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懷東(作者單位:荊楚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傳播學視域中的微電影敘事策略
孟懷東
(作者單位:荊楚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摘 要:本文從傳播學視域出發,對微電影敘事策略進行了具體論述,為微電影的發展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憑據。
關鍵詞:傳播學;微電影;敘事策略
就目前而言,對于微電影的界定尚不明確,學術界各持說辭。但是微電影的模式無非有三類:其一為經廣告主定制,然后由專業影視團隊完成創作;其二為視頻網站內部組織專業團隊完成,當中包括了廣告的置入,以此支撐微電影的拍攝及盈利[1];其三為自發、原創,此類創作空間大、門檻低,通常由網民發布于網絡。這些年來,微電影在中國影視界成為一股新勢力,但從傳播學視域看微電影敘事策略的研究卻非常少。因此,本文基于傳播學角度對微電影敘事策略進行論述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
微電影和傳統電影對比,在形式及內容上均顯得更為自由,同時創作空間也非常之大。改善了傳統電影對一類特有文化或信息進行傳播的模式。基于傳播學角度而言,微電影主題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通過創作者將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作品當中,進而傳達需表現出來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等。微電影在主題的選擇上,需與時俱進,搜集社會主流素材以及熱點事件,從而獲取廣大受眾群體,使觀者能夠從內心引發共鳴。2010年10月28日在中國首映的微電影《老男孩》屬于《11度青春系列電影》。《老男孩》在主題的選取上牢牢地抓住了幾大關鍵詞,即青春、懷舊、夢想,追憶了主人公整個青春,影片雖然只有42分鐘,但是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年輕一代人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悲歡離合以及苦辣人生[2]。影片中的友情、愛情均與現實生活發生巨大沖突,觀看《老男孩》能夠引起80后群體的共鳴,喚醒他們的青春記憶,喚醒他們最初的夢想。從主題選擇以及創作者想表現的思想層面上而言,《老男孩》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微電影,值得借鑒及考究。
在百度百科上對微電影的定義為“以網絡平臺為渠道,能夠實現上傳、下載的視頻短片”。從廣義上分析,此定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結合近年來微電影的快速發展,可將其定義為能夠在網絡等新媒體平臺進行播放,為觀眾提供觀看,并且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視頻短片。微電影的主要特征為制作周期短、影片市場短、投資規模小等。從傳播學角度上而言,受眾是影響微電影敘事策略的重點要素。要想使微電影的受眾擴大,便需要使微電影具備完整的故事情節,同時故事的框架、懸念都需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另外,借助“明星效應”,讓明星參與微電影的拍攝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這些要素均與微電影的敘事策略密不可分。以微電影《一觸即發》為例,在高潮部分主要為動作打斗戲,影片中男主人公和反派神秘的黑衣人之間展開了一場生死搏斗,男主人公經歷重重艱難,最終看到了“光明”。這種跌宕起伏、懸念迭起的敘事方式,很容易將觀眾帶入影片當中,從而獲得觀眾的認同以及贊許,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除此之外,懸念的設置也使敘事更加緊湊,使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得到有效強化。
部分研究者將微電影進行主觀層面上區別,主要分為電影式與廣告式兩類微電影。筆者認為這種分類較為片面,從商業角度上而言,微電影確實是“廣告”的有效渠道,但是廣告與微電影之間更為密切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共同作用。廣告的融入,為微電影的拍攝提供了資金上的補充,從而無論是設備,還是拍攝手法乃至敘事策略均有質的飛躍。在微電影《摘星的你》中是雪佛蘭汽車品牌全程贊助;在微電影《一觸即發》中凱迪拉克有精妙絕倫的表現[3]。融入廣告,并針對廣告設計電影情節以及橋段成為現代微電影的一類敘事方式。但是,微電影終究還是電影,而不是廣告,因此在廣告置入的過程中不容過于刻意,廣告的置入需有助于推動電影故事情節的發展,不拖泥帶水,將微電影的藝術張力充分表現出來,從而為拍攝出一部完整的微電影奠定堅實的基礎。
傳播學是對社會信息系統以及運行規律進行深入研究的一門學科。由于近年來微電影發展迅速,對于微電影相關話題的討論與研究也成為一大熱點。但是,從傳播學角度出發,對微電影敘事策略進行研究卻非常少。筆者認為,基于傳播學視角下,無論是主題選擇、受眾角度,還是商業角度,均能夠體現出微電影的敘事策略。微電影是隨著網絡時代興起而興起的一項產業,為使其更具發展前景,需認清本質,實事求是,了解市場需求、選擇符合大眾的主題以及與相關合作商合作,努力拍攝出一部故事內容豐富、懸念迭起、耐人尋味的微電影,進一步為微電影項目的發展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依據。
參考文獻:
[1]陶瑩.傳播學理論在微電影廣告中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2,(18):234-235.
[2]錢才芙.微時代的自我表達——微電影的敘事策略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2,(4):61-63.
[3]宋冉.淺析商業模式下的微電影敘事特征[J].戲劇之家,2014,(9):206-207.
作者簡介:孟懷東(1976-),男,湖北荊門人,本科,荊楚理工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