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昌戰
(福建大田五中 福建三明 366100)
如何使得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
鄭昌戰
(福建大田五中 福建三明 366100)
高中政治課程是教育機構所規定的必修課,但實際教學中,政治課讓很多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本文針對如何將高中政治課的教學生活化的問題,首先闡述了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概念及意義,接著重點分析了如何將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高中 政治教學 生活化
高中政治課與社會緊密相連,高中政治課實施改革,就是將生活寓于教學中,如何將生活導入高中政治課之中,將教學生活化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如何使得高中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就是帶動學生“合作”、參與教學,使得教學傾向于生活的“本真”,營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1.政治教學生活化概念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因此,高中政治課教學必須通過生活,才能使得教學發出力量,才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有效提高。因此,“生活即教育”,高中政治課教學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才能更好地達到課程的成功。
2.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個人的成長是同社會生活具體的、流動的情景緊密聯系的,教育是使人成長的過程。《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政治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把理論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學生在進入社會后,將是勞動者、經營者、管理者、納稅人,只有他們理解生活的意義,才可能完全具備參與生活的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只有將政治教學生活化,學生才能真正領會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從而顯示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強大力量;也只有真正的讓高中政治課教學盡力聯系學生的生活,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1.以人為本,以生活為基礎
高中政治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其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基礎。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生活為基礎的理念,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感悟、理解,真正能理解生活的意義,形成正確的生活觀點,從生活的角度提高政治素養。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僅是思想政治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動力”。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必須引領學生關注生活、正視生活、感悟生活、回歸生活,把政治理論觀點的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
2.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握教學內容
教師在政治教學中,要切實根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編制的教學內容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大生活”和“小生活”。“大生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小生活”是學生自己的日常生活。政治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把理論觀點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使學生真正理解知識在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的價值并理性思考其意義,從而可使學生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課教學應著眼于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生活意識:(1)大局意識: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家園,教師要教育學生能真正的消除狹隘的民族觀念,要有尊重、包容、學習異己文化之心。(2)合作意識:當今社會是個合作的社會,要讓學生以后擔負起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任務,高中政治課教學必須從現在就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從而也真正體現他們生命的價值與意義。(3)創新意識:社會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創新能力是使學生過上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因此要能真正的發展并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就必須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
3.“體驗生活式”教學方法
“體驗生活式”教學方法是組織學生投身于社會生活實踐,讓學生通過體驗生活理解社會的價值標準,是把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環節。政治課的“政治語言”要逐步生活化,要由枯燥乏味的論說式語言轉向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具有生活和時代氣息的語言。高中政治教學中,要敞開學習的大門,使家庭、社區、社會成為學生最好的學習和體驗知識的場所,在生活的體驗中充分發展自我。此外,教師必須根據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和進程,精心策劃、組織,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在教師、家長或學長的幫助下,開展社會調查,撰寫實踐研究課題報告,交流創意報告等。例如,在學習經營管理知識時,可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去商場、超市調查、見習,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或者讓學生在實踐中體察營業員服務狀況,對超市經營管理方式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習現代社會生產基本要素知識時,可鼓勵學生考察父母所在的公司、企業,讓學生模擬擔當各種角色,對經營策略、企業管理進行構思,撰寫《企業規劃報告》。再如,在學習民主選舉時,可引導學生去居住所在地的社區考察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干部選舉活動,指導學生撰寫《社區民主選舉調查報告》等等。
4.營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學環境
教學生活化的實踐需要一種良好的“生活化”教學環境,就是在新課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具有同樣的話語權。教師可以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多種渠道,采用多種新媒介,把教材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甄選,將社會生活中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現象,尤其是學生的生活世界切實融合到思想政治課堂中去,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教學相長”,以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和能力。
5.多元化政治教學評價標準
教學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是為了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政治素質基礎。因此,將高中政治課教學生活化,必須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紙筆測驗方式,立足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建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既要考評學生掌握和運用相關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察他們的思想變化的過程,采用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全面考察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
高中政治教學從應然的角度看,是有效的教學,但從實然的角度看,卻是無效教學至少是低效教學,因為教學脫離了學生的生活世界,要取得高中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使其生活化。沒有生活就沒有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教育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通過生活來理解正確的價值標準,從而有效促進高中政治教學取得成果。
[1]王士友;楊雷.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路徑解析[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3)
[2]彭琳.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研究[D],山東,聊城大學:2014
[3]袁道剛.高中政治課教學的生活化策略分析[J],安徽文學: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