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英, 唐昕輝, 陳 敏(上海商學院,上海 201400)
?
·名人名言·
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效果現狀研究
張士英, 唐昕輝, 陳 敏
(上海商學院,上海 201400)
隨著全國高校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就業壓力逐年增大。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為目的的職業發展教育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的重視,論文就微格實訓在職業發展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探索,結果發現:微格實訓效果在學生的職業發展教育中具有不均衡性的特點;不同的因素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不同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影響;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效果可以與有關因素之間建立一個比較理想的回歸模型。
職業發展教育; 微格實訓; 微格教學
2013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共有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字,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27萬,比2013年再增加28萬,可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年了[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36%,2020年將達到40%。所以,就業壓力在今后一段時期將長期存在,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國內很多高校圍繞職業發展教育提升就業競爭力進行了探索[2-4]。曹嘉認為,通過自我認知、分析職業世界、了解職業環境、進行職業決策、求職技巧訓練等職業發展能夠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5]。有的學者指出,通過改變傳統授課模式、高校結合自身特點打造獨特競爭優勢等方式來創新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模式以提升學生競爭力[6]。張宗恩等人從學校、家庭教育、學生、企業等角度對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進行了探索[7]。姚棟華根據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與學生就業問題等現實情況,結合國家的政策走向,對上海未來職業發展教育進行了研究和探索[8]。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國內對職業生涯教育的有關研究更多的關注其理論性的研究,而較少關注具體的職業生涯教育模式的作用研究和效果的探索,同時,本人的研究也指出,微格實訓教學取得了良好成果[9]。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結合學校自身特色,就微格實訓模式在職業生涯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1.1 研究對象
從上海某高校中隨機抽取了600名學生被試,發放問卷600份,有效問卷575份。其中男同學127人,女同學448人;專科生15人,本科生544人,雙學位16人;理工類77人,文史類498人;上海生源學生409人,農村學生166人。
1.2 測量工具
采用課題組編制的“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情況調查問卷”,共有19個題項組成,分為5個維度,分別描述了微格實訓環境、實訓準備、實訓過程、實訓考核以及實訓效果等5個方面。采用5點記分法賦值。
1.3 研究程序
1.3.1 施測方式
采用匿名的方式進行集體測試,問卷當場收回。
1.3.2 數據處理
測試結果使用SPSS16.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1 實驗實訓的一般狀況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在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環境、實訓準備、實訓過程、實訓考核以及實訓效果上的平均數和標準差分別為3.61±0.82、3.75±0.58、3.81±0.58、3.65±0.61、3.72±0.62,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實訓過程上的平均數是最高的,說明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在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過程是比較好的,另外,在微格實訓環境上的標準差是最大的,說明被調查的學生在微格實訓環境上的認識差異是比較大的。各研究變量在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環境、實訓準備、實訓過程、實訓考核以及實訓效果上的平均數和標準差參見表1、表2。
2.2 各因素對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各維度影響
對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各維度在性別、學歷、是否獨生子女、就讀專業、生源、家庭住址、身份、政治面貌、平均成績、專業興趣進行方差分析。
(1) 主體間效應的檢驗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

表1 人口統計學變量在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各維度上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2 平均成績、專業興趣在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各維度上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3 主體間效應的檢驗
家庭地址在實訓環境上(F=4.59,P<0.05)具有顯著的主效應,這說明了家庭地址有可能是影響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的一個重要變量。
身份則在實訓效果上(F=2.77,P<0.05)具有顯著的主效應,這也說明了身份對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的效果維度上產生的影響比較大。
專業興趣在實訓準備(F=4.88,P<0.01)、實訓過程(F=7.38,P<0.01)、實訓考核(F=4.16,P<0.01)、實訓效果(F=5.29,P<0.01)上均具有非常顯著的主效應,這揭示了專業興趣在本研究的有關因素中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也是最廣泛的。
(2) 性別、學歷、是否獨生子女、就讀專業、生源、政治面貌、平均成績這些變量對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各維度上均未發現具有顯著或非常顯著的主效應。
2.3 回歸分析
2.3.1 回歸分析的適宜性檢驗
為了保證本研究能夠建立一個比較理想的回歸方程,我們首先對是否適合進行回歸分析進行了檢驗。
Durbin-Watson統計量為1.87,屬于[0,4],在誤差上不存在序列相關,所以本研究是適合進行回歸分析的。
2.3.2 回歸方程的建立
我們采用了“全部納入法”進行了回歸分析。以實訓效果平均分(Y)為因變量,實訓環境(X1)、實訓準備(X2)、實訓過程(X3)、實訓考核(X4)的平均分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從表4所提供的數據,所建立的回歸方程為:
