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義
(山東省陽信縣第一中學歷史組)
1.課標要求
了解1929-1933 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和影響,認識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2.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1929-1933 年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影響,了解羅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內容、性質、特點和影響,了解凱恩斯主義產生的背景、內容和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教學法、角色扮演法設置歷史的情景,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運用材料引導學生理解羅斯福新政的措施與特點;通過對羅斯福及其新政的評價,培養學生辯證的評價歷史事件與人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羅斯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不息的意志,認識到中國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某些環節的必要性,認識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可以積極借鑒資本主義的先進經驗。
本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二)》(岳麓版)第三單元“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和調整”的第2 課。
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包括“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新政”“凱恩斯主義”。羅斯福新政是核心,它是美國歷史上也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羅斯福新政的實踐和凱恩斯主義的理論為二戰后資本主義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學好本課,對學生理解和認識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羅斯福在整個新政過程中的執政作風和理念更是現代青年成長的重要精神財富,是對學生進行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的極好素材。
通過高一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一些基礎的知識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解決,而且高一學生的思維方式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已經初步具有用抽象符號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當然教學中也不能過度強調邏輯分析,還要注重歷史學習的生動性,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重點:大危機的成因、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和作用。
難點: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及評價。
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情境教學法、表格教學法。
教師:準備關于經濟危機破壞性和羅斯福新政的資料、新聞圖片,視頻片段等資料,并制成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預習教材,完成學案的課前預習部分。
創設情景:漫畫、全球金融危機圖片、2008 年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示意圖。
教師過渡:2008 年以來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1929 年的美國也曾爆發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當時的人們是如何處理危機的呢?歷史能否給今天的我們提供一把破解危機的鑰匙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課程學習。
設計意圖:從當前的金融危機引申到20 世紀30 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導入新課自然生成,拉近了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第15 課 大蕭條和羅斯福新政(板書)
(一)突降災難,危機爆發——“黑色星期四”(板書)
播放視頻:黑色星期四
提問設疑:這一場經濟危機爆發的標志是什么?
學生一起回答:1929 年10 月24 日紐約股市的崩潰。
過渡:這一場經濟危機猶如山姆大叔得了嚴重的感冒,其癥狀有哪些呢?
問題探究:據以上圖片并結合教材,概括經濟危機的表現有哪些?
學生活動:……
得出結論:金融危機——股市崩潰、銀行倒閉;工業危機——企業破產、產品積壓;農業危機——農田荒蕪、銷毀產品;民生危機——失業率高、人民困苦。
過渡:這一次經濟危機與歷史上發生的歷次危機相比,有哪些新的特點呢?
多媒體展示:
材料1:一般的經濟危機持續一年最多不過兩年,而這場危機持續了4 年之久。
材料2:經濟危機從美國迅速波及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并影響到所有的經濟部門。
材料3: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國際貿易總額減少了三分之二。
