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玖蓉 程琰 王玨 張慶英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上海 200090)
?
·論著·
死胎原因:附85例臨床分析
李玖蓉程琰王玨張慶英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產科,上海200090)
摘要目的:分析死胎的主要原因及相關影響因素,探討預防措施,降低死胎發生率。方法: 回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收治的85例孕20~42周發生死胎的孕婦的臨床資料。結果:死胎發生率為2.36‰,其中孕28~31+6周死胎發生率最高,占31.8%,死胎的原因依次為:母體因素54例,胎兒因素28例,臍帶因素13例,胎盤因素10例,不明原因10例;以胎動異常就診者27例;病理送檢率21.12%。其中11例患者有2種以上病因。結論:母體合并癥或并發癥為死胎發生的首要原因。應重視孕期檢查,早期干預和治療,加強胎兒監測,適時終止妊娠,以降低圍產兒死胎發生率。
關鍵詞死胎;妊娠;母體因素;預防
妊娠20周后胎兒在子宮內死亡,稱為死胎。胎兒在分娩過程中死亡,稱為死產,亦是死胎的一種[1]。圍產兒死亡對于孕產婦及家庭均是沉重的打擊。死胎在圍產兒死亡中占較大比例,因此,研究妊娠期死胎相關因素并制定和采取有效措施對降低死胎發生率尤為重要。本研究對2010年1月—2014年12月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收治的孕20~42周發生死胎的85例孕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分娩的胎兒共36 033例,其中死胎85例,死胎發生率為2.36‰。除外胎兒畸形后的死胎構成比為85.88%(73/85)。發生死胎的母體年齡為21~41歲,<25歲3例,25~34歲69例,≥35歲13例;初產婦70例,經產婦15例;單胎妊娠75例,雙胎妊娠9例,三胎妊娠1例;79例正規建卡產檢(其中70例為本院建卡),6例無或未正規產檢。
1.2診斷標準及方法妊娠合并癥及死胎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8版)。依照《威廉姆斯產科學》(第24版)對死胎原因的分類方法,回顧分析85例發生死胎的孕婦情況,對死胎原因中的胎兒因素、母體因素、胎盤因素、臍帶因素及不明原因進行分析,計算各因素的構成比。
2結果
2.1不同孕周死胎構成比85例死胎中,孕20~24+6周9例;孕25~27+6周18例;孕28~31+6周27例;孕32~36+6周16例;孕37~42周15例。
2.2胎動情況85例死胎中27例在胎兒死亡前孕婦感覺胎動異常,其中5例感覺胎動減少,包括4例感覺胎動減少1 d,1例感覺胎動減少3 d;22例感覺胎動消失,包括4例感覺胎動消失0.5 d,9例感覺胎動消失1 d,5例感覺胎動消失2 d,4例感覺胎動消失大于1周。
2.3胎兒監護指標8例胎心監護異常,包括:胎心監護提示晚期減速3例,無刺激胎心監護無反應型3例,可疑2例。B超提示胎兒臍動脈舒張末期血流缺失8例,胎兒大腦中動脈舒張末期血流缺失1例。
2.4尸體解剖及胎盤病理18例死胎娩出后送病理組織學檢查,其中7例進行了尸體解剖,1例尸體解剖提示食管氣管瘺、膽囊缺失。胎盤病理檢查顯示,6例急性彌漫性蛻膜伴絨毛膜羊膜炎;3例見胎盤陳舊性梗死灶;1例臍帶血腫(約4 cm×1.8 cm);1例胎盤邊緣血腫(4 cm×3 cm及2 cm×2.5 cm);2例球拍狀胎盤(其中1例見臍帶扭曲);1例帆狀胎盤;4例臍帶扭曲,螺旋,胎盤未見異常。
2.5死胎原因構成母體因素54例,占45.38%;胎兒因素28例,占23.53%;臍帶因素13例,占15.29%;胎盤因素10例,占8.40%;羊水因素4例,占3.36%;不明原因10例,占8.40%。其中11例死胎有2種及以上原因。見表1。

表1 死胎原因構成比
注:本組85例死胎中有11例存在2種及以上病因,共119種病因,*包括鏡像綜合征;#包括臍帶繞身繞腳、臍帶繞頸3圈
2.6分娩方式85例死胎中,羊膜腔內注入乳酸依沙吖啶引產46例,自然分娩25例,剖宮產取胎7例,地諾前列酮栓引產2例,球囊引產1例,人工破膜綜合引產1例,米索前列醇引產1例,母親病危轉院1例,拒絕引產出院1例。
3討論
3.1死胎原因分析
3.1.1母體合并癥或并發癥為死胎發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死胎的母體因素中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最多見,共14例,其中重度子癇前期是主要病因。6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均于孕34周前發病,其中孕32周前發病4例(2例病情未得到控制予以引產,1例病危者行剖宮產取胎,1例考慮胎盤早剝者行剖宮產取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因血管痙攣致胎盤功能減退。胎盤早剝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威脅母兒生命。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孕婦中胎盤早剝的發生率比血壓正常者高5倍[2]。近年來,由于醫療水平的提高,重度子癇前期母兒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是,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病情發展迅速,臨床處理較困難,需密切監測各器官的受累程度,必要時終止妊娠以阻斷病程。因此,要減少死胎,必須定期產前檢查,做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妊娠期糖尿病易導致胎兒畸形和巨大兒。本研究中妊娠期糖尿病共9例,占母體因素的第2位,其中3例為孕25~27+6周,包括1例妊娠期糖尿病并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目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引起死胎的機制尚不明確,但妊娠期糖尿病可影響胎盤絨毛發育,致胎盤形態、結構改變,使胎盤功能不良及代償能力下降,引起胎兒缺氧。因此,即使孕中期孕婦口服葡糖糖耐量試驗無異常,也應該控制飲食,不定期監測血糖。
