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榮(萬榮縣人民醫院 山西 萬榮 044200)
?
手足口病患兒皮疹臨床觀察及護理效果
董欣榮
(萬榮縣人民醫院山西萬榮044200)
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兒皮疹臨床觀察及護理效果。方法:抽選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手足口病皮疹患兒80例,按入院時間分成兩組(常規組、干預組),常規組患兒實施臨床基礎性護理措施,干預組患兒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比對兩組患兒護理效果。結果:干預組患兒臨床結痂時間、愈合時間及護理滿意率和常規組相比,差異明顯,統計學意義突出( P<0. 05)。結論:給予手足口病皮疹患兒臨床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減少患兒疼痛度,縮短住院時間,改善生活現狀,意義重大,值得推廣。
關鍵詞手足口病;皮疹;臨床觀察;護理效果
手足口病為臨床兒科常見病,由病毒感染導致,多發于5歲以下患兒。目前,國內臨床常見手足口病病原體為EV71病毒,臨床表現為:皮疹、口腔潰瘍等,少數患兒出現嚴重性神經病變、心肌炎等,影響患兒生長。近年來,我國手足口病病發率持續上漲,受到衛生管理部門的廣泛關注。因此,臨床密切觀察手足口病皮疹并給予綜合性護理干預意義重大。對此,將抽選我院接收手足口病皮疹患兒80例,給予不同程度臨床護理,報告如下:
1.1資料抽選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手足口病皮疹患兒80例,按入院時間分成兩組(常規組、干預組),常規組患兒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處于1-4歲范圍內,平均( 2. 3±0. 1)歲;干預組患兒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處于2-5歲范圍內,平均( 3. 6±0. 3)歲。兩組患兒臨床資料不存在明顯性差異,可比較( P>0. 05)。
1.2臨床診斷( 1)患兒均符合手足口病疾病臨床診斷( 2)臨床癥狀:患兒均具有持續高熱、厭食、皮疹等臨床癥狀( 3)所有患兒均在家屬同意下參與本組研究實驗,且簽署臨床意向書。
1.3方法常規組患兒實施臨床基礎性護理措施,包括:為患兒提供舒適居住環境,確保病房溫濕度適宜;根據患兒喜好布置病房環境,消除不良心理[1];消毒患兒日常用品,可用84消毒液浸泡患兒用品30分鐘,然后借助清水沖洗干凈后使用;給予隔離處理,以免提高感染率;護理人員應嚴格處理患兒分泌物,利用含氯制劑藥物浸泡,并按照常規洗手法清理患兒雙手,使用消毒液等;干預組患兒實施臨床綜合性護理干預,如下:
1.3.1病情觀察手足口病患兒病發皮疹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兒現有皮疹現狀,并觀察是否出現新皮疹,是否出現皮膚損傷現象,是否感染;同時,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按時測量患兒體溫、血壓,以便為臨床醫師的針對性治療提供可靠依據[2]。
1.3.2皮膚護理一般來說,患兒病發皮疹后極易出現感染現象。因此,臨床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對患兒皮膚處理引起高度重視,包括: ( 1)每天清洗患兒皮疹位置,最好用溫水清洗,清洗結束后,還應涂抹蘆甘石洗劑,每天涂抹2-3次;針對皮疹部位破裂患兒,可給予龍膽紫等藥物局部涂抹處理,從而有效避免感染[3]( 2)剪短患兒指甲,防止撓破皮膚;若患兒自訴皮疹部位瘙癢或出現抓撓征兆,護理人員應撫觸該部位,減輕瘙癢癥狀( 3)針對臀部皮疹患兒來說,護理人員應按時清理糞便、更換衣物,確保臀部干燥、清潔( 4)護理人員應保持患兒病房被褥、被單清潔,更換柔軟被褥和衣物,注意患兒保暖,減少患兒洗澡次數和時間,且洗澡期間禁止使用沐浴液等用品。
1.3.3口腔護理患兒臨床飲食期間,護理人員應給予流食、半流食等易消化食物,并根據患兒身體狀況制定飲食方案;鼓勵患兒多喝水,指導患兒飯前、飯后漱口,若患兒無法自行漱口,護理人員應讓患兒飯后飲用溫水;針對厭食患兒,護理人員應在醫生叮囑下給予補液處理,糾正水電解質平衡;針對潰瘍患兒,護理人員應按時清潔其口腔,借助康復新等藥物加快潰瘍愈合進度[4]。
