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躍
(沈陽高新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隨著我國公司股權結構逐漸復雜化和管理技術更加專業化,公司股東(所有者)和管理當局(經營者)形成了日益明晰的委托-代理關系,即股東委托經營者管理經營公司資產。在此關系下,股東要求經營者竭盡全力完成其最終目標——財富增長最大化;而經營者希望通過在同等的報酬和閑暇時間下面臨更低的風險或在同等的風險下要求更高的報酬和閑暇時間等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自身效用。為有效防止企業管理當局“ 自作主張”與股東目標背離,股東通常“ 恩威并施”,監督與激勵并舉,以此來協調委托代理關系中的沖突。激勵計劃使管理當局即經營者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共享利潤、共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服務。目前世界上的慣例通常分為現金激勵和非現金激勵。本文主要闡述非現金激勵中最常用的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是指在某一時期內,公司授予經營者一定數量的股權,并可享受股權的增值收益、同時承擔相應的風險,從而引導經營者的長期行為,使其著眼于公司的長遠發展。因此股權激勵對經營者具有較好的約束和激勵作用。
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可根據中國證監會頒布的《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和財政部、國資委頒布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 劃分為股票期權(Stock Options)和限制性股票(Restricted Stock)兩種方式:

上市公司可采用未發行在外的流通股(即向被激勵對象發行股份)或在二級市場回購本公司股份這兩種途徑作為標的股票的來源,相關金額計入“ 股本”或“ 庫存股”科目。股權激勵的授予價以股票市價為基準,是激勵對象所付的“ 成本”。股權授予價格的確定如下:


以下筆者從所得稅角度分析股權激勵的確認與計量。
通常限制性股票有禁售期而沒有等待期,屬于授予后立即可行權的股份支付,企業應在授予日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借記相關成本費用(一般為管理費用),按授予價格貸記“ 股本”科目,公允價值與授予價的差額貸記“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作為股票期權,在等待期內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根據最新取得的信息修正預計可行權的權益工具的數量,將當期所取得的服務按照股票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借記相關成本或費用(一般為管理費用),同時貸記“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在會計實務中通常用以下方式確定股份公允價值: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尚不完善,不同方法計量出的結果因股票價格波動較大而有較大差異,這種差異或多或少的影響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防止上市公司人為操控財務報表,《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在股權激勵的有效期內,上市公司不得變更已經確定的計量方法。
根據對我國各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數據統計,各公司對限制性股票的會計處理或采用等待期內按滿足條件的比例分次攤銷確認費用的方式,或采用在授予日一次性確認費用的方式;而對股票期權采取了基本一致的會計處理。因為股權激勵成本金額占公司期間費用總額的比例較大,所以為平衡各期的會計利潤,企業違背會計準則的要求,對限制性股票采取了分期攤銷的處理方法,用股權激勵計劃初始確定的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確認每期費用。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已出臺了公告,就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做了如下規定:第一,股權激勵計劃實行后立即可以行權的,計入上市公司當年工資薪金支出的金額=實際行權時該股票的公允價格(行權日股票的收盤價)-被激勵對象實際支付的行權價格。第二,股權激勵計劃實行后經過一定等待期方可行權的,會計上在等待期內計算確認的相關成本費用不得計入對應年度的應納所所得額。第三,在可行權后,計入上市公司當年工資薪金支出的金額=實際行權時該股票的公允價格(行權日股票的收盤價)-當年被激勵對象實際支付的行權價格。第四,以上所述的“ 計入上市公司工資薪金支出的金額”可依照稅法規定進行稅前扣除。
由于現行的稅法規定與會計準則的不同要求,造成了等待期內的價值計量差異和分期差異。包含限制性股票在內的這種有等待期的股權激勵計劃形成了所謂的分期差異。結合《企業所得稅》對超標準的業務招待費的相關規定,超標準的業務招待費不涉及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暫時性差異,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因超標準的業務招待費在計算會計利潤前扣除,引起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參照永久性差異進行會計處理。在會計處理上,分期差異相當于超標準的業務招待費,即不確認遞延所得稅。企業在等待期內因確認成本費用而計入“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項目的金額不影響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所以應作為永久性差異不得計入對應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針對價值計量差異,在等待期內,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調增的金額為計入當期成本費用的金額,并在行權后進行相應調減處理。
稅法規定個人所得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股票期權的行權日或限制性股票的解禁日。公司員工因股權激勵取得股票控制權的,在實際行權時按“ 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對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并不相同:股票期權的應納稅所得額=(行權日每股股票的收盤價-被激勵對象的行權價格)×股票數量;限制性股票應納稅所得額=(股票授予日的收盤價+本次解禁股票當日的收盤價)÷2×本次股票解禁數量-被激勵對象實際支付的金額×(本次股票解禁數量÷滿足公司授予條件的限制性股票份數)。
企業員工因持有股權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而取得的所得,按照“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規定,自2005年6月13日起暫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并由公司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行權或解禁后,企業員工因轉讓股票而獲得的高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格的差額,是因個人在證券二級市場上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而獲得的所得,應按“ 財產轉讓所得”適用的規定,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股票期權的行權日是一個確定的時間范圍,而非固定的某一日,因此被激勵對象可充分利用稅務籌劃原理,根據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波動,選擇股價相對較低的時點行權,達到降低實際稅負、提高收益的目的。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財政部會計司.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