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錦萍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第三小學 廣東佛山 528500)
讓“遲開的花朵”開得更加絢麗
金錦萍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荷城街道第三小學 廣東佛山 528500)
“十根手指有長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每個班級中,學生肯定存在著客觀的差異,作為一名班主任,會經常會面對一些“后進生”。“后進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包括學習差和品德差的學生,他們通常未能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甚至出現“雙差生”。“后進生”并非不可救藥,而是需要對癥下藥。對“后進生”的教育,需要班主任多想法子,不能過于簡單地說教,針對不同的對象要細致而耐心持之以恒地進行教育,不歧視他們,不放棄他們,只要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關心愛護他們,“后進生”這一朵朵遲開的花一定會開放得絢爛多姿。
典型的“后進生”表現為不愛學習、不夠自律,有很強的叛逆性,時不時做出違背公德和紀律的事情,面對批評嬉皮笑臉,不以為恥。我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主要與以下幾點相關:
1.家庭因素
許多“后進生”的產生與不良的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我們并不是指“后進生”出生的時候就低人一等或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而是指家長對孩子的不良示范或縱容,父母都嗜好聚賭,父親酗酒成性,遇到不順心的事,就隨便拿妻兒出氣,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自己的孩子;部分家長則是過于溺愛子女,他們對孩子有求必應,百般嬌慣,孩子做了錯事就包庇,或者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動不動就施加打罵,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使可塑之才漸漸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后進生”。
2.學校因素
學校良好的管理水平以及教師的普遍高素質,能對孩子的心靈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有些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導致“后進生”的出現,影響學生的發展。有些學生討厭枯燥的學習,出現厭學現象,學習感到吃力,但部分教師不去主動接近青少年學生,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鼓勵他們進步,而是用生硬的辦法壓服他們,或者向家長告狀,造成了學生厭學的惡性循環,將學習看成是包袱。
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后進生”他們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尊重、信任和進步,也能成才。“后進生”并不是一無長處、一事無成的孩子,一些著名的科學家或發明家,例如瓦特、牛頓、愛迪生,他們小時候都有不盡人意,顯得“愚笨”的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后進生”一樣可以變得很棒,特別是從六歲到十二歲的小學生,是處在兒童向少年過渡的階段,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為施教育人的教師,要善于從“后進生”身上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 在各方面幫助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對學習的恐懼和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激發他們進行自我競爭的動機。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談一談電腦、體育、游戲等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聽一聽他們的想法、希望以及內心的“小秘密”,走進他們的世界,讓他們會感到老師是愛他和幫助他的。“后進生”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自然會認真完成老師提出的各項要求。例如班上有一位同學,平時上課坐不住,隨便說話,上課懶動筆寫字,經常不完成作業,回家還向爸媽撒謊說作業已在學校完成。但新接任的班主任沒有先給他一個“下馬威”,而是談心了解他的內心的一些想法,同時利用活動時間與他一起參加活動或游戲,拉近師生的距離,消除學生對老師的害怕心理,從而把老師當做自己的朋友。從此之后,他對老師也特別親熱,見了老師,老遠就問“老師好”。下課后,如果有什么不好拿的東西,他會主動地上前去說:“老師,我幫您拿!”他已從心理上接納了老師,愿意聽從老師的教導,作業完成得及時了,上課聽講認真了,而且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進步非常明顯。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教育他們,將濃濃的師愛灑向他們。“后進生”最怕被冷落、被“遺忘”,擔心教師只看到自己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在教學工作中,為了激發“后進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教師應更加敏銳地注意到他們的心理需求,課堂上能夠舉手發言就給予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進行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加以表揚,讓“后進生”品嘗到受尊重、表揚的歡樂,而千萬別讓他們在課堂上成為四、同學集體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做到“五多”:多溝通家長;多正面疏導;多表揚鼓勵;多指明方向;多個別談話,教師通過減少家長對“后進生”的不良示范或過分溺愛的影響,借助學校及周圍的同學的力量,共同來關心、幫助他們。教師可以向全班提出“不讓一個伙伴掉隊是全班同學的共同愿望”的倡導,并在班里開展各種活動:① 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如講故事比賽、游戲搶答、知識競賽等,為“后進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現才能的機會和舞臺,使他們融進歡樂愉快的集體生活之中。 ② 互幫互學的“一幫一”活動。安排成績優秀同學與“后進生”同桌,提醒、督促“后進生”遵守紀律,專心聽課,課余當“小老師”輔導學習,幫助改進學習方法。③ 爭當 “文明學生”和“改正一個缺點,為班級爭光”的活動,形成一個比先進、學先進、爭先進的良好班風。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使“后進生”感到班集體大家庭的溫暖,逐漸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樹立起同班集體一起爭取進步的信念。
冰心說過:“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教師對“后進生”愛得深、切、誠,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對生活、學習充滿信心。只要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關心愛護他們,“后進生”這一朵朵遲開的花一定會開放得絢爛多姿。
[1]《愛的教育》作者:(意大利)德·亞米契斯 中國社會出版社
[2]《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 作者:竇桂梅等 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