1.3.4伴隨癥護理一般來說,手足口病皮疹患兒發病期間存在諸多伴隨癥狀,尤以持續高熱為主,針對此類患兒,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多喝水,若患兒不喜歡喝水,可適當飲用豆漿;若患兒溫度在38. 5度以上,護理人員需根據醫生叮囑給予針對降溫處理。降溫結束后每20-30分鐘監測一次體溫,并詳細記錄患兒體溫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1.4觀察項目( 1)比對兩組患兒相應指標,包括:結痂時間、愈合時間( 2)比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標準:利用自身醫院自制護理滿意調查表,總分在95分以上為滿意,85-95分為一般,85分以下為不滿意( 3)比對兩組患兒臨床并發癥。
1.5統計學方法借助SPSS18. 0軟件對本文相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選擇±s對結果中相關計量數據進行表示,利用%對結果中相關計數資料進行表示,在本文中對計量數據與計數資料分別進行t檢驗與X2檢驗,若結果顯示P<0. 05,則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相應指標比對結果顯示,干預組患兒結痂時間、愈合時間等相應指標和常規組患兒相比,均存在明顯性臨床差異,統計學意義突出( P<0. 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相應指標比對( d,±s)

表1 兩組患兒相應指標比對( d,±s)
組別 例數( n)結痂時間 愈合時間干預組40 1. 28±0. 71 7. 30±3. 40常規組 40 5. 02±2. 08 10. 92±5. 50 t 10. 762 3. 541 P 0. 000 0. 001
2.2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比對結果顯示,干預組患兒臨床護理滿意率和常規組相比,差異明顯,統計學意義突出( P<0. 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護理效果比對( n,%)
2.3兩組患兒臨床并發癥比對結果顯示,兩組患兒臨床護理過程中均出現并發癥,干預組患兒心肌炎、腦膜炎、肺水腫等并發癥總率和常規組患兒相比,差異明顯,統計學意義突出( P<0. 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臨床并發癥比對( n,%)
手足口病為小兒常見病,多發于5歲以下患兒,該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播性,且傳播范圍廣泛,通過呼吸、污染物等傳播,臨床癥狀為持續高熱、皮疹等,降低患兒生活質量。因此,臨床治療期間必須給予針對性護理。本組研究實驗的80例手足口病皮疹患兒,分別給予基礎護理和綜合性護理干預后發現:護理干預組患兒相應指標、臨床好轉率及并發癥總率和基礎護理組患兒相比,均存在明顯性臨床差異,統計學意義突出( P< 0. 05)。說明:將病情觀察、皮膚護理、口腔護理、伴隨癥護理等措施應用于手足口病皮疹患兒臨床治療中,可加快皮疹愈合進度,符合蘆全英[5]研究報告。
綜上,給予手足口病皮疹患兒臨床綜合性護理干預,可減少患兒疼痛度,縮短住院時間,改善生活現狀,意義重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林春齊.手足口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2,32 ( 18) :4033.
[2]張曉春,孫玉會,孟憲靜. 120例手足口病患兒皮疹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8( 02) :144-146.
[3]潘正桃.手足口病患兒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家庭醫藥(醫藥論壇),2010,20( 07) :502-503.
[4]劉紅兵,吳翠興.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24( 10) :52-53.
[5]蘆全英.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26( 18) :210-211.
【中圖分類號】R473. 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