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和東,胡孝麗,李艷琴,譚雅琴,冷衛東
(十堰市太和醫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醫學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
論著
手機電磁輻射與腮腺腫瘤易患性的Meta分析
余和東,胡孝麗,李艷琴,譚雅琴,冷衛東※
(十堰市太和醫院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口腔醫學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用Meta分析方法探討手機電磁輻射與腮腺腫瘤的易患性。方法計算機檢索中、英文數據庫中關于手機輻射與腮腺腫瘤易感性的研究,由2名評價者獨立進行文獻質量評價和數據資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1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6項研究,病例組1202例腮腺腫瘤患者和對照組5818例正常人,Meta分析結果顯示,短期使用手機與腮腺腫瘤的發生沒有關聯(OR=1.15,95%CI0.75~1.77;P=0.53);長期使用手機與腮腺腫瘤的發生也沒有關聯(OR=0.96,95%CI0.63~1.48;P=0.86)。結論手機電磁輻射與腮腺腫瘤發生沒有關聯,使用手機不是腮腺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腮腺腫瘤;手機電磁輻射; Meta分析
基于國際電信聯盟的數據,到2009年底全球有46億的手機用戶, 中國的手機用戶從2000年開始急劇增長,最小的手機用戶只有3歲,這樣人類長期暴露在800~2000 MHz的低能量輻射環境中,特別是在聽筒接近頭部時其極易受到電磁輻射的影響,由此而產生的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自從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將電磁輻射列為必須控制的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后[1],并且在手機使用時,腮腺位于手機產生的最高的微波暴露區域,所以電磁輻射是否危害人類健康、電磁輻射是否與腫瘤的發生有關聯等一系列問題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研究學者的注意,他們做了大量的相關的基礎和流行病學研究,但是他們的研究結果不一致,Hardell等[2]和Auvinen等[3]研究認為尚沒有發現手機使用與腮腺腫瘤的發生有關聯,然而Sadetzki等[4]和Duan等[5]認為,手機輻射與惡性腮腺腫瘤的發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劑量效應關聯。因此,腮腺腫瘤的發生與手機輻射是否有關聯存在爭議,尚需進一步研究。故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對國內外公開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定性、定量系統評價,以其探尋手機電磁輻射與腮腺腫瘤的發生是否存在關系,為腮腺腫瘤的預防提供一定的證據。
1材料與方法
1.1文獻檢索以“腮腺腫瘤、涎腺腫瘤、手機、無線電話、射頻場、電磁輻射、電磁場、射頻輻射”為檢索詞檢索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數據庫(CMCI)、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萬方數據庫(WANGFANG)、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以“parotid gland tumours,salivary gland neoplasms,cellular telephones,cordless telephones,mobile telephones,radiofrequency fields,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EMR和radiofrequency radiation”為英文檢索詞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Highwire,ProQuest和OVID等外文數據庫。檢索期限為2000年1月至2013年11月,檢索語言為中文和英文。
1.2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原始資料為全世界已公開發表的文獻;②研究對象為腮腺腫瘤的患者,不管為良性還是惡性,對照組為非腮腺腫瘤的正常人群,不管是醫院基礎還是人群基礎,兩組基線情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③有具體的手機使用情況,包括使用手機的類型(模擬或者數字),手機使用的年限等。
1.2.2排除標準①其他腫瘤的患者;②重復發表的同一研究中心文獻;③不能完整提取數據者。
1.3文獻的篩選所有入選文獻及數據均由兩位評價者獨立分析和提取,如遇分歧與第3位研究者討論決定。提取資料包括第一作者姓名、發表年限、研究國家、研究類型、人口學特征、病例數等,評價標準不一致的指標不予提取。本研究在提取數據時根據納入研究中患者使用手機時間的長短,分為短時間使用者和長時間使用者,短時間使用者為使用手機 1~5年者,并且每周至少通電話1次;長時間使用者為使用手機>5年者,并且每天至少通話1次。最后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國際疾病分類標準[6]進行質量評價,使用漏斗圖分析發表偏倚。
1.4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協作網推薦的RevMan 5.1 Tutorial軟件對數據進行Meta分析。首先進行異質性評價,若P>0.05或者I2<50%說明研究間具有同質性[6],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反之則說明研究間具有異質性,對其異質性來源進行分析,若無臨床異質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若無進行亞組分析,必要時采取敏感性分析,若異質性過大放棄Meta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加權均數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MD)和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計數資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CI表達。
2結果
2.1研究特征根據檢索策略,共檢索到156篇相關文獻,使用Endnote x4排除重復文獻53篇后,經閱讀文題、摘要排除基礎性、綜述性研究初步篩選得到43篇文獻,進一步閱讀全文,再次排除非腮腺腫瘤的研究22篇、評價標準不一致的12篇、無法提取數據的3篇,最終納入6篇研究,病例組共1202例腮腺腫瘤患者,對照組5818例正常人。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詳見表1。
2.2文獻質量評價納入的6個研究均為病例對照研究,病例診斷明確,且具有代表性,組間控制了混雜因素,具有可比性,采用了恰當的方法確定暴露因素,具體質量評價,見表2。

