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 北京 100081)
探究風險社會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社會排斥問題
李君
(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 北京 10008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就一直備受國家與社會的關注。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與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各高校正在不斷擴大招生規模,進而導致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最終造成大學生不得不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的情況。另外,還有一些高校設置的專業不夠合理、聘請的教師水平也不夠更符合標準,再加上企業單位的用人標準不斷提高、以及大學生專業素質不斷下降等,正是由于這些不利因素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因此,大學生要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相關部門也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不斷提高大學生抵御就業風險的能力與水平。
風險社會視角 大學生就業 社會排斥
風險社會理論是國外知名專家經過研究而提出來的重要理論,提出的這個理論也結合了世界全球化進程的發展特點。自然界是一個不斷在變化的有機整體,人類的演變也是經歷了這一過程,所以國外的專家學者早就認識到了人類社會要經歷重大的變遷,進而在這個過程中要面對嚴峻的風險。“風險”這個詞被西方國家的專家學者用來描述工業社會存在的風險。近年來,我國的社會正在經歷著轉型,有一些不利因素在漸漸的活躍起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發展。
對社會結構性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第一,社會結構性風險從本質性上分析就是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出現問題的不確定性。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也在經歷著經濟轉型,在轉型的過程中,會受到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很多種不利的因素,進而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會給社會帶來一定的風險[1]。第二,社會結構性風險從社會的視角上分析,有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為社會帶來了強烈的排斥,社會排斥實際是指社會在連接的時候出現的斷裂現象,通常上社會排斥歸造成一個社會出現兩種社會層次的危機。一個就是社會流動危機,另一個就是社會分層危機[2]。這兩種危機同時存在會給社會結構性帶來嚴重的影響,進而會引起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排斥問題,同時這也大大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
(一)在制度上存在著排斥
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已經基本確立起來了,但是受社會中不利因素的影響,還是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各項基本制度也都打破傳統的局限,在不斷地接受變革與創新,從而形成符合我國當代國情的新制度[3]。但是社會結構性風險中的社會流動,還是會受到傳統管理制度的影響,造成社會的流動沒有通暢的渠道,會被一些比較傳統硬性的制度所阻礙。在我國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硬性制度的確立會使大學生在區域與部門之間徘徊流動,還會增加大學生的流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流動還會受到阻礙,這些現象的發生,導致了制度性排斥的形成。
(二)在人力資本上存在著排斥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建設與發展,我國的許多高校都在不斷地擴大招生規模,導致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進而導致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4]。我國教育部對高等教育非常重視,進而導致許多院校受高等教育發展的影響,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高校分層現象。這種現象的經濟學上被稱為統計性歧視,這種歧視實際上是指在一個特定的群體中,存在著一個典型的特征,進而會看到該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所帶有的獨特特征,最后利用這個群體的典型特征作為統一標準而產生歧視。這種歧視的存在,會造成人力資本在生產上出現分層,同時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也會出現對特定的高校產生排斥,進而對出現大學生就業人力資本的排斥現象。
(一)加強大學生就業的法制建設
在當今這種風險社會中,社會各階級產生的固化現象,從而形成了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排斥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對社會非常不公平,會阻礙社會的發展。隨著我國畢業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多,在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就會越容易出現就業風險問題,為了使大學生能夠在風險社會中渡過難關,相關的管理部門必須做好預防和防范就業風險的工作。政府能夠更好地發揮其職權,同時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是政府應該重點管理的工作與責任[5]。政府制定的管理理念不僅要做到促進大學生的更合理就業,還要加強大學生就業的法制建設,以此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排斥問題,更好地保障大學生的就業的權利。
(二)加大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支持,提高就業資本
通過對大學生就業社會排斥的各種因素分析,可以直觀地看出有許多因素都能直接導致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排斥問題產生,如果僅依靠大學生自己的力量,是根本解決不了實際性問題的,同時大學生還要深陷在被社會排斥的困境中。這時,政府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職權,協調好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關系,共同建立一個全方面的就業體系,進而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夠與社會相適應、相融合。大學生就業人數的增加,導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提高,所以要想幫助大學生找到合適的就業支撐點,管理部門必須要促進就業資本的開發。資本的開發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個就是人力資本的開發,另一個就是社會資本的開發。其中人力開發作為大學生就業公平競爭的基礎,被政府、社會高度重視。人力資本的生產僅靠大學生自己是無法完成的,相應的政府與社會要給予一定的支持與幫助。同時大學生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質,這樣才能被社會認可,才能更好地渡過就業風險。
總而言之,我國畢業大學生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同時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就業社會排斥問題成為了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政府、社會以及個人要共同努力,尋找有效地解決辦法進行解決,共同度過這一難關。
[1]徐月紅,儲楊.風險社會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社會排斥問題研究[J].江蘇高教,2014(6):117-119.
[2]吳立保,樂青.大學生就業中社會排斥的影響因素及矯正策略[J].江蘇高教,2012(3):110-112.
[3]龐榮.社會排斥視角下貧困大學生就業歧視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3(5):20-23,44.
[4]謝建社,萬春靈.社會轉型時期女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J].青年探索,2011(3):66-71.
[5]林成華,洪成文.大學生就業公平失衡的社會危機與化解對策研究——基于政府責任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14(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