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皓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6)
淺談唇舌力度在播音發聲中的重要性
宋 皓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6)
唇舌力度不夠的問題往往影響播音發聲的準確度和美感,播音員主持人要通過正確認識唇舌力度的重要性和進行適當的訓練,提高播音質量。唇舌力度和播音發聲關系密切,播音中常見的唇舌無力問題如不及時改觀會給播音員和播音質量帶來不良后果。只有認識到唇舌力度對于播音發聲的意義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貫口、氣息、發聲技巧的訓練,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素養和播音水平。
唇舌力度;播音發聲
播音主持人唇舌力度的運用是否恰當、表達是否清晰直接關系到播音效果。播音員必須搞清楚播音發聲與唇舌力度運用的關系,明確提高唇舌力度對于提高播音發聲水平的重要意義,通過貫口訓練、氣息訓練、發聲技巧的訓練等途徑解決唇舌無力的問題。
無論是從人們的生活習慣還是播音角度來考量,音量與咬字力度的不同,會導致發聲效果出現較大差異,唇舌無力的情況更是讓播音質量大打折扣。
(1)唇舌無力的表現與危害。播音中的唇舌無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吐字不清,重音輕音運用失當,音不準、字不清、事不明。二是唇的使用不到位,噴、咧、撇、繞拎不清,舌頭的刮、頂、伸、立動作不到位。三是口腔的動、靜態控制不鮮明,氣息不夠飽滿和結實有力,停暫不夠敏捷和干凈利落。四是在聲母的發音中存在難點,特別是b、p、m的發音唇舌無力,字音的清晰度下降。對于播音員來講,唇舌力度的不足往往會影響播音者的嗓音,說話“不得要領”的問題會影響自身形象,礙于思想感情的表達。唇舌無力導致的吐字不清、音色失當、表達單調、重點虛化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傳播的準度、廣度、信度和力度。
(2)播音發聲中的唇舌力度。語音、語言表達及用聲是播音主持的語言問題的三個主要方面,語音是最基礎的。美妙的聲音來自于唇舌力度的有效把握,但初學者唇舌無力導致的字頭不清、字音松散的現象較為普遍。只有正確認識了這一點,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恰當訓練,才能解決現實問題。合理的播音發聲對口腔控制有較高的要求,必須要充分打開口腔,集中唇舌力量,控制好聲音共鳴。口腔是人體發聲的通道,好比是一個“喇叭”,它使聲音在適度擴大的同時進行美化編輯,只有運用得當,最后的制成品——聲音才是有意義和美感的。
(1)吐字清晰,提高標準度。語言詞匯的革新發展一日千里,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更好地服務于信息傳遞,使用規范的語言和吐字發音至關重要。作為信息的傳播者,播音主持人自身語言播報的水平也體現了電臺的整體素質。從我國法律法規層面看,普通話的使用有明確規定,播音主持作為傳播信息的重要橋梁,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普通話的示范和推廣工作。清晰地吐字、合理的唇舌力度,對于促成我國普通話的語言規范性和審美化具有重大意義。
(2) 富于情感,增強感染力。“將活人的唇舌作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于言,更加有生氣。”(魯迅《墳·寫在<墳>后面》)說明了唇舌語言的重要性。語言的交流需要情感的投入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較于面對面的雙向交流,單向的播音傳播缺乏大量互動和肢體輔助,對于語言的充滿感情的表達有著更高的要求。提高唇舌力度是讓語言富于感情、增強感染力的基本功。要掌握一些語言表達上的技能,如分寸、節奏、語氣、停連等。唯有做到這些,主持人才能對語言駕馭自如,使語言表達富有特色。播音是一種語言藝術,主持人只有不斷增強責任心,提高自身素養,投入真感情,才能擁有極具感染力的聲音。
(3)調節自如,掌握節奏感。一則完整的播音稿是具有邏輯性的,通過規范的語音進行傳播是基礎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每一位播音主持人還應該統籌全局,掌握節奏感,這樣才能做到調控自如,收放有度。唇舌力度的提高對于提高整體播音水平至關重要。進行播音的合理“再創作”,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才能實現親切、自然、活潑、流暢的效果。通過唇舌力度調控氣息也有利于主持人掌控節奏。播音學講究“提起顴肌、打開牙關、挺起軟腭、放松下巴”,或低沉,或高亢,或婉轉,或嘹亮,唇舌與嗓音的完美搭配,氣息的合力訓練與運用,最終都會呈現出節奏清晰明快的播音效果。
(1)貫口訓練。朗朗上口的繞口令,行云流水的快節奏,貫口的藝術魅力令人心馳神往。貫口是一種有節奏的押韻的語言表演,科學的貫口訓練能有效提升唇舌力度。貫口訓練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由慢到快的一般規律,最好是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正確的節奏感。貫口都要求積極興奮的狀態和快語速,但切忌快語速導致口腔開度不夠。加快語速的同時必須保持清晰度和唇齒力度,再配合以打拍子、背誦等技巧,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提高自身能力和播音效果。
(2)氣息訓練。《樂府雜錄》中說,“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唇舌運用和力度調控與氣息控制息息相關,聲音的清晰度、圓潤度、持久性等都與此有關,搞好氣息訓練能有效提升播音效果。掌握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從基本動作要領開始,持之以恒地練習和積累,并在練習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清晰的認知和良好的習慣。口腔的控制是聲音發出的最后一道關口,氣息的調節是聲音是否標準和優美的前提。除了最基礎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之外,還需要進行綜合的訓練,包括腹肌、膈肌鍛煉,良好發聲姿勢的養成等等。
(3)其他發聲技巧。一個優秀的播音主持,除了具有先天的發聲優勢外,掌握發聲技巧、正確運用嗓音更為關鍵。播音人員應對各種發聲技巧都有所了解。例如,胸腔共鳴練習、口腔共鳴練習、鼻腔共鳴練習等。播音人員還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學訓練。發聲練習終歸是要為播音服務的,要將練習中的各種有利條件和因素綜合起來,協調各器官關系,提高播音質量。
唇舌之間,魅力盡顯。在播音中,主持人只有科學合理運用各種訓練提高唇舌力度,才能讓自己的播音更加標準規范,富有感情,與聽眾產生共鳴。
[1] 李一凡.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貫口技巧訓練[J].音樂大觀,2014(3).
[2] 房艷凡.有聲語言的表達技巧巧——重音[J].今傳媒,2013(4).
G222.2
A
1674-8883(2015)21-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