聊,打發時間;二是發泄,吐槽;三是惡作劇,在匿名的社交網絡里,開開玩笑尋個樂子;四是出風頭,獲得更多的關注;五是惡意灌水,這樣的行為多半是有目的性的,純粹是為報復某人而采取的一種極端手段。社交網絡站中異軍突起的水軍們除了以上五種灌水的原因外,還有一種是最多的,就是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灌水的目的何在,這也許就是網絡綜合癥的前期癥狀吧。

社交媒體在占用人們寶貴時間的同時也促成了這些水軍們虛榮心、表現欲的高漲,在BBS或者貼吧里,水軍經常因為極小的事情打起口水戰,極不利于互聯網絡空間健康有序地發展。

(二)碎片化信息泛濫引發“膚淺閱讀”

在現代化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私人時間碎片化導致媒介使用的碎片化。當瀏覽到一則信息時由于時間的有限性,人們總是選擇性地接受、理解、記憶信息,只會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或者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這使得本來完整的事件變成了一個個的片段,每個人即使接觸到的是同一個信息,而最終消化吸收的卻不是同一點。碎片化時間不允許每個人對事件有完整準確的認識。

社交媒體在媒介碎片化信息泛濫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以微博為例,用之每條只能發140字以內的“只言片語”,每個人分享的事情很大程度上都是碎片化的,被過濾了的某些信息只發送了自認為重要的不完整版本。人們的關注點像不斷切換的鏡頭,在不斷涌現的新事物之間切換。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是娛樂性和游戲性的感受,它也許能夠為你提供許多新鮮的信息,但是卻不可能為你提供深度閱讀的體驗,因此也就剝奪了你思考的深度。相比之下,讀書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深度閱讀需要你專注、集中、邊看邊想,把它消化成你內在的東西。

當今世界,信息碎片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我們無法阻擋碎片化發展的大潮,如何呼喚深度閱讀,成為當前閱讀環境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三)社交媒體依賴帶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早在1922年,著名政治評論家沃爾特·李普曼在其《公眾輿論》一書中就提出了“擬態環境”的概念。而在如今的社交媒體時代,媒介影響的不僅是人們對外部社會環境的認知,更包括對作為社會主體的人自身的認知。網絡社交時代人們通過主宰自己的社交媒體展示頁面(QQ空間、微信朋友圈、微博主頁等)創造出了“另一個自我”,雖然這一自我是在現實的社會關系基礎上,并且也會或多或少地包含自己的真實信息,但“網絡中的自我”無法等同于現實中的自我,社交媒體中通過各種展示頁面呈現的自我是每個個體經過自己的信息過濾之后呈現出來的“擬態的自我”。比如女生都會選擇漂亮的照片放到自己的社交媒體相冊中,每個人都傾向于把好的、完美的一面展現給社交網絡中的觀眾,有意識地隱藏不完美的一面。

基于社交媒體中的“擬態的自我”和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自我”之間的關聯和矛盾之處,筆者試圖分析社交媒體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

1.自我意識的膨脹

“擬態的自我”是基于“真實的自我”之上的自我生產和自我更新,社交網絡的發展給了普通大眾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是青春洋溢的大學生們天然的舞臺。在社交網站上,年輕人樂于將生活細節等展示在他人面前。在前文的經常使用社交媒體的哪些功能的調查中,有79%的同學選擇會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生活點滴,在與被調查的大學生們聊天的過程中筆者注意到,有不少人會將諸如今天午餐吃了什么、哪條街新開了一家好喝的奶茶店這種生活瑣事發布到自己的社交媒體主頁中;很多人在吃飯、逛街之前都要先拍張照發到社交網站上,并且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

這種習慣并不是無害的,因為過分地自我展示會進一步膨脹其自我意識,在某某餐廳吃頓飯就一定要廣而告之,以期得到粉絲和好友的關注,不斷更新有關自我的信息,高轉發率和高評論率是他們所期望看到的。吸引眼球的指數成為自我肯定的因素,因而發布的內容越來越傾向于獵奇性、低俗化。日積月累的自我暴露,使大學生們的自我意識在社交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過度膨脹。虛榮、自負、傲慢等性格的弱點被放大,這使得大學生的室友關系變得不那么融洽,近幾年在大學校園頻頻出現的室友之間由于一點兒小矛盾而最后釀成大悲劇的例子比比皆是。“90后”本來就是極具自我意識的一代,社交媒體更是膨脹了他們的自我意識,謙虛謹慎的良好品格卻越來越被弱化。

