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高千蕊,女,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在讀,遼寧沈陽市人,1992年7月9號生,專業:課程與教學論(語文)專業
摘 要:自新課改以來,多媒體這種全新的教育技術越來越多地走進小學語文課堂中??茖W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吸引力,能夠為學生創設一個集視聽說為一體的學習環境。本文將從多媒體技術的含義入手,分析現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不足,提出改進策略,旨在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科學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多媒體技術
一、多媒體技術的含義
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就是將文字教科書與圖片、聲音、動畫和影像等多種媒體的信息通過人機交互操作進行相互結合,達到圖、文、聲、像并茂的效果。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有利于創設直觀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最大限度滿足小學生的學習和認知需要。總的來說,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性、靈活性以及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等特點。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套用濫用現象頻現。由于課件在制作上沒有嚴格規定和限制,制作所花費的時間也遠多于傳統備課。這就導致教師為了方便,只是把文字與圖片做簡單拼合,或直接購買網絡上的課件,全盤照搬。這就違背了科學性原則和語文教學規律,脫離學生實際,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一些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將所有內容事無巨細地盡數羅列,導致信息量過多,重點不明,這必然蠶食教學時間。導致學生淪為語文課堂的“觀光客”。失去了主動學習的意愿,學習主體地位喪失,課件運用流于形式。
第二,喧賓奪主,主次不分。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占主導地位,尤其是小學階段,教師的主導地位更加明顯。教師的肢體語言、談吐、個性及教學風格都對學生語文學習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現在很多小學語文課上,過分追求多媒體的效果,以機代人,用多媒體技課件替語文教師。教師的泛讀被影音資料代替,教師的語言魅力被課件取代,忽視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藝術魅力。
第三,教師教學機械化。教師過分依賴于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亦步亦趨,按課件的順序逐步進行,毫無自由,往往被課件牽著鼻子走,在遇到突發問題時,往往手足無措,教學過程簡單機械,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第四,學生學習機械化。教師被課件捆住手腳,在設置問題上,答案也只求唯一。例如,《大象保姆》一課。教師設置的問題:“大象保姆工作得怎么樣?”、“為什么我們稱大象為保姆?”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應是多元開放的,教師卻直接將統一的標準答案呈現出來。小學生精力旺盛,自控能力弱,易受外部環境影響。長久下來,就會造成學生機械學習,習慣性地不去獨立思考和創新。教師的課件困住了學生想象的翅膀,學生坐井觀天,學習的主體地位變得被動,失去了思維活動的感悟過程,失去了個性特征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不異于一種變相的填鴨式教育。
三、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的策略
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的能力。由于小學階段的年齡跨度較大,教師要準確了解小學生各階段的心理特點、思維方式,準確把握語文教學目標和語文教學規律,并能夠靈活地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的課件制作中去,將課件與學生、文本有機的融合起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
其次,應不斷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語文教學的能力。 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
第三,要適時適度地使用多媒體技術。俗話說:“過猶不及?!边m時適度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即要明確語文教學目標,抓準時機,恰到好處利用多媒體發揮其優勢,揚長避短,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適時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是考驗現代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
第四,正確處理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間的關系
追求現代化的小學語文課堂,傳統“黑板粉筆式”的教學方式正在被“遺忘”。我們應意識到,任何忽視多媒體課件輔助語文教學的功能和過分依賴現代化手段而忽視傳統教學優勢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我們要正確處理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間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發揮最大的效能,共同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
總的來說,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優勢。我們應合理利用這些優勢,避免或消除其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的消極影響,使之更好地為小學語文教學服務,促進小學語文教學面向現代化。
參考文獻:
[1]陳自然.談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語文建設.2010,(8):32-34
[2]李梁.多媒體課件與教材、教師、教學之間的關系.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2):12.
[3]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