礦石呈灰—淺肉紅色,似斑狀結構,花崗結構,塊狀構造,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黃銅礦、輝鉬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斜長石、鉀長石等。黃鐵礦、黃銅礦主要以它型—自型細粒結構為主,輝鉬礦主要為細小鱗片狀結構,呈細脈狀、薄膜狀分布于裂隙中或沿裂隙充填的石英細脈中;以鉀化、硅化、綠泥石化為主,其次有螢石化等。
學生活動:……
學生概括:時間特別長,范圍特別廣,來勢特別猛,危害特別大。
過渡:萬事皆有因,那么這一次經濟危機發生的經濟危機有哪些呢?請結合以下三則材料進行分析。
多媒體展示:
材料1:1929 年世界經濟危機之所以空前嚴重,根本原因是經過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生產力為中心的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是生產關系等方面沒有及時進行適應性調整,使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極度擴大。眾所周知,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指生產日益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化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以及生產能力無限擴大的趨勢和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這些矛盾使資本主義生產相對過剩,定期發生經濟危機。
材料2:寒冷的北風呼嘯著,一個穿著單衣的小女孩,蜷縮在屋子的角落里。“媽媽,天氣這么冷,你為什么不生起火爐呢?”女孩在瑟瑟發抖。媽媽嘆了口氣,說:“因為我們家里沒有煤。你爸爸失業了,我們沒有買煤。”“媽媽,爸爸為什么失業呢?”“因為煤太多了。”這是發生在20 世紀30 年代初,一個美國煤礦工人家的場景。
材料3:無限制的股票投機活動,造成這一時期股票價格被大幅哄抬,發展到令人難以相信的極端,股票以其賬面價值3-20 倍賣出,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為貨幣和信貸系統的崩潰準備了條件。
20 年代的美國盛行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約有70%的汽車是這樣購買的。
學生活動:……
學生概括: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主要原因:供求矛盾,供過于求。導火線:股票投機過度,導致股市崩潰。
過渡:這場空前的大危機對美國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多媒體展示:
材料1:危機期間,世界貿易額縮減近三分之二,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縮減了36%,失業工人達3000 多萬,幾百萬小農破產,上萬家銀行倒閉。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損失達2500 億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損失還要嚴重。
材料2: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困境,紛紛采取了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辦法。它們提高關稅,阻止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實行貨幣貶值,讓本國商品打人別國市場。在世界已經連成一個整體的時代背景下,這些做法導致世界經濟進一步陷入混亂,加深了已經非常嚴重的危機,國際關系也日趨惡化。
材料3:(1)圖一:憤怒的工人砸碎工廠的玻璃;(2)圖二:納粹領袖希特勒發表演說(圖略)。
學生活動:……學生從經濟破壞、國際關系緊張、政治危機等方面回答。
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與圖片等材料,讓歷史“活”起來,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對經濟危機的認識更加直觀、理解更深刻。
過渡語:面對經濟危機帶來的巨大破壞,如何應對危機成為擺在各國政府面前的嚴峻挑戰。
(二)破解危機,絕處逢生——羅斯福新政(板書)
1.山重水復疑無路(新政實施的背景)(板書)
過渡:面對危機,當時的美國政府——胡佛政府采取了怎樣的對策?胡佛政府的這種措施效果怎樣?
學生閱讀教材,回答。
教師展示圖片:
過渡:人們不斷質疑,資本主義難道真的是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嗎?正在美國處于一片大蕭條之中的時候,1932 年美國舉行了總統選舉,競選的雙方是胡佛與羅斯福。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20 世紀30 年代的美國公民,你會投誰的票?為什么?
點撥:引導學生分析,羅斯福擊敗胡佛就任第32 任總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再現歷史場景,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各抒己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理論和政策已經過時。羅斯福當選總統,推行新政是大勢所趨。
2.柳暗花明又一村(新政的內容)(板書)
活動探究:羅斯福上臺后他會用什么辦法使美國渡過危機?假設在座同學是羅斯福“智囊團”的成員,把你們分成四組(金融、農業、工業、社會保障福利)為羅斯福出謀劃策,擺脫面臨的困境。
提示:出謀劃策前首先要了解該領域的狀況和問題,再提出有效的方案和措施;每組選出一個內閣長官負責各組的討論,總結本部門的政策措施、提出這些方案的目的、作用并完成以下表格內容。
多媒體顯示空白表格:
學生展示,教師補充點評。
設計意圖:學生結合金融、農業、工業、社會福利方面面臨的問題,進一步推導出羅斯福新政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在探究、討論的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及其在資本主義運行機制調節中的作用。同時通過分組互助合作、角色扮演,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空間,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過渡:羅斯福總統為了克服經濟危機開了許多藥方,與以前的政策相比,新政到底新在哪里?
