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作剛 楊兆春 邱程(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北京 100875)
課程標準變化下初級中學田徑教學的研究
邵作剛楊兆春邱程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北京100875)
摘 要:該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以及自己一線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經歷,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及其解讀的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分析課程標準中課程名稱、理念、性質、目標、內容方面的變化,構建出初級中學田徑課程教學的理念和性質,為指導初級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師的田徑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級中學田徑教學研究
田徑項目在初級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田徑項目的教學能夠很好的提高人們的身體素質,尤其是中學生。在新課標改革之際,領會新課標理念與精神,在新課標的指導下上好體育課,利用傳統的田徑類項目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終身化體育意識,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律的體育鍛煉。
該研究者在新課程標準和課程標準實驗稿及其解讀的研究與理解基礎上,通過分析課程標準中課程名稱、理念、性質、目標、內容方面的變化,構建出初級中學田徑課程教學的理念和性質,分別找出通過田徑運動發展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的目標,并從這幾方面的目標入手,找出發展四個目標相對應的教學內容。力圖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通過發揮田徑類項目本身的價值,為指導初級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師的田徑教學提供相應的參考。
《課程標準》將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名稱統一改稱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不僅突出了在體育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健康,也表明了體育與健康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田徑教學過程中,也要關注學生的健康。眾所周知,田徑運動是各項運動的基石,它能夠發展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適宜的田徑運動對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耐力、力量等素質,增強學生體質具有積極作用;相反,如果運動量過大或過小、運動強度過高或過低也會對學生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達不到理想的運動效果(表1)。
在田徑課程中有關健康方面的教學有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身體姿態,學習田徑類項目運動技能的知識、發展身體速度、力量和耐力等運動素質和有氧耐力、肌肉力量等健康素質。
表1 體育與健康課程名稱的相關描述
表2 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的相關描述
表3 體育與健康課程理念的相關描述
表4 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的相關描述
通過對比發現,《課程標準》從“三個主要”方面(主要目標,主要內容和主要手段)解說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程性質,明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本質特征,加強了對學習運動技能的重視,進一步深化了體育與健康的關系,確立并鞏固了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思想(表2)。
作為初級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初級中學田徑課程的性質一定要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因而可以將初級中學田徑教學的性質描述為:田徑課程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是以身體通過走、跑、跳躍投擲等運動形式
的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田徑運動與健康知識、技術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以田徑類項目作為發展身體素質的課程。
《課程標準》在強調了體育學科的特點,同時融合了與學生健康成長相關的知識;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同時提出重視學生價值觀和責任感的正確教育,培養學生艱苦鍛煉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強調關注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還要提高教學質量并保證國家課程基本要求。
初級中學田徑課程的理念也要體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理念。首先,田徑課程也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構建田徑與健康的三維教學目標有機統一的課程目標和結構,強調田徑運動的特點,同時還要融入有關學生健康成長的知識。其次,明確田徑課程的目標、選擇和運用適當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注意緊密聯系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體驗田徑運動帶來的運動樂趣,提高學生學習田徑運動的動機水平;對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感進行教育,培養學生艱苦鍛煉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促使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類項目的運動并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第三,在田徑課程設計和學習結果評價的過程中,始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和社會適應為中心,重視學生的發展需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身體運動和健康素質的發展方法,并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表3)。
《課程標準》中把體育與健康課程原有的五個課程目標變為四個學習方面,即把實驗稿中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兩個領域合并為一個學習方面,這四個方面的目標分別為:“一、運動參與目標;二、運動技能目標;三、身體健康目標;四、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四個目標是在原有五個目標的基礎上,對過多的、雜亂的、非體育的、不明確的目標分別進行了精簡、梳理、刪除、明確,強調四個方面的關系是緊密相連,并提出通過身體的練習去實現,切忌在課堂教學中被分割出來進行教學。
田徑教學的目標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通過田徑教學,是學生了解田徑運動的健身價值和教育價值,培養學生對田徑運動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并能夠知道怎樣欣賞田徑比賽;二、通過田徑教學,發展學生跑、跳躍、投擲等身體基本活動能力,促進學生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發展體能,增進健康;三、通過田徑教學,使學生能夠掌握田徑運動跑、跳、投的基本動作技術,學會運用田徑的練習方法科學鍛煉身體,合理利用各種專項練習提高運動技能;四、通過田徑教學,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勞、果斷堅毅等優良品質,并能夠在運動和日常生活中,與同學交往和諧相處,主動的幫助他人,體現出較強的自信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表4)。
“目標引領內容”,《課程標準》實驗稿是通過五個學習領域目標闡述、設置內容標準的,在學習領域目標中又設置了相應的水平目標。它包括五個學習領域:“一、運動參與;二、運動技能;三、身體健康;四、心理健康;五、社會適應。《課程標準》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是從四個學習方面即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和心理健康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進行闡述和設置的”。
教育部統一要求將“內容標準”改為“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與課程標準之間的不同清晰化,使目標的數量不至于過多,也增強了廣大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師在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增加了評價要點和評價方法舉例,幫助和指導體育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去達成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且對于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明確的評價,對新的評價方法進行積極探索。合理增加衛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養成良好的健康的意識,強調了健康教育在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性。依據“目標引領內容”的思想,田徑教學內容也應該跟隨田徑教學的目標,即從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和心理健康與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進行闡述和設置的。
總之,初級中學田徑教學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加強安全教育并樹立安全隱患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并堅持進行適宜的身體鍛煉。加強對課程性質的理解,主要通過身體練習的形式,發揮田徑運動本身的健身性和競爭性特點,去學習田徑運動的健身知識、技術和和方法,不過分追求競技性,通過運動樂趣的獲得培養終身的鍛煉意識。創設趣味性高的、學生喜歡參與的運動項目和集體性運動項目。明確田徑類項目的教學內容,加大田徑類運動項目和田徑教材的研發,引入民族傳統體育田徑類項目的內容,在已有項目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是原有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呈現。
參考文獻
[1]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9.
[2]于紅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系統管理[J].教育探索,2010(6): 107-109.
[3]李娟,劉婷.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8(18):17-23.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a)-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