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春,韋玲勇,劉曉東,郭春雨,陳三弟
(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廣西桂林 541004)
?
用“桂綠1號”茶樹品種研制桂林毛尖茶的試驗研究
楊 春,韋玲勇*,劉曉東,郭春雨,陳三弟
(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廣西桂林 541004)
摘要[目的] 發揮“桂綠1號”的品種優勢,用自主品牌良種開發自主品牌特色茶產品。[方法]試驗通過應用“桂綠1號”鮮葉進行研制桂林毛尖茶,分析該品種加工綠茶的特點,優化其加工工藝,研發出品質優良、質量穩定且符合桂林毛尖茶相關質量要求的茶葉產品。[結果]“桂綠1號”鮮葉制作桂林毛尖茶的加工技術為:茶青→萎凋(5.5~7.0 h)→殺青(嫩殺)→揉捻→毛火(90~95 ℃ 5 min)→足火(90~105 ℃ 8~15 min),按照這一加工工序制作出的桂林毛尖茶條索緊細,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鮮爽,湯色碧綠清澈,品質優良。 [結論]研究可為實現品種和產品雙贏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對提升廣西桂林毛尖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該區茶產業的特色茶產品發展和品牌建設具有重要且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茶樹良種;開發;優質產品;研究
“桂綠1號”是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于1983年從浙江瑞安市清明早有性群體種中采用系統選育法選育出來的國家級茶樹良種,屬特早生品種。其特征主要表現為樹姿開張,生長勢旺,分枝能力強,葉片呈上斜狀著生,葉色黃綠,順面隆起,葉身稍內折,葉質較硬,盛花期為11月中旬左右,結實力中等[1]。“桂綠1號”的芽葉較細小、間節較短、氨基酸含量高,尤其適制名優綠茶。該品種抗旱性、抗寒性強,適宜在廣西綠茶區種植,從被鑒定為國家級茶樹良種至今,推廣種植面積已經超過666.67 hm2[2]。
桂林毛尖茶是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在20世紀80年代研發成功的一個創新名優綠茶,具有條索緊細、白毫顯露、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鮮爽的特點,曾被評為農業部優質產品,在廣西區內外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產品供不應求[3]。
為進一步發揮“桂綠1號”的品種優勢,做好品種推廣的后續配套技術服務和充分開發其經濟價值潛能,筆者對該品種鮮葉進行適制桂林毛尖茶的探索研究。通過分析該品種加工綠茶的特點、優化其加工工藝,研發出品質優良、質量穩定且符合桂林毛尖茶感官品質要求的茶葉產品,為實現品種和產品雙贏提供技術支撐,最終實現用自主品牌良種開發自主品牌特色茶產品的目的;同時,對提升廣西桂林毛尖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廣西地區茶產業的特色茶產品發展和品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選育出來的國家級茶樹良種“桂綠1號”鮮葉(一芽一葉)。主要儀器:茶葉殺青機60型,茶葉揉捻機,感量托盤天平,水分檢測儀,提香機等。
1.2方法試驗地點設在廣西桂林茶葉科學研究所。按照桂林毛尖茶加工工序(鮮葉→萎凋→殺青→揉捻→解塊→烘干)進行不同萎凋時間、不同殺青程度、不同殺青+烘干工藝組合對桂林毛尖茶綜合感官品質影響的對比試驗。
2結果與分析
2.1 萎凋試驗在萎凋工序中按9個不同的鮮葉攤放時間進行處理,然后分別采用相同的殺青、揉捻、解塊、烘干方法進行加工,通過對制得的茶樣進行感官審評(表1),分析不同萎凋時間對桂林毛尖茶綜合感官品質的影響,以獲得桂綠1號制作毛尖茶的較佳萎凋時間。
從表1可以看出,萎凋時間為5.5 h、含水量72.63%的茶樣條索緊細、香氣有花香、湯色綠黃亮、滋味鮮爽含香,感官綜合品質總評為第1名,其次為萎凋時間6.0、7.0 h,含水量71.86%、71.29%的茶樣品質總評分別為第2、3名。通過對“桂綠1號”鮮葉萎凋時間制得桂林毛尖茶的品質情況進行比較,初步獲得萎凋時間為5.5~7.0 h的品質較佳。
2.2殺青試驗在殺青工序中設置老殺(烘溫220 ℃,5 min)、適中殺(烘溫200 ℃,5 min)、嫩殺(烘溫180 ℃,5 min)3種殺青程度,其他的萎凋、揉捻、解塊、烘干工序采用相同的工藝,對制得的茶樣進行感官審評(表2),分析不同殺青程度對桂林毛尖茶綜合感官品質的影響,以獲得桂綠1號制作毛尖茶的較佳殺青程度。
表1 不同萎凋時間桂林毛尖茶感官審評結果
表2 不同殺青程度桂林毛尖茶感官審評結果
通過表2可以看出,嫩殺的茶樣色澤墨綠、香氣花香尚濃、湯色綠黃尚亮、滋味鮮醇有花香,感官品質總評為第1名。因此,在“桂綠1號”制桂林毛尖茶的殺青工序中采用嫩殺工藝的效果較為理想。
