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晨
(作者單位:南通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
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主持的創新策略
曹 晨
(作者單位:南通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
摘 要:近年來,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時代悄然來臨,其為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媒體格局,撇去長遠的不談,其目前對傳統的廣播媒體就產生了重大影響,但這既是一次沖擊,又是一次機遇。如果廣播能夠抓住新媒體開放多元的平臺來促進自身的發展,那么在這輪沖擊浪潮之中廣播必然會站穩腳跟。本文以創新為基本點,著重分析了新時代背景下,廣播新聞主持的優點和傳統廣播的缺點的對比,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來實現廣播主持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新聞;創新策略
新媒體多指的是手機、電腦、互聯網等,它們都是以先進的數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由于其方便性、快捷性、互動性的特點,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信息傳遞、娛樂等方面的用處越來越廣。傳統的廣播節目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不能逃避,要正視這股浪潮所帶來的競爭,并順應和用好它去獲得自身更好的發展,可以通過培養個性化主持人和使用新媒體等多種手段進行改革、發展。
1.1 快捷性
新聞事件是最新的、客觀的、來源于生活的,在傳統的廣播節目中,沒有別的表達形式,只能通過記者撰稿進行廣播,慢不說還不生動。而新媒體時代下的廣播則采用電話、網絡直播等多元化手段直擊事件發生現場,為受眾帶來最新最直觀的感受。譬如,在報道抗洪事件時,傳統的廣播只能進行簡單的文字描述,遠不及新式廣播口述、采訪、現場連線等方式的表達效果好。由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主要通過網絡,所以在快捷性這個方面,新媒體無疑有著巨大的優勢。
1.2 生動性
同樣的廣播、同樣的內容,兩個廣播臺的收聽率卻完全不一樣,究其原因,還是播報員例行公事般地念稿件,完全沒有考慮過受眾的感受,不如受眾自己去看報紙,那么收聽率下滑也就不足為奇,這也是傳統廣播的一個弊端。但是,新媒體時代下的廣播缺失充分考慮了受眾感受這一因素,要求播報主持人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真正報道一些受眾關注的內容,也對主持人的聲音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樣才能留住聽眾。因為手機的普及,一些廣播電臺還開通了手機收聽等服務,使廣播更具便利性。
1.3 互動性
好的廣播節目還要求主持人必須與聽眾保持良好的溝通,聽眾可以通過廣播這個平臺將自己的喜悅、不滿、要求等表達出來,加深雙方的溝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任何形式的溝通都是合理的,在傳統的廣播節目中,廣播根據聽眾的建議再次報道,將單向傳播的廣播變為雙向傳播,新媒體下的廣播使聽眾能夠隨時隨地收聽各種廣播,聽眾可根據自己的喜歡進行選擇,增強了廣播的推廣率。
2.1 多采制播做特色節目
培養個性化的主持人,有利于廣播的發展和進步。在當今新聞傳播手段多、媒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創辦獨具特色的廣播節目和培養具有個性化的主持人,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是決勝的法寶之一,而且在開辦特設節目時,要根據廣播電臺的情況和資源進行配置,譬如,城市電臺可以開設交通、股票等方面的內容,而一些偏遠地區可以根據自己的地方特色有針對性地創辦節目;或者根據當下熱點,創辦民生板塊、體育板塊、情感板塊等。另外,具有自己鮮明特色的主持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好的主持人能夠撐起一個電臺,這時他起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品牌效應。
2.2 改變心態
在新形勢下,各種媒介的興起使廣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制約,廣播的發展本已處于弱勢,若不及時改變自己以往那種“縮”起來的心態,那么必然會被激烈的競爭所淘汰。廣播要以開放的心態面對新一輪浪潮,主動適應新媒體,并將之融于自己的傳播中,是自身得到更好的變化和發展。在新媒體的發展催生了許多新的專業化電臺,應通過細分各電臺的聽眾,從而發展優勢電臺,此外,還應注重對于新媒體設備的操控能力,通過現在各種火熱的微信、微博客戶端來增加自己的收聽率,增加與聽眾的互動。
2.3 利用好新媒體技術
與其他媒體相比,廣播最突出的劣勢就是只能聽而不能看,無法通過圖像來表達,這樣在表達上無疑會降分很多。但是,各種新媒體設備的出現為廣播擺脫這一窘境帶來希望。傳統廣播與各種高新媒體設備的結合使廣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一些廣播電臺通過新媒體看到了契機,主動尋求與微信、微博等客戶端的合作,將廣播作為一項微信產品推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廣播與電信運營商進行合作來形成類似交通導航和情感熱線這樣的節目,擴大廣播節目影響力。
傳統的思想和技術手段限制了廣播的發展,只有打破傳統理念,正視新媒體時代,謀求創新發展,針對當下實事熱點和本地資源特色進行節目建設,并將新媒體的各種優勢運用到其中,才能促使廣播得到剛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葉貞.試論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突圍之道[J].今傳媒,2014(8):150-151.
[2]王建麗.全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J].新聞愛好者,2012(6):84-85.
[3]王瑾.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新聞評論寫作創新初探[J].新聞傳播,2015 (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