2.3.3 回歸方程與回歸系數的檢驗
為了檢驗回歸方程的合理性,我們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如下見表5。

表4 回歸方程相關數值表

表5 回歸方差分析表
結果表明,F=180.50,P<0.01,達到了非常顯著的水平,這表明方程中的實訓效果與實訓環境、實訓準備、實訓過程、實訓考核這4個方面中至少有一個回歸系數是顯著的,但是并不一定所有的回歸系數都是顯著的,所以就需要對回歸方程中各個系數進行檢驗,以保證這個方程的有效性。從表5可以看出,這些因素的回歸系數只有實訓環境沒有達到顯著水平,而其他3個方面經檢驗都達到了非常顯著的水平。
通過對回歸方程和回歸系數的檢驗都表明了,本研究所建立的回歸方程是比較理想的。
3.1 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一般特點
本研究發現,大學生在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環境、實訓準備、實訓過程、實訓考核以及實訓效果上的平均數和標準差分別為3.61±0.82、3.75±0.58、3.81±0.59、3.65±0.61、3.72±0.62。由此表明,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具有不均衡性的特點。
從平均數來看,這五個方面還是有一點差距,尤其是實訓環境的平均數和實訓過程的平均數差別較大,說明了這兩個方面或其中某一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
從標準差來看,即使在同一個方面,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的差距也是有的,尤其是實訓環境的標準差相比另外四個方面而言是比較高的,這說明了學生在實訓環境方面的差距分布是比較分散的
3.2 各因素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影響
3.2.1 學生的專業興趣對其影響是最廣泛的
由表3可以看出,學生的專業興趣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實訓準備(F=4.88,P<0.01)、實訓過程(F=7.38,P<0.01)、實訓考核(F=4.16,P<0.01)、實訓效果(F=5.29,P<0.01)四個方面上具有非常顯著的主效應,這說明了專業興趣有可能是影響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極其重要的因素。高等教育是基礎教育之后的專業教育,因此專業的學習從某種程度上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產生一定的影響[10]。通過培養或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可以讓學生在實訓前能夠主動的進行準備,在實訓的過程中也能夠抱著求知的渴望認真地進行操作,那么在效果上肯定會比沒有興趣或興趣低的學生要強。所以,專業教師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對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王楊對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課程的體驗式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后指出,通過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不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知行難以統一的瓶頸問題,全面提高了教學的時效性[11]。所以,任課教師在遵循基本教學規律的情況下,可以結合專業特色在教學方面進行一些創新和探索,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
3.2.2 不同的因素對微格實訓的不同的影響
通過表3,專業興趣、身份、家庭環境等因素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不同方面存在的影響是不同的,有的因素幾乎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所有方面都有顯著影響,甚至是非常顯著的影響,而有的因素只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個別方面有顯著影響。這說明不同的因素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不同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影響,國內許多學者的有關研究基于自身關注的焦點問題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如于國妮認為,運用校友資源是進行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有效途徑[12]。韓嫣提出了基于柔性管理構建“四維”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建議[13]。
另外,性別、學歷、是否獨生子女、就讀專業、生源、政治面貌、平均成績這些變量對職業發展教育的微格實訓的每個維度上均未發現具有顯著或非常顯著的主效應。這提醒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更多的關注其他方面的因素。
3.2.3 微格實訓效果與有關因素間建立的回歸方程
本研究以實訓效果為因變量,以實訓環境、實訓準備、實訓過程、實訓考核為自變量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可以建立一個比較理想的回歸方程。并且這些因素對實訓效果的影響大小是不一樣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實訓考核(β=0.37),其次是實訓準備(β=0.29)和實訓過程(β=0.21),影響最小的是實訓環境(β=0.04)。在控制了其他變量后,它們的偏相關系數仍然達到了顯著水平,其影響大小也是實訓考核影響最大,其次是實訓準備和實訓過程,影響最小的是實訓環境。這說明了,這些因素雖然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效果都存在影響,但這種影響也是有差異的。為了提高實訓效果,可以針對不同的影響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采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實訓的成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用“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做好科學的實訓考核,并及時反饋學生,就能夠有效的提高實訓效果。同時,提醒學生提前做好準備也是必要的。
(1) 注重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專業興趣。本研究發現學生的專業興趣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四個方面具有非常顯著的主效應, 相比其他有關研究因素而言,是影響最廣泛的一個因素。所以,學生的專業興趣在職業發展教育中具有重要位置,同時,專業興趣也有可能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生未來的職業選擇與發展。在以后學生職業發展教育中,學校要結合專業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職業發展教育方案,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家長也要把學生自身特點和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專業興趣的引導;學生本人也要重視在日常學習中把自己的興趣和所學專業相結合。只有學校、家庭和學生三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形成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合力[14]。