表1 文獻檢索結果

表2 病例對照研究的質量評價
Y:有描述;W:未描述
2.3Meta分析結果
2.3.1短時間使用手機納入的6個研究[2-5,7-8]均報道了段時間使用手機情況。對其行異質性分析(P< 0.00001,I2=87%),結果具有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計病例組1202例和對照組5818例,行Meta分析,見圖1,綜合結果顯示短期使用手機與腮腺腫瘤的發生沒有關系(OR=1.15,95%CI0.75~1.77;P= 0.53)。

圖1 短時間使用手機與腮腺腫瘤發生的森林圖
2.3.2長時間使用手機有5個研究[2,4-5,7-8]報道了長時間使用手機情況。對其行異質性分析(P<0.0001,I2=84%),結果具有異質性,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計病例組1168例和對照組5648例,行Meta分析,見圖2,綜合結果顯示長期使用手機與腮腺腫瘤的發生也沒有關系(OR=0.96,95%CI0.63~1.48;P=0.86)。

圖2 長時間使用手機與腮腺腫瘤發生的森林圖
2.4發表偏倚分析用RevMan 5.1軟件做出漏斗圖,見圖3。圖形散點構成了一個倒置的漏斗,左右基本對稱且向頂部集中,提示發表偏倚較小。

圖3 納入的6篇文獻發表偏倚漏斗圖
3討論
眾所周知,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遠大于其他電子設備,并且隨著手機的使用日益增加,人們暴露于低能量的輻射環境中,特別是腮腺離手機聽筒的位置最近,在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更容易處于高輻射的環境。而唾液腺腫物大約占頭頸部腫瘤的3%,而大約80%位于腮腺區,大多數位于腮腺淺葉[9],并且這幾年腮腺腫瘤的發生率逐年增加,故本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討手機輻射是否是腮腺腫瘤發生的環境因素。
在本研究中我們把使用手機1~5年的并且每周至少通話1次的定為短期使用手機,>5年的并且每天至少通話 1次者定為長期手機使用。納入的研究質量評價均比較高,Meta分析結果顯示不管是短期手機使用還是長期手機使用均與腮腺腫瘤的發生沒有關聯。原始研究中Hardell等[2]、Auvinen等[3]、L?nn等[7]研究認為手機使用與腮腺腫瘤的發生沒有關聯;S?derqvist等[8]研究認為10年以上的手機使用者與腮腺腫瘤的發生有關聯,短期使用手機不會導致腮腺腫瘤的發生;Sadetzki等[4]和Duan等[5]等認為,手機輻射與惡性腮腺腫瘤的發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劑量效應關聯。Sadetzki等[4]和Duan等[5]不僅收集了良性腮腺腫瘤的病例,而且還收集了惡性腮腺腫瘤的病例,結果認為手機輻射與良性腫瘤的發生沒有關聯。然而,Belsky等[10]在早期研究治療腦和頸部疾病的醫療輻射、牙科X線與唾液腺癌癥的關聯性,結果認為電離輻射對于唾液腺腫瘤是一個危險因素。Zhao等[11]在2007 年報道對大鼠神經元進行24 h間斷式的電磁波輻射后,檢測到在cDNA水平上1200個基因表達改變,10個基因表達下調,24 個表達上調。瑞典rebro大學Hardell等[12]研究認為長期使用手機與發生腦腫瘤危險有聯系,而且僅在使用10年以后就有。但是,本研究結果說明手機輻射不是腮腺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這與Repacholi等[13]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他認為雖然腮腺的位置特殊,但是腮腺對手機輻射不敏感。
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納入的人群人種不同,有些研究觀察時間比較短,并且都是病例對照研究,所以尚需有必要開展大量的多中心多樣本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參考文獻
[1]French PW,Penny R,Laurence JA,etal.Mobile phones,heat shock proteins and cancer[J].Differentiation,2001,67(4/5):93-97.
[2]Hardell L,Hallquist A,Hansson Mild K,etal.No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cellular or cordless telephones and salivary gland tumours[J].Occup Environ Med,2004,61(8):675-679.
[3]Auvinen A,Hietanen M,Luukkonen R,etal.Brain tumors and salivary gland cancers among cellular telephone users[J].Epidemiology,2002,13(3):356-359.
[4]Sadetzki S,Chetrit A,Jarus-Hakak A,etal.Cellular phone use and risk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arotid gland tumors--a nationwide case-control study[J].Am J Epidemiol,2008,167(4):457-467.
[5]Duan Y,Zhang HZ,Bu RF.Correlation between cellular phone use and epithelial parotid gland malignancie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1,40(9):966-972.
