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下中國的很多問題,都源于個體的情商不足,其中就包括不能將調整當作機遇,在逆境中成長。
有過投資經歷的朋友都知道,股市的調整期,往往是很折磨人的,不僅資產可能會縮水,而且人的心理也會經受極大的考驗。但這其實也是投資者可以不斷壯大自己的階段,關鍵是,看他能否將調整看作一種學習,一種經驗的積累,就像里根那樣。
里根是被稱作調整大師的人,他不僅善于發現失敗的光明面,更重要的是,他能從經歷的每一個職業中吸取教訓,并將這些教訓應用到下一個職業中。換句話說,就是里根能把每次調整都當作一塊磚,并借此不斷墊高自己的事業。
眾所周知,里根年輕時,曾是個二流演員,后來發現自己在這行很難有出頭之日,便投身社會活動。里根在上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就開始磨煉他的領導能力,他曾六次當選為好萊塢電影演員工會主席。這份工作最艱苦的部分是代表演員同電影公司進行談判,工作量非常之大,而且挫折不斷,由于他在工會工作上投入精力太大,以至于和第一任妻子簡·懷曼的婚姻出現裂痕并最終離婚。
但婚姻失敗并未停止里根做大自己的腳步。盡管這種談判工作就像股市的調整一樣折磨人,耗費心力,但里根卻還是從中發現了亮點,那就是學會如何與行家里手們周旋,如何虛張聲勢,如何討價還價。里根后來常引用肯尼·羅杰斯的“賭徒”一歌的歌詞,說:“你得知道什么時候該吊起他們的胃口,什么時候讓他們把心放在肚子里。”事實證明,這段經歷對里根的政治生涯意義重大,不僅成為了演藝圈中的政治活動家,而且懂得了怎樣與各色人等打交道,懂得了理解別人。
兩次競選失敗,對里根也有積極影響。1966年,里根當選加州州長后,1968年他馬上就要贏得共和黨提名,但卻被尼克松擊倒;1976年與福特競爭提名時,他也只是以毫厘之差與總統寶座擦肩而過。但這兩次“跌停”的經歷,卻給里根帶來寶貴財富,使得他在1980年的選舉中一舉成功,戰勝卡特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
最難能可貴的,是里根入主白宮后,已經是70歲的高齡,卻還像小學生一樣,潛心研讀聯邦稅法大典的細節,這使得他在與國會進行協商時,儼然一派權威的樣子。對里根來說,任何形式的調整,都是他成長的機會,即便在經受挫折考驗時,他也總是能看見失敗和挫折帶來的學習機會——既通過對這些別人可能希望盡快忘記的遭遇進行反復的思考,從中發掘出有助于避免將來再遭失敗的教訓。
調整的作用真的不能小看,它們的日積月累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正面的或者負面的。從積極的角度看,如果一個領導者或者投資者,能夠像里根這樣每個星期都能從一次經歷中獲得重要教益,幾年下來,就有幾百次這樣的經歷。如果說,十次、二十次地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未必會使你與眾不同的話,但幾百、上千個教訓的累積卻會使一個人走上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
但遺憾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失敗帶給他們的,只是痛苦和陰影,而由于他們無法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使得所有的失敗都成了純粹的付出,而失去的,則是時間和信心。
里根對待調整的態度,對于投資者來說,是最佳的學習榜樣,對其他人又何嘗不是?從心態上說,他教會我們既不要讓失敗的陰影遮住成功的美好前景,也不要采取盲目樂觀的態度,對失敗視而不見。而這一切,都是高情商的表現。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下中國的很多問題,都源于個體的情商不足,其中就包括不能將調整當作機遇,在逆境中成長,而抱怨和借口就顯得太多了。事實上,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優秀的一點,就是無處不在的情商教育,可以說,中華民族的高情商,是成就五千年文化奇跡的關鍵所在。這也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課題,如何在幼兒階段奠定孩子們的傳統文化基礎,在學生時代不斷提高年輕人的情商,這其實也是強國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