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碧霞
語用目標下的詞語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關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還要教會學生借助工具書,調動生活和知識積累,理解或推想出詞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恰當意義,體會其表達效果,才能讓詞語教學真正落實到位并超越詞典而彰顯生命的活力。為此,我們課題組開展了“激活詞語,落實語用”磨課活動。
一、 聯(lián)系內容理解詞語
【教學描述】
(導入新課后,先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第四小節(jié)。)
師:課文里有個詞語告訴了我們他們拉車的結果。你能把這個詞語找出來嗎?請你讀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找一找。
生:讀課文第四小節(jié)。
師:誰把這個詞語找出來了?
生:未動分毫。
師:這一節(jié)里面還有一個句子的意思跟“未動分毫”的意思一樣的,請你找出來。
生:大車至今仍在原處。
【聽后反思】
有些詞語在出現(xiàn)時,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了這個詞語的意思,觸手可及,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時,可放手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去理解詞語。因此,在課文第四小節(jié)的教學中,麥老師對“未動分毫”一詞的教學非常直截了當。用簡潔的導語引出“未動分毫”后,沒有馬上解釋意思,而是讓學生在這一節(jié)中找出與它意思一樣的句子。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未動分毫”這個詞,而且初步感悟到了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理解詞語這一學習方法。
二、 比較品讀理解詞語
【教學描述】
師:是不是大車很重,他們拉不動呢?
生:不是。
師:那他們到底是怎樣拉車的呢?(出示課文插圖)你能用上“往”字(本課生字),把自己看到的說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并用課件相機出示:天鵝往云里拉,大蝦往后拉,梭魚往水里拉。)
師:課文又是怎么樣描寫他們拉車的呢?請你找出來——出示填空:
天鵝( )要往云里( ),大蝦( )使勁往后( ),梭魚( )往水里( )。
師:(生完成填空后)請大家讀一讀。
生:天鵝伸著脖子往云里鉆,大蝦弓著腰使勁往后靠,梭魚一心想往水里跳。
師:看圖,從哪里可以看出天鵝拼命地拉車?
生:伸著脖子(張開翅膀、繃直雙腳)
(教師相機課件動畫演示:把句子“天鵝往云里拉”演變?yōu)椤疤禊Z伸著脖子往云里鉆”。)
師:看圖,大蝦拉車時的動作是怎樣的?
生:弓著腰、往后靠。
(教師課件動畫演示:把句子“大蝦往后拉”演變?yōu)椤按笪r弓著腰使勁往后靠”。)
師:梭魚拉車時的動作又是怎樣的?(跳)他心里是怎樣想的?
生:跳、一心想。
(教師課件動畫演示:把句子“梭魚往水里拉”演變?yōu)椤八篝~一心想往水里跳”。)
【聽后反思】
在這一小節(jié)中,“伸著脖子、鉆、弓著腰、靠、一心、跳”等詞語雖不深奧,卻用得準確傳神,教學這些詞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品讀加以理解,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為此,麥老師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天鵝、大蝦和梭魚是如何拉車的,引出“天鵝往云里拉,大蝦往后拉,梭魚往水里拉。”這三句話,然后與課文相應的句子形成三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品讀,讓學生在比較中初步感受“伸著脖子、鉆、弓著腰、靠、一心、跳”這些詞語體現(xiàn)了天鵝、大蝦和梭魚的“拼命”,至于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感悟這些詞語的精妙之處,教學仍在繼續(xù)。
三、情境表演理解詞語
【教學描述】
師:(出示A組句子:天鵝往云里拉。天鵝伸著脖子往云里鉆。)第二個句子與第一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伸著脖子”四個字、“拉”字變成了“鉆”字。
師:從這個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腦子里浮現(xiàn)了什么畫面?
生:我覺得天鵝很用力,它伸長的脖子和尖尖的嘴巴就像一把鉆子。
師:你能模仿天鵝拼命拉車的樣子讀讀這句話嗎?
生:(邊做動作邊讀。)
師:你讀得真棒,讓我們仿佛看見了一只拼命拉車的天鵝。大家能不能像他那樣邊做動作邊讀呢?
生:(全體學生邊做動作邊讀。)
【聽后反思】
小學生特別喜歡模仿和表演,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學生獲得親身體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表演,并引導學生通過形象的動作神態(tài)去理解詞語,這樣的教學往往比簡單的“說教”或借助工具書更深刻、更靈動。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麥老師先引導學生感受天鵝伸長的脖子和尖尖的嘴巴就像一把鉆子,從而領悟“鉆”的精妙之處。然后讓學生模仿天鵝拉車的動作進行表演讀,從中體會天鵝的拼命。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不僅領悟了語言文字的美,而且感受到了學習語言文字的快樂。
四、 了解字源理解詞語
【教學描述】
師:(出示B組句子:大蝦往后拉。大蝦弓著腰使勁往后靠。)請同學讀一讀這兩個句子。
生:(齊讀)
師:(出示“弓”字)請同學們拿出字典,找到部首目錄,到檢字表找到“弓”字。在字典里,“弓”有哪些解釋?
生:(動手查閱字典,找出“弓”字在字典中的解釋。)
師:誰來說說“弓著腰”一詞中“弓”的意思?
生:“彎曲、弓身”的意思。
師:回答正確,你真棒!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弓”字是怎樣從最早的甲骨文演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的:
師:(演示引“弓”射“箭”的動畫。)古人很聰明,把“弓”的形狀刻在動物甲殼上,就是甲骨文的“弓”字,能射箭的“弓”,給人很有力量的感覺。大蝦弓著腰拉車,說明他很使勁地拉。請你(指名)做一個弓腰的動作。
生:(邊做動作邊讀。)
師:你理解得很正確。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模仿大蝦弓著腰使勁拉車的樣子讀一讀這句話。(全班同學一起邊做動作邊讀。)
【聽后反思】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它的字形和所表示的詞義聯(lián)系非常密切,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和表意性。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常見表意漢字的造字結構和字源演變過程,能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詞語的能力,而且學生在感受漢字的源遠流長時也會對祖國文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此,圍繞一個“弓”字的教學,麥老師先是讓學生查字典,了解它的意義,然后運用多媒體課件把“弓”字的演變過程簡單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原本抽象的漢字變得具體可感,接著還播放引“弓”射“箭”視頻,讓學生感知到能射箭的“弓”,給人很有力量的感覺。如此扎實的詞語教學,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字詞,而且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用“弓著腰”形象地寫出了大蝦的體形特點,“靠”準確地寫出大蝦的動作。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