2.線上虛榮、線下孤獨

大學生在社交網絡中的自我表露不是完全將現實生活復制到個人網絡空間,他們傾向于向好友展露自己更有吸引力的一面,以求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這大大滿足了人們與生俱來的表演欲和虛榮感。

日本傳播學者中野牧在《現代人的信息行為》一書中描述現代人的形象時提出“容器人”概念,意指在現代的大眾傳播環境,人們的內心世界猶如封閉的容器,是孤立的、封閉的。人們為了擺脫這種孤獨狀態渴望與他人交流,可是由于容器的局限,這種交流很難深入到彼此的內心。社交媒體的使用正好迎合了人們的這些心理需求,它的匿名功能可以使人隨心所欲地呈現自己,這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表現欲,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對他人的窺視欲,好奇心很強的大學生群體,在這種窺探他人和展現自我的交錯中獲得社交媒體帶來的快感。問題是,在社交媒體上交流、碰撞的是一個個的“容器人”,這些“容器人”在“偽真實”的社交網絡里遨游,無法實現心與心的交流。

曾在社交網站廣為流傳的一段話說進了很多大學生的心坎里:“如果關了電腦、關了手機,我們還認識嗎?”在本次調查中,43%的學生表示遇到過在網上聊得很好但現實生活中見面卻形同陌路的情況,41%的學生表示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后,現實交流產生了一些障礙。匿名性、私密性的網上聊天給交往鍍上了保護色,真正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失去了匿名性和私密性的保護,變得無法正常進行下去。打開社交媒體,人們為維護自身美好形象而忙得不亦樂乎,關閉社交媒體,空虛孤獨感襲來,變得無所適從。

3.社交媒體催生了焦慮心理

社交媒體中的海量信息帶給人無形的壓迫,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產生了信息焦慮,并且越是精英階層信息焦慮感越強。聚焦于大學生,在自我呈現異化的狀態下,原本健康的心理狀態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為了得到肯定和關注,土豪同學炫富、學霸同學炫成績、情侶同學炫幸福……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最美好的狀態,在各種光怪陸離的表演中,很多大學生內心產生了極大的自卑、焦慮,社交媒體在無形之中催生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相對于“觀眾”而言,“表演者”自身也可能會產生更大焦慮,他們的焦慮是一種“反饋焦慮”。炫富、炫成就、炫幸福者渴望關注的心理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一定的焦慮情緒。在無數少年投身網游世界無法自拔的今天,有很多大學生如同游戲上癮一樣患上了“社交媒體依賴癮”,他們不斷刷新屏幕,渴望更多的回應,渴望更高的人氣,在享受目光和承受失落之中似乎變得更加敏感脆弱、虛榮落寞。

四、如何引導大學生更好地使用社交媒體

面對社交媒體種類、功能不斷發展的態勢,如何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避免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我們必須關注的。消除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產生的不利影響,要靠政府、社交媒體開發者以及用戶自身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大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的媒介使用觀,認清虛擬和現實的區別。

(一)社交網絡:將“把關”進行到底

網絡的匿名性給人們提供了言論自由的“隱身衣”,網絡謠言、網絡詐騙、淫穢信息、信息泄露等亂象頻現,嚴重威脅著我國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秦火火因利用互聯網蓄意制造并傳播謠言,2013年8月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2014年4月17日一審獲刑三年。至此,那些故意編造散布我國政府花2億元天價賠償“7.23”動車事故外籍旅客、雷鋒奢侈生活、地方公務員被迫捐款紅十字會等曾在社交媒體上引起瘋狂轉發和激烈民憤的謠言才逐步大白于天下。在這些謠言的傳播中也不乏有“熱心于秉持正義”的大學生的身影。由于一些利用謠言來謀取不義之財的不法分子混跡于社交媒體中,各大社交媒體自身的把關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傳播以裂變模式迅速增長,如何在謠言開端就有效遏制其大規模擴散,避免謠言產生惡劣影響,是各大社交媒體必須高度重視的。此外,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還存在著推送信息重復率過高的問題,如何凈化社交媒體平臺,傳遞正能量,避免受眾因信息過剩浪費寶貴時間也是各大社交媒體應盡的職責。