多媒體展示材料:
材料1:柯立芝總統(1923-1928 年任總統)提出:“美國人的事業就是做生意,提出美國的基本原則是不干涉大企業經濟,我傾向于減少而不是擴大(聯邦)政府對人民的企業活動施加的約束和控制。”
材料2:胡佛(1929-1932 年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表示要繼續奉行前任的政策。
材料3:“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的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制度的新應用。”——羅斯福
學生經過比較討論得出,新政“新”在:國家干預經濟。
設計意圖:本內容是本節的難點。讓學生通過原始材料進行主動探究,得出結論。避免了教師空洞的說教,又引用羅斯福的內心獨白,較有說服力。
3.是非功過任評說(羅斯福新政的評價)(板書)
展示材料,設疑引思:
《紐約時報》一篇文章這樣寫道:“先生,感謝上帝,讓我遇到了您,我現在好多了。我已經走出經濟危機這可怕病癥的陰影了,生產力得到恢復,幸福的日子又來到了!我尤其要感謝您,緩和了我的社會矛盾,避免了我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哦,對了,非常感謝您給我寫的新藥的特點,我們資本主義大家庭里的好多家庭成員都按照您的處方治療,效果都不錯,也正因此,他們說您的處方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更替,使我們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時代,進入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時代。”
問題探究:據材料概括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學生活動:……
教師點撥:這一段材料主要講的是羅斯福新政的積極意義。可以從直接、間接、深遠意義總結,或者從經濟、政治、世界三方面概括也可以。
過渡:羅斯福新政能否從根本上克服經濟危機呢?
展示材料,設疑引思:
材料1: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材料2:“我認為,我一直這樣認為,而且我仍將認為私人企業是美國健全經濟的主心骨。”
——《羅斯福演說選》
材料3:“您已經使您自己成為各國有志于在現行制度的框框內進行合理的實驗以改正我們面臨的弊端的委托人。”
——凱恩斯致羅斯福的信
問題探究:“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制度的新應用”中的“舊民主制度”和新運用者的是什么?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什么?
學生活動:……
教師點撥:從材料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在保證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不可能根除經濟危機。這也是其局限之所在。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展示材料,設疑引思,讓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多視角進行評價。
過渡:羅斯福總統不僅受到美國人民的愛戴,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在他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呢?
展示材料,概括歸納:
材料1:
材料2:
我們沒有必要去躲閃,而應該老老實實地面對我國今天的情況。千家萬戶數年的存款已付諸東流——更嚴重的是,成群結隊的失業公民面臨嚴酷的生存問題——
我們的國家過去經得起考驗,今后還會經得起考驗,復興起來,繁榮下去。
允許我表明我的堅定信念: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這個國家需要進行大膽的、堅持不懈的試驗,如果試驗失敗,就再試行一種辦法,最重要的是要進行試驗
——羅斯福就職演說
學生活動:……
老師總結:同學們,我們要學習羅斯福總統身上的這種身殘志堅、勇于擔當、自信樂觀、勇于創新、決不放棄的精神。一心向著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過渡:在羅斯福新政實施的同時,資本主義經濟理論也發生了轉變。
(三)理論重構 探尋新路——凱恩斯主義(板書)
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凱恩斯主義的核心內容是什么?它與羅斯福新政是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圖片演示。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在課標上沒有明確要求,所以在學習時淡化處理。
(四)以史為鑒 探尋智慧——提升與運用(板書)
問題探究:
經濟危機也給我國經濟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請結合羅斯福應對經濟危機的措施談談我們今天應如何應對這次經濟危機?
學生討論之后作答,教師點評補充。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歷史證明,危機與繁榮總是相關,1929-1933 年,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在資本主義制度危急時刻,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價值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市場經濟又回到了一個比較健康發展的軌道。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沿著羅斯福新政的軌跡,相繼進行改革、調整,資本主義進入了“黃金時代”。
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我在教材內容上,依據課標要求,進行調整與取舍,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重難點的突破上,實現有效教學。針對教材表述比較理性,補充一些史實材料,培養學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學習方略。
運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羅斯福智囊團的成員,把學生分成四個委員會分別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提出解決經濟危機的辦法。通過創設歷史情景、角色扮演法,營造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氛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并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及時肯定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了師生的有效互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通過相關圖片、文字材料的解讀,運用比較法和討論法,不僅使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這一基礎知識得到落實,而且有助于學生理解羅斯福新政對美國以及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改革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通過對羅斯福生平事跡的介紹,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使學生從身殘志堅的羅斯福總統對美國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經歷中汲取精神力量,培養了學生直面人生、直面社會,樂觀豁達,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升華了歷史的教育功能。
本節課理論性強,尤其是對經濟在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及羅斯福新政的實質、全面評價,學生一時難以全部內化;問題探究的深度和廣度可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