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對比NBI與普通白光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差異
王博
目的對比放大內鏡(ME)結合窄帶成像(NBI)技術與普通白光內鏡(WLE)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作用, 為今后的胃癌篩查工作提供參考思路。方法行WLE胃部檢查發現病灶的92例患者均聯合放大內鏡結合窄帶成像技術(ME-NBI)檢查, 并將病變進行組織活檢后送檢病理, 對比ME-NBI與WLE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準確性。結果本組92例患者中, 經WLE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49例(53.26%),非癌性病變43例(46.74%);經ME-NBI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9例(9.78%), 非癌性病變83例(90.22%);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13例(14.13%), 非癌性病變79例(85.87%);以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為金標準, ME-NBI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符合率分別為45.00%、49.38%以及81.82%, WLE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符合率分別為57.33%、50.00%以及25.58%, ME-NBI檢查的符合率明顯高于WLE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WLE檢查可以作為早期胃癌篩查的檢查手段, 但是對于疑似病變需要結合ME-NBI檢查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必要時可以行組織學活檢, 以明確診斷, 及時治療。
放大內鏡;窄帶成像技術;胃癌;普通白光內鏡;診斷
胃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統腫瘤之一, 其病死率在所有腫瘤中僅次于肺癌, 位居第二, 而且每年新增患者的數量非常多[1],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生命安全。本文中將對比ME-NBI技術與WLE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作用,為今后的胃癌篩查工作提供參考思路,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4年1~12月行WLE胃部檢查發現病灶的92例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 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齡36~75歲, 平均年齡(56.32±7.43)歲;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本組研究, 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進展期胃癌、意識障礙、精神障礙及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1.2 方法 本組所有患者檢查前靜脈注射東莨菪堿進行解痙治療, 經甲基硅油+糜蛋白酶洗胃;檢查ME-NBI檢查采用GIF-H 260Z電子放大胃鏡(奧林馬斯, 日本), 光學放大80倍, 主機采用EVIs-260系統。
1.3 評價標準
1.3.1 ME-NBI早期胃癌的診斷標準[2]①病變與周圍黏膜分界;②黏膜腺管開口形態不規則或消失;③黏膜微血管形態不規則或毛細血管網消失。
1.3.2 病理組織學診斷[3]采用胃癌國際診斷標準(維也納修訂標準):①癌性病變:高級別上皮內腫瘤(C4)及以下的病變;②非癌性病變:低級別上皮內腫瘤(C3)及以上的病變。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92例患者中, 經WLE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49例(53.26%), 非癌性病變43例(46.74%);經ME-NBI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9例(9.78%), 非癌性病變83例(90.22%);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13例(14.13%), 非癌性病變79例(85.87%);以病理組織學診斷結果為金標準, ME-NBI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符合率分別為45.00%、49.38%以及81.82%, WLE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以及符合率分別為57.33% 50.00%以及25.58%, ME-NBI檢查的符合率明顯高于WLE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92例患者兩種方法的檢查結果對比[n(%), %]
內鏡黏膜切除術(EMR)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胃癌治療的有效方法, 早期胃癌篩查可以為患者爭取手術治療機會, 改善患者的預后, 但是WLE的診斷準確性較低, 在臨床中的應用較為局限[4]。
ME-NBI是近年來新興的內鏡檢查技術, ME可以將黏膜表層的細微結構清晰地顯示出現, NBI可以將黏膜淺層的毛細血管網突出顯示, 結合兩者檢查結果能夠增強黏膜表層的對比性, 使得黏膜表層的細微結構更加清晰[5,6]。
本組研究中, 經WLE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49例, 非癌性病變43例;經ME-NBI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9例, 非癌性病變83例;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診斷為癌性病變13例, 非癌性病變79例; ME-NBI檢查的符合率均明顯高于WLE檢查,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而兩種檢查的敏感度與特異度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因此在臨床診斷中對于WLE檢查的癌性病變需要進一步聯合ME-NBI或病理組織學檢查, 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檢查中, 腺管開口形態紊亂不規則或消失和微血管形態紊亂不規則或毛細血管網消失是非常重要的診斷標準[7], 腺管開口形態異常的黏膜經常與微血管形態異常共存, 因此在診斷中要格外謹慎。
綜上所述, WLE檢查可以作為早期胃癌篩查的學者檢查手段, 但是對于疑似病變需要結合ME-NBI檢查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必要時可以行組織學活檢, 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1]郭濤, 陸星華, 周煒洵, 等.放大胃鏡結合窄帶成像技術在早期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1, 7(28):375-379.
[2]Kaise M, Kato M, Urashima M, et al. Magnifying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iperficial depressed gastric lesions. Endoscopy, 2009, 41(5):310-315.
[3]王芳軍, 汪娟, 趙可, 等.放大結合窄帶成像在上消化道內鏡檢查中指導靶向活檢的價值.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4, 7(31): 393-397.
[4]Singh R, Hussain A, Loong CK. Narrow band imaging with magnifica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lesions in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World 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3, 5(12):584-589.
[5]黃志剛, 張學松, 袁曉剛, 等.高清放大NBI內鏡對胃淺表局灶性病變的鑒別診斷意義.現代實用醫學, 2012, 6(24):632-633.
[6]呂黃勇, 李政文, 何俊堂, 等.共聚焦內鏡對早期胃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界限確定的價值.西南國防醫藥, 2011, 21(11): 1204-1205.
[7]Gheorghe C. Narrow-band imaging endoscopy for diagnosis of malignant and premalignant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s, 2011, 3(6):77-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39
2015-05-28]
102200 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脾胃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