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王旋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
劉靜 王旋
目的探討圍手術期護理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TKR)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52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隨機分為護理組和常規組, 各26例, 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護理, 護理組患者則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術后護理干預,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護理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 護理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術后護理干預, 可明顯提高TKR術后的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進一步增進了醫患關系, 手術效果明顯, 可以推廣并應用于臨床。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
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是在近代人工髖關節成功應用于臨床骨科后逐漸發展起來的進行膝關節疾病治療的新技術[1]。為探討研究圍手術期護理方式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 本文對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及術后干預護理方式, 術后干預護理使患者的恢復程度大大提高, 并獲得了患者的好評。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人工全膝關節換術患者為研究對象, 男35例, 女17例,年齡54~77歲, 平均年齡(62.7±8.1)歲。患者接受TKR手術的具體原因為:老年性嚴重退行性骨性關節炎27例, 類風濕關節炎11例, 滑膜軟骨瘤病7例, 強直性脊柱炎4例,惡性骨腫瘤2例, 結核性關節炎1例。所有患者均無高血壓,感染性疾病及神經、精神疾病史。能夠配合完成護理工作。隨機將其分為常規組和護理組, 各26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臨床術后護理方式, 護理組患者在常規臨床術后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給予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及相關并發癥的預防性護理等系統的術后護理干預, 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術后常規護理 注意密切觀察脈搏、呼吸、體溫、血壓的變化, 術后24 h內密切注意術區敷料及其滲出情況,注意遠端肢體的皮膚色澤, 皮膚表面溫度以及同側足背動脈情況, 盡早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后患者應取仰臥位,患肢用墊抬高于外展中立位。術后根據傷口的具體情況換藥,一般無感染時2周左右拆線。為了營造良好的室內環境, 每日開窗通風, 減少家屬探視時間, 保持室內物品清潔。
1.2.2 心理護理 患者發病后, 很多患者因外傷、疼痛產生恐懼不安等復雜的心理活動。患者擔心術后會留下什么后遺癥, 將來可能造成功能障礙, 容易產生焦慮、煩躁、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 并且術后恢復時間長, 患者行動不便, 給患者經濟事業、家庭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加重患者心理負擔,使患者對愈后不報希望。因此, 要熟悉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調整情緒變化, 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術前術后有關骨折治療的相關知識, 術后應該注意及避免的事項, 減少患者的各種疑慮, 要求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
1.2.3 防止并發癥 ①預防壓瘡:因患者術后長期臥床,可應用氣墊床, 術前知道患者床上排便, 每隔2 h按摩身體受壓部位、翻身、叩背, 并囑患者家屬注意受壓部位皮膚變化;②多飲水, 保持會陰部干燥清潔, 避免泌尿系感染。③預防肺栓塞:骨折術后身體內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長期臥床易形成下肢靜脈血栓, 這是形成肺栓塞的主要原因。
1.2.4 康復鍛煉 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鍛煉能夠鍛煉同側膝關節周圍肌群的活動力, 增進膝關節術后穩定性, 極大的恢復術后自主活動。遵循個性化方案原則, 訓練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被動和主動訓練相結合, 等長和等張訓練結合,以不引起患肢不適為宜。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患者術后恢復正常的下肢功能運動, 能夠自主活動, 無活動障礙;基本治愈:患者具有輕微的活動障礙, 但自覺滿意;有效:患者略顯跛行或依靠工具活動。總有效率=(痊愈+基本治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3.08%, 護理組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8.46%, 護理組明顯高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常規組患者26例中滿意20例, 護理總滿意度為76.92%, 護理組患者26例中滿意24例, 護理總滿意度為92.31%護理組明顯高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常規組與護理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n(%)]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醫學模式的轉變, 住院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更為重視圍手術期護理服務[2], 并希望能通過個性化的、整體的、有創造性而且行之有效的護理模式, 達到圍手術期的良好效果及愉悅過程[3]。
通過本次實驗可以得出, 常規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3.08%, 護理組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8.46%, 護理組明顯高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常規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為76.92%, 護理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2.31%,護理組明顯高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常規術后護理護理基礎上給予TKR術后系統的術后干預治療護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同時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有利于臨床治愈, 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
[1] 周冬梅, 李桂榮, 李建華.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當代護士, 2009, 9(1):33-35.
[2] 成菊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0, 14(20):85-86.
[3] 李春蘭, 王志蓮, 高麗霞, 等. 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訓練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24):2285-228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51
2015-06-23]
124000 盤錦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