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例,用“三教七管”教學模式設計教學,作為一個教學案例,集中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已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要求。
關鍵詞:三教七管;語文教學;案例設計
“三教七管”教學模式是在行動導向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的指導下,確定學生的學習過程由七個環節構成: 學習準備、目標任務、嘗試行動、變式挑戰、學習交流、評價達成、回顧延伸;教師通過學習目標和任務的確立、學習活動的實施、學習結果的評價,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科學和規范,同時通過七個環節的學習情境設定,有目的、有計劃、有措施地培養學生“學習預備、目標任務、主動探究、挑戰困難、學習交流、評測達成、回顧提高”七個方面的學習意識和習慣,最終形成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自我管理能力,實現融“知識、能力、人格為一體”的一種教學模式。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為例,用“三教七管”教學模式設計教學,作為一個教學案例,集中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已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要求。
一、學習準備
學習準備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預備意識,引發學習動機。上課前要求做到三點:1.關注情緒,創造心情,引起動機。2.消除干擾,建立信任與合作關系。3.工具、資料準備、知識準備等。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抒情名篇,教學前筆者就布置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完成學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學案(部分)
1.用兩至三個詞語來簡要概括你初讀這首詩歌時內心所感受到的情感。
2.關于海子
a.你根據詩歌想象的海子形象
b.現實中的海子
3.思考:文章中兩處出現“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感情發生了怎么樣的微妙變化?
4.思考:有人說,這首詩歌實際上就是海子寫給世人的一封絢麗的遺書,對此,你怎么看?
5.你對海子選擇的人生結局怎么看?簡要說明理由。
二、目標任務
目標任務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學習的目標任務意識。此環節教師要努力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心理期望,明確課堂學習目標,鼓勵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分析任務要求并規劃行動步驟。
本課教學中筆者播放多媒體視頻文件《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名家的朗誦中走進詩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學生在觀看和聆聽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過渡到新課學習,同時,適時的提出本課學習的目標,比如:
1.詩歌中出現頻率最多的詞是?
明確:幸福
2.你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
老師小結:同學講的很好。每個人對幸福都會有屬于自己的獨特詮釋。
3.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們的學習目標:
a.把握詩歌意象,理解詩歌內容。
b.展開聯想和想象,領會思想感情。
三、嘗試行動
明確了目標任務后,學生就可以開始嘗試行動。此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在學生嘗試操作時,可以獲得方法體驗,通過積極的思考,逐漸樹立起分析探究問題意識。本課順著作者的思維進一步解讀詩歌中的重要意象,挖掘淺顯的文字表象背后深沉的意蘊。為此,筆者做了如下設計:
1.在詩歌的第一章節,海子所認為的幸福的畫面有哪些內容?請同學們找一找,讀出來。
明確:劈柴、喂馬、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2.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請同學們展開聯想和想象,說一說。
明確:詩人在詩中描繪了一幅極為普通、平凡、自由、溫暖的生活圖景,這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幸福。
3.幸福的人是熱情的,海子繼續向我們述說著,請齊讀第二、三章節,思考回答海子還做了哪些事?
明確:和親人通信、告訴每一個人、給每條河每座山取名字、祝福陌生人。
四、變式挑戰
學生對詩歌的意象掌握之后,教師即可設計一些難點,激發學生挑戰困難意識,要求學生深入思考,反復品味,理解海子追求理想的特殊性,試著理解精神追求的艱難和痛苦。這部分難度較大,上課時可采取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法。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1.作者內心洋溢著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急切的與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對世間萬物深沉而熱烈的愛,給每一個陌生人的祝福,是從心底發出的祝福,它沒有任何的功利性在里面,就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博愛,如同陽光普照大地。
教師板書講解:
陌
大
朋
親 自 生
人
友 然
人
2.齊讀全詩,思考當海子給我們祝福的時候,他自己獲得幸福了嗎?他的選擇是什么?你如何理解?
明確:沒有。海子選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只愿”是祈使句,堅定,決絕。在上文溫暖的祝福之后,我們卻突兀地看見作者對蕓蕓眾生的背離,一方面,他肯定了世俗的種種幸福,自己也曾想擁有那樣的幸福,但是他終究無法融入塵世,他也有在痛苦之中綻放出的幸福,這些與世俗的幸福是那樣的格格不入,“我只愿”暗示了前面的一切,都是詩人在為別人祈禱,他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去擁抱世俗,卻是空間和姿態的自我堅守,獨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對塵世,靜看花開花落。
五、學習交流
經過變式挑戰以后,學生基本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有了自己獨特的領悟和思考。此時,教師應給學生們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們同伴互助,取長補短,交往溝通,協作共贏。學習交流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還能使課堂出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討論與發言都積極的良好態勢。學生學得非常輕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做了如下設計:
討論交流:你認為海子是一個怎樣的詩人?