(二)政府:立法監管兩手抓

在網絡環境的監管領域,政府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實生活中因為沉迷網絡而荒廢學業、游戲人生的大學生不為少數。對此,人們在為大學生感到惋惜的同時對互聯網立法的呼聲也日益高漲。黨的十八大提出“推進網絡依法規范有序運行”,目前我國正在加快互聯網立法進程,這既為公民在網絡上行使權利和保護合法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又有利于政府部門依法管理網絡傳播。社交網絡是整個互聯網絡的一個分支,只有整個互聯網絡健康運行,社交網絡才能更好地發展。

同時,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產生的種種不利影響,政府也應予以重視,對社交媒體中不良信息的傳播應責無旁貸地進行監管,以期讓社交媒體更大程度地發揮積極作用。

(三)高校:以關愛的名義引導

校園是大學生每天生活學習的場所,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搖籃,如何適應潮流更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高校亟待解決的難題。筆者認為:首先,高校非常有必要設立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給予大學生一個可以咨詢、排解心理問題的窗口;其次,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如學生會等,要舉辦有關健康使用社交媒體的活動,如健康小貼士、有獎競答等,積極引導大學生們正確使用社交媒體;最后,各個院、系應該多組織一些健康向上的集體戶外活動,有利于加強人際溝通充實課外生活,有利于同學們發覺真實社交的樂趣,自覺遠離虛擬社交世界。

(四)大學生:變“依賴性”為“工具性”

只有大學生自己深刻認識到社交媒體對自己身心的負面影響并及時糾正,才能更好地利用社交媒體。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依賴性向社交媒體工具性的轉變上主要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措施。

1.控制自己登錄社交媒體的時間

社交媒體依賴癥的突出表現就是無時無刻不掛在社交網絡上,要想真正擺脫社交媒體依賴癥需要大學生們對自己的課余時間合理地規劃,每天抽出一段固定時間登錄社交媒體瀏覽信息、回復留言和與朋友聊天,把零碎的時間安排做一些有意義的具體事情。良好的習慣都來自于科學的規劃和有效的自控。

2.人際交流為主,社交網絡為輔

不管社交媒體如何發展,都不能替代現實中人際交流的真實感,現實的人際交流可以加深感情、交流思想,不一定非要通過虛擬網絡加以交流。朋友間如果是分開兩地,也可以采用打電話等更為直接的方式。閑暇時間多和朋友、同學們去戶外走走,開展一些文體活動、讀書報告會等,有助于大家減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3.善于利用社交媒體學習

英國紐卡斯大學從事教育科技研究的米特拉教授認為,互聯網正在顛覆傳統的教育模式,“云中學校”是未來教育的趨勢。②國內外很多高校在社交媒體上免費向公眾傳遞本校的公開課視頻,只要你有一顆善于學習的心,社交媒體會成為你進步的好幫手。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無限的,而人能接受的是有限的,如果你只是利用社交媒體娛樂休閑打發時間,那么很多珍貴的業余時間就會偷偷溜走,如果你有效利用社交媒體學習,不僅積累了比別人更多的知識,更比別人多了一種學習的途徑。利用社交媒體學習將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社交媒體作為信息時代適應人們新的傳播方式和生活方式而產生的新媒體,已經滲入到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帶來促進交流、拓展人脈、增強自信等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容小覷的心理健康問題。然而我們沒有理由因為一個新事物有缺陷而舍棄它,社交媒體的存在和發展是歷史的進步和趨勢。我們必須把握潮流迎接挑戰,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才是發展之道。只有在政府、社交媒體管理者和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社交媒體在大學生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注釋:

①曹博林:《社交媒體:概念、發展歷程、特征與未來》,《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②王傳軍:《社交媒體翻轉美國校園》,《光明日報》,2013年3月30日。

(作者袁立庠系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楊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李立】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今日農業(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06
國際大學生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教育與職業(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中國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媽媽背出來的大學生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91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麻豆a级片|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欧美h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亚洲欧美h|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欧美亚洲欧美|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在线欧美| 嫩草在线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99re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91 九色视频丝袜|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性视频一区| 国产小视频免费|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中文字幕啪啪| 日韩无码黄色|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一本大道AV人久久综合|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伊人AV天堂|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国产亚洲精品91| av在线人妻熟妇|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亚洲三级a| 国产成本人片免费a∨短片| 99在线免费播放| 嫩草在线视频|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久久国产热|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久四虎成人永久免费网站| a毛片在线| 国产剧情伊人|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色综合婷婷| 精品99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一本色道久久88|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日韩高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