(2) 建立完善的職業發展教育效果考核體系。本研究過程中,發現實訓考核是對實訓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這說明完善而又科學的考核制度能夠有力的促進實訓效果的提升。所以,職業發展教育要注重對教育效果的考核,及時總結有關經驗,并向學生、施教老師等反饋結果,通過反饋,能夠幫助教師、學生及時總結職業生涯教育的成功經驗以及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建立完善的科學考核制度從而提高實訓的成效。
(3) 建立立體的職業發展教育機制。研究發現,不同的因素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存在著不同的影響,這說明職業發展教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需要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面從各自所處的社會角色來明確自己在職業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立體的職業發展教育體系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教育[15]。
(1) 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效果具有不均衡性的特點;
(2) 不同的因素對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的不同方面存在著不同的影響;
(3) 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效果可以與有關因素之間建立一個比較理想的回歸方程,并且這些因素對實訓效果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樣的;
(4) 由于缺少有關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效果的全國性常模作為參照,仍然無法判斷職業發展教育微格實訓效果所處水平。
[1] 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31212/t20131212_1051646[OB/OL].shtml
[2] 鄧春生,周旭清,張紅偉,等.基于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生非專業素質教育實施途徑探索[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4):146-149.
[3] 柏 嬙.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與就業競爭力提升探究[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1):67-69.
[4] 劉 燕. 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培養體系的構建[J]. 江蘇高教,2011(2):106-107.
[5] 曹 嘉. 職業發展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3(12):52-53.
[6] 周東旭,王超鵬. 基于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模式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15(8):86-88.
[7] 張宗恩, 姜啟軍. 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2008(15):78-80.
[8] 姚棟華. 上海高校職業發展教育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07(Z1):153-155.
[9] 張士英,陳 敏. 基于微格系統的多功能實訓室建設與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3):166-170-217.
[10] 田 晶. 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實施效果研究—基于河南省20所本科高校的調查[J].宿州學院學報,2013(6):107-112.
[11] 王 楊. 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實踐探索—以上海海關學院為例[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34-37.
[12] 于國妮. 運用校友資源開發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途徑探析[J].高校輔導員,2013(5):50-52.
[13] 韓 嫣. 基于柔性管理的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體系構建[J].江西社會科學,2013(1):226-229.
[14] 張 華,周學文. 職業興趣—職業選擇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J].職業技術,2010(2):55.
[15] 殷建新, 王建明, 姚學峰,等. 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實施體系構建探索[J]. 南京財經大學學報, 2011(3):101-104.
A Study on Microteaching Training Effect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ZHANGShi-ying,TANGXin-hui,CHENMin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Shanghai 201400, China)
With the national college enrollment scale expand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o br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and school. This paper explored microteaching training effect i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It was discovered that microteaching experimental training effect in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is imbalance.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are different effects of different aspects. Microteaching experimental training effect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the relevant factors will move to establish an ideal regression model.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microteaching training; microteaching
2014-03-27
2010年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的子項目(YC10022-3-1);2013年上海市語言文字測試中心課題(ZX-2013-18)
張士英(1965-),女,上海人,碩士, 副教授,資產與設備管理處處長,流通現代化實驗教學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實驗室建設管理與研究。Tel:021-67103245; E-mail:zhangsy@sbs.edu.cn
G 642.423
A
1006-7167(2015)02-0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