學生們交流明確:海子的生平、工作、生活、情感等。
當真正的春天到來的時候,一個詩人捧著厚厚的《圣經》,躺在山海關冰冷的鐵軌上,濺起的鮮血是書寫在北中國大地上最后一行耀眼的詩句。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他最向往的離大海最近的地方,像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寧娜那樣,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年僅25歲。
海子朋友西川回憶說:“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于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
海子短暫的一生創造了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他像一顆年輕的星宿爭分奪秒的燃燒自己,最后突然爆炸。海子獻身詩歌事業,是以犧牲塵世生活為代價的。
六、評價達成
海子的人生結局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既不能正面宣揚其背后的偉大性和深刻性,因為學生很難理解;也絕不能去崇拜甚至效仿;但也不能因為海子這種異常暴力的結局而去否定他的詩歌。進入評測達成環節時,本課內容引發了價值觀的探討,學生自由思考,教師要正面引導,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筆者在此環節要求學生通過本課學習,反思生命的價值,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以下是具體操作步驟:
師:生命是渺小的,就像沙漠里的一粒粒金黃色的沙,毫不起眼;生命又是偉大的,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珍貴無比,保爾說過每個人的生命僅有一次,那么我們該怎樣度過呢?
生:保爾的話猶在耳旁回響:“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段關于生命的意義的話語,不知激勵了多少人去拼搏,去奮斗,讓自己的生命更燦爛!
生:生命在于堅持!一個人在他的一生里,難免會遇到挫折,失敗和打擊,但遇到這些并不能就此放棄自己的目標。只有堅持下去,才有可能戰勝它們!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霍金,21歲時便被確診患有罕見的、不可治愈的運動神經性疾病!醫生預言他只能活兩年半。不久,霍金便完全癱瘓了。但他并沒有就此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忍受著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痛苦,選擇了堅持活下去。1985年,霍金因肺炎進行了氣管穿刺手術,使他失去了說話的能力,這對全身癱瘓的他來說又是一場嚴峻的考驗,他又一次堅持了下來,霍金不僅堅持活了下來,還向世界證明了他的存在,他提出的宇宙黑洞理論轟動了全世界!
生:生命在于勤奮!海倫·凱勒便是一個利用勤奮與不屈創造出奇跡的人。出生僅十九個月時,突如其來的猩紅熱引發的高燒奪走了海倫的一切,使她成了集聾盲啞為一身的殘疾人,這其中的任一個降臨到普通人的身上都是毀滅性的,許多人認為這又聾又啞又盲的人是生不如死的,活在世上已沒有了意義。但是海倫沒有放棄,她用自己的勤奮證明了自己仍有存在的價值,她整日不知疲倦地從書中吸取“養分”來豐富自己,利用自己僅有的勤奮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她一生出版的十四部著作征服了全世界的讀者!
師:霍金的堅持,海倫的勤奮,都讓他們的生命充滿了意義。他們并不比別人多擁有什么,相反,他們比正常人缺少了健康,但是他們用堅持,用勤奮讓自己本已殘缺的生命比健康人更豐滿,他們的生命是真正完整的,充滿意義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實際上已擁有了很多東西,他們的生命本該是充實的,但卻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竟然放棄了他們的生命!這樣的例子也時見報端。成都某13歲的少年,僅因與父母就學習問題發生了爭執,竟縱身跳下了七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河南省高三一考生,僅因估分成績不理想,就在家中自殺,而高考成績揭榜后,他的真實成績竟高出了本一錄取線33分。他們自認為這是自尊心強的表現,但實際上這是懦夫的表現,對自己的寶貴生命毫不負責,他們的出生有何意義?
七、回顧延伸
教學進入尾聲后,教師要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歸納總結意識。強調本課所學,增強學生的記憶。同時,教師要讓反思過程,強化要求并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本課收束階段,筆者要求學生閱讀相關文字,嘗試著去理解真正的詩人所具有的和哲人一樣的痛苦和思索。為此,做了以下設計:
海子教給我們認識真正的詩人,他們肩負著凈化和豐富人類靈魂的責任,用生命譜成文字,成就夢想,傳遞激情,讓我們看這樣兩句話:
做一個詩人,你必須熱愛人類的秘密,在神圣的黑夜中走遍大地,熱愛人類的痛苦和幸福,忍受那些必須忍受的,歌唱那些應該歌唱的。
——海子
寫詩如同活著,只是為了責任,或靈魂的高貴而美麗
——海德格爾
傾聽一首《九月》,這是海子的另外一首抒情短詩,由盲人歌手周云蓬演唱,在歌聲中我們緬懷海子,祝愿他在天堂終于找到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所在。
課后推薦閱讀:畢淑敏《幸福的七種顏色》白巖松《幸福了嗎》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黃艷芳.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基金項目: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自籌研究課題“職業學校‘三教七管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CZ11)
作者簡介:胡瓊,女,江蘇省昆山第一中等專業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