2.3殺青程度結合烘干溫度試驗烘干工序設置4個溫度處理方式:①毛火90 ℃ 10 min,足火90 ℃ 15 min;②毛火93 ℃ 5 min,足火105 ℃ 8 min;③毛火95 ℃ 5 min,足火90 ℃ 15 min;④毛火100 ℃ 4 min,足火90 ℃ 13 min。將老殺、適中殺、嫩殺3種殺青方式和上述4種烘干方式分別進行交叉處理試驗,其他的萎凋、揉捻、解塊工序采用相同的工藝,對制得的茶樣進行感官審評(表3),分析不同殺青+烘干方式對桂林毛尖茶綜合感官品質的影響,以獲得桂綠1號制作毛尖茶的較佳殺青+烘干組合工藝。
表3 不同殺青+烘干組合工藝桂林毛尖茶感官審評結果
通過表3可以看出,殺青程度為嫩殺,毛火95 ℃ 5 min,足火90 ℃ 15 min的茶樣條索緊細,色澤翠綠,香氣清香持久,湯色綠亮,滋味醇和鮮爽,感官品質總評為第1名,品質較佳。
3結論
綜合各因素,“桂綠1號”鮮葉制作桂林毛尖茶的加工技術為:茶青→萎凋(5.5~7.0 h)→殺青(嫩殺)→揉捻→毛火(90~95 ℃,5 min)→足火(90~105 ℃,8~15 min),按照這一加工工序制作出的桂林毛尖茶條索緊細,色澤翠綠,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鮮爽,湯色碧綠清澈,品質優良,達到用自主品牌良種“桂綠1號”開發自主品牌“桂林毛尖茶”特色茶產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佳,覃秀菊,羅小梅,等.桂綠1號特征特性及制六堡茶研究[J].中國茶葉,2010(8):20-21.
[2] 覃秀菊,邱勇娟,羅小梅,等.桂綠1號茶樹品種研制烏龍茶技術研究[J].農家之友(理論版),2010(10):52,92.
[3] 梁月超,郭春雨,劉初生,等.論廣西新創名茶——桂林毛尖[J].廣西農學報,2015(1):32-34.
Experiment of Development of Guilin Maojian Tea Using “Guilv No.1” Tea Plant Variety
YANG Chun, WEI Ling-yong*, LIU Xiao-dong et al (Guilin Institute of Tea Science,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Objective] To give full play to variety advantage of “Guilv No.1”, independent brand characteristic tea products were developed. [Method] Using “Guilv No.1” fresh leave to develop Guilin Maojian tea, the features were analyzed,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was optimized, Guilin Maojian tea products with excellent quality, stable quality and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were developed. [Result]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is: fresh leaves→deterioration(5.5-7.0 h)→ wrap→rolling→gross fire(90-95 ℃ 5 min→enough fire (90-105 ℃ 8-15 min), according to this process produced Guilin Maojian tea has characteristics of cord tight, green color, aroma fragrance lasting, taste mellow and refreshing, green liquor color clear, good quality.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 of varieties and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Guilin Maojian tea,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the region and brand building.
Key wordsTea varieties;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products; Research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簡介楊春(1967-),女,廣西貴港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茶葉加工、栽培、生化分析研究。*通訊作者,高級農藝師,從事茶葉加工研究。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2015);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桂科能14123004-3-9)。
中圖分類號S 5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5)36-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