胎膜早破在本研究中占母體因素的第3位,共8例,均為未足月胎膜早破,其中5例發生于孕28周后,3例在入院時已確診為死胎。胎膜早破孕婦易發生早產、臍帶脫垂和感染;孕周越小,胎兒的耐受力越差,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3]。目前認為,破膜后不論孕齡大小,均不宜阻止產程進展;此類妊娠結局的改善有賴于對胎膜早破的防治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中,感染因素僅次于胎膜早破。感染可以通過干擾母體新陳代謝、胎盤灌注等改變宮內的胎兒生長環境,導致死胎。絨毛膜羊膜炎是宮內感染的胎盤胎膜病理學依據,本研究中6例的胎盤病理檢查發現輕至中度絨毛膜羊膜炎。有研究[4]提出,陰道B族鏈球菌對絨毛膜的吸附和穿透力最強、危害最大,可上行感染胎盤,是絨毛膜羊膜炎的重要致病菌。在孕早、中期應進行宮頸分泌物檢查,以及早發現異常并進行干預;在孕35~37周應常規行B族鏈球菌檢測,陽性患者予以治療,盡可能控制感染,減少死胎的發生。本研究中B族鏈球菌陽性者僅1例,這與我院常規開展B族鏈球菌篩查的時間較短有關。另有研究[5]表明,人微小病毒B19可自由通過胎盤,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由于臨床資料缺乏,相關問題有待于后續研究。
其他母體因素中,宮頸機能不全可導致晚期流產,明確宮頸機能不全的診斷在臨床工作中顯得非常重要。另外,梅毒蒼白螺旋體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而引起流產、死胎及死產,孕前發現并治愈后受孕可減少死胎的發生。然而,本組資料中2例妊娠合并梅毒者均未建卡。
3.1.2與胎兒因素有關的死胎本研究中與胎兒因素有關的死胎占23.53%,其中因B超篩查提示胎兒畸形而主動要求引產者9例,減少了圍產兒死亡率。由于胎兒畸形與遺傳、環境、食品、藥物、病毒感染以及母兒血型不合等有關,所以重視孕前優生篩查、加強孕產期營養保健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胎兒異常的發生,孕前3個月及孕早期適當補充葉酸可減少胎兒神經管畸形的發生等。雙胎妊娠中,發生雙胎輸血綜合征時胎兒宮內死亡率高。因此,對雙胎妊娠應加強產前監護[6]。
3.1.3與臍帶因素有關的死胎本研究中因臍帶因素致胎兒死亡者13例。Korteweg等[7]認為,臍帶繞頸在正常妊娠中的發病率為30%,無其他并發因素時其本身并不會導致死胎。因此本文未將合并其他致死性因素的臍帶繞頸納入該因素中。本研究中,臍帶因素主要是臍帶高度螺旋,使胎兒血循環受阻而致胎兒宮內缺氧、死亡。胎兒缺血缺氧早期多表現為胎動頻繁,進一步加重則變為胎動減少甚至消失。因此,孕婦應做好每日胎動計數,胎動頻繁者應及時就診,行胎兒電子監護并做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以降低該類死胎發生率。
3.1.4與胎盤有關的因素胎盤因素導致的死胎,一部分是母體疾病的結果,如重度子癇前期、子癇、妊娠期糖尿病可導致胎盤早剝、梗死、老化、從而導致死胎發生,此類孕婦需積極治療原發病;也有一部分無母體疾病者在病理檢查時發現胎盤提前鈣化、梗死、絨毛膜羊膜炎等。有研究[8]發現,因胎盤因素致死胎者,再次妊娠時并發與胎盤有關的危險因素的概率升高。對非母體疾病導致死胎者,應重視動態胎兒監護,加強孕期對胎盤功能的綜合判斷,可對胎兒進行生物物理評分及動態血清雌三醇測定,若發現異常,應及時住院治療并適時終止妊娠。
3.2定期產前檢查,重視早期干預缺乏基本孕期保健知識的孕婦不在少數,本研究中,6例孕婦無或未正規產檢,其中1例因從未監測血壓而致重度子癇前期病情發展迅速甚至病危,1例因感染性休克伴膿毒血癥而病危。2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均未正規治療,致胎死宮內。為杜絕此類因素威脅母兒生命,醫療及社區保健機構需健全孕婦保健系統,尤其重視產前宣教工作,調動孕婦產檢的積極性。現已明確,在孕早、中期監測子宮動脈血流可預測子癇前期、胎兒生長受限和不良妊娠結局。本研究中,有4例在產前行B超篩查,提示雙側子宮動脈切跡,后均發展為重度子癇前期。根據本組資料,孕28~31+6周死胎發生率最高,其中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為重要原因。
3.3充分應用胎兒監測手段
3.3.1胎兒電子監護高危妊娠孕婦行多普勒超聲檢查能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本研究中,臍動脈舒張末期血流缺失8例,大腦中動脈舒張末期血流缺失1例,有5例同時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這些高危妊娠孕婦增加臍動脈血流監測頻率,可早期發現胎兒異常。此外,胎心監護亦是評估胎兒宮內情況的重要輔助手段。目前提倡,孕36周后每周一次胎心監護;對高危妊娠者,孕28周或32周后即可開始胎心監護,并可適當增加監護頻率,以及時發現異常。另外,對輕度及重度子癇前期胎兒,根據靜脈導管血流頻譜各參數可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胎兒結局[9]。
3.3.2重視胎動監測本研究85例孕婦中,以感覺胎動異常為主要就診原因者27例,占31.76%,其中胎動消失者22例。胎動消失是胎兒臨死前的危險信號,如能及時發現胎動計數異常,包括胎動頻繁與胎動減少,在胎兒宮內窘迫前適時終止妊娠,可以挽救部分胎兒的生命。因此,指導孕婦正確計數胎動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造成胎兒死亡的原因可由單一因素導致,亦可由多種因素共同導致。臨床上要重視孕前及孕期宣教,提倡和鼓勵婚檢、孕前檢查,使婦女在早孕后定期產檢,對高危妊娠孕婦應重點監護,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降低死胎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2013:79-119.