[6]羅杰,冷衛東.系統評價/Meta分析理論與實踐[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470.
[7]L?nn S,Ahlbom A,Christensen HC,etal.Mobile phone use and risk of parotid gland tumor[J].Am J Epidemiol,2006,164(7):637-643.
[8]S?derqvist F,Carlberg M,Hardell L.Use of wireless phones and the risk of salivary gland tumours:a case-control study[J].Eur J Cancer Prev,2012,21(6):576-579.
[10]Belsky JL,Takeichi N,Yamamoto T,etal.Salivary gland neoplasms following atomic irridation[J].Cancer,1975,35:555-559.
[11]Zhao R,Zhang S,Xu Z,etal.Studying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rat neuron exposed to 1800 MHz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ith cDNA microassay[J].Toxicology,2007,235(3):167-175.
[12]Hardell L,Carlberg M,S?derqvist F,etal.Pooled 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 on acoustic neuroma diagnosed 1997-2003 and 2007-2009 and use of mobile and cordless phones[J].Int J Oncol,2013,43(4):1036-1044.
[13]Repacholi MH,Lerchl A,R??sli M,etal.Systematic review of wireless phone use and brain cancer and other head tumors[J].Bioelectromagnetics,2012,33(3):187-206.
Mate-analysis of Cell Pho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of Parotid Gland TumorsYUHe-dong,HUXiao-li,LIYan-qin,TANYa-qin,LENGWei-dong(DepartmentofStomatology,TaiheHospitalAffiliatedtoHubeiUniversityofMedicine,Shiyan442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cell pho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susceptibility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by Meta-analysis.MethodsThe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about cell pho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parotid tumor from Chinese and English database.The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were analyzed by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using software RevMan 5.1.ResultsSix studies were included,1202 cases in case group and 5818 normal people in control group,Meta-analysis showed:short-term using of mobile phones and parotid gland tumors were not related(OR=1.15,95%CI0.75-1.77;P=0.53);long-term using of mobile phones and parotid gland tumors were not related(OR=0.96,95%CI0.63-1.48;P=0.86).ConclusionPho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parotid gland tumors are not correlated,using cell phone is not a risk factor for parotid tumors.
Key words:Parotid gland tumors; Phon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eta-analysis
收稿日期:2015-01-29修回日期:2015-06-19編輯:薛惠文
基金項目:太和醫院循證醫學苗圃基金(EBM2013039);十堰市科技局指導項目(14Y09);湖北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一般項目(2015MB289)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21.042
中圖分類號:R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84(2015)21-39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