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軍
(蘇州市吳中區甪直中學)
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課是每位政治教師一直探索的課題。筆者認為,“鳳頭、豬肚、豹尾”是上好政治課必不可少的“三部曲”。
精彩性是點燃學生學習政治課興趣的“助燃劑”和“催化劑”。因此,教師必須在設計導入新課時,注重創設情景,增強情感色彩,營造課堂氣氛,做到引人入勝,妙趣橫生。當然,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人而異,因課制宜。如利用名人名言、古訓、漫畫、幽默、笑話、故事、音樂、社會熱點問題等。如,在上初一《學會平等尊重別人》這堂課時,我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幾幅從網上搜集到的圖片,第一幅:一公廁的提示:農民工不得入內;第二幅:一位撿垃圾的老人不小心碰了一位女子的寵物狗,女子逼著老人給狗下跪;第三幅:某商場門口警示:月薪低于5000 元者謝絕進入。我問道:“這反映出社會上的一種什么現象?”學生眾說紛紜,有的說:“歧視。”有的說:“不公平。”……我接著說:“如果大家遭遇這種對待會是一種什么感受?”學生紛紛表達了自己痛苦、難過、受辱的感受。
一堂好的政治課,教學環節要充分合理地設計好,板書設計,重點講解,難點化解,設計的提問,語言的巧用,生機盎然的意境。好的板書設計具有提綱挈領,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過程節奏感,集中學生注意力,達到審美教育的作用。重、難點的講解,一方面要精而簡;另一方面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同時要善于提問,教師富有藝術性的提問能啟發學生能力,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競爭意識和創造精神。
一堂好的政治課,要加強師生互動,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教給他們掌握知識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學會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1)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教師要精講,講10~15 分鐘,講重點、講難點;剩下的時間由學生自學、討論、辯論、做題等。(2)把講臺讓給學生。讓學生走上講臺,表演小品、做題、演講。讓出講臺就解放了學生的手、口、腦。(3)把發言權讓給學生。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大膽質疑、大膽討論。
一堂好的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運用如投影、錄音、錄像以及多媒體技術等教學手段。教學聲、像、圖、文并茂,其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將課堂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靜為動、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比如,在講授“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時,通過多媒體技術,切入國家初建時一窮二白的圖片,然后到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國際大都市的巨大變化,再到“神州九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續寫飛天傳奇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事件后,學生信服的目光代替了懷疑的表情,思想政治教學的可信度大大提高了。
一堂好的政治課,政治教學不僅局限于教室里。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重書本知識與國內外的社會熱點相結合,能運用課本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比如,目前社會上對中學生上網的利弊問題開展大討論。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個熱點作為切入口,結合八年級思想品德“網絡是把雙刃劍”這一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先放一段事先編輯好的有關目前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的錄像,然后教師列出3 個問題,要求全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1)中學生上網有哪些利弊?(2)談談你怎樣正確利用網絡?(3)聯系實際談談青少年應該怎樣充分利用網絡,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充實?最后讓每一組學生可以演小品、演講等形式來闡述各自的觀點。學生經過激烈討論后,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對此課的學習,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社會熱點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提高了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明朝人謝榛曾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尾聲是一堂課走向成功的最后一步。若設計得精妙,則能產生“余音繞梁”,課斷思不斷、語斷意不停的藝術效果。結尾的方法多種多樣,可用設疑問引思法、圖式說明法、比較法、教師概括法、學生自解法;可以號召式結束;詩詞抒情式、含蓄式、引經據典式、談話式結束。
如,在復習初二第20 課《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蘇人社),最后結尾時我就設計了如下表格:(在劃線上填寫)

鳳頭,豬肚,豹尾,緊密聯系,層層遞進。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果能處理好以上三個方面的關系,那不僅能扣人心弦,深化教育內容,而且能增強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楊光泉.新課程課堂教學藝術[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張行濤,周衛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