[2]李詠.妊高征并發胎死宮內及死產的臨床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9,17(9): 82-83.
[3]胡曉蓉,楊無恙,張顯蓉,等.未足月胎膜早破與妊娠結局相關性分析及臨床治療對策[J].西部醫學,2013,25(9):1352-1354.
[4]應紅軍,江元,范琦慧,等.死胎與宮內感染的關系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0):882-885.
[5]孫紅霞,賀晶.微小病毒B19與妊娠的關系[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0,37(5):329-332.
[6]周艷,徐麗玲,汪平,等.雙絨毛膜及單絨毛膜雙胎與妊娠期并發癥及圍生兒結局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5):347-350.
[7]Korteweg FJ,Bouman K,Erwich JJ,et al.Cytogenetic analysis after evaluation of 750 fetal deaths:proposal for diagnostic workup[J].Obstet Gynecol,2008,111(4): 865-874.
[8]Maignien C,Nguyen A,Dussaux C,et al.Outcome of pregnancy following second- or third-trimester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J].Int J Gynaecol Obstet,2014,127(3):275-278.
[9]孫懿,關云萍,項宇識.靜脈導管血流頻譜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胎兒結局的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7):553-556.
Cause Analysis of 85 Cases of Fetal Death
LIJiurongCHENGYanWANGJueZHANGQingyingDepartmentofObstetrics,Obstetrics&GynecologyHospitalof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9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fetal death and to explor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fetal death.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85 pregnant women, who suffered from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 with gestational age of 20-42 weeks,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during Jan 2010 and Dec 201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fetal death was 2.36‰.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 of fetal death emerged at the gestational age of 28-31+6 weeks, and accounted for 31.8%.The causes, in turn, were maternal factors for 54 cases, fetal factors for 28 cases, umbilical cord factors for 13 cases, placental factors 10 cases, unexplained factors for 10 cases.And 27 cases saw a doctor for abnormal fetal irritability.The rate of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21.12%.And 11 patients had more than two kinds of causes of fetal death.Conclusions: Maternal complications we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fetal death.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erinatal rate of fetal death,actions such a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renatal examination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enhancing fetal monitoring and terminating pregnancy at proper time point,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Fetal death;Pregnancy;Maternal factors;Prevention
通訊作者張慶英,E-mail:zhanggben@163.com
中圖分類號R 714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