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偉
摘 要:人力資本理論帶來了人們教育觀念的變化,教育不僅僅是“消費性事業”、“福利性事業”,更是“生產性事業”;“教育不是消費,而是投資”;是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事業。由于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大量成果及其傳播,使美國社會普遍相信,人力投資是最好的投資,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皆系于教育。美國社區學院歷經百年滄桑,借助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自身不斷地改革與完善,為美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及其辦學效果印證了人力資本理論的前瞻性。
關鍵詞:人力資本理論;美國社區學院;發展歷程
人力資本是指通過投資而形成和凝結于人力資源體中,并能帶來價值增值的智力、知識、技能及體能的價值總和。或者說,是以人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表示的一種非物質資本。將人力資本作為經濟發展中重要因素的研究己經有相當長的歷史。人力資本理論是教育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支柱。該理論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國經濟學家和教育學家對教育經濟效益的關注,也提高了各國政治家對教育的重視,促進了人力資源的開發。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社區學院由弱小走向強大,目前呈現出規模擴張和職能變革的態勢,有效地滿足了經濟和科技發展對多層次應用型人才多樣化的需要。歷經百年滄桑,美國社區學院走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一、社區學院的形成期(19世紀末至二戰之前)
19世紀的最后30年,美國經濟突飛猛進,教育也進入高速發展期。體現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性事件,就是社區學院的出現與發展。它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教育形式,有力促進了美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社區學院的前身是大學的初級學院,這是美國高等教育系統內的一種溝通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聯系的新型學術機構。1892年,芝加哥大學校長哈珀從改革大學教育體制的角度,提出把大學的四個學年分為兩個階段的設想。同年,加州大學也對學校體制進行改革,建立了“初級證書”制度,1901年,美國的伊利諾伊州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初級學院,這種學院形式很快在其它州也發展起來。二戰以后,各州逐漸把初級學院的名稱改為社區學院。
社區學院的形成與發展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工業化浪潮的沖擊以及效率觀念的深入人心,促進高等教育不斷通過提高辦學效率給予回應?!?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高等教育與源于正在興起的工業化與自由經濟浪潮的諸多概念糾結在一起,美國,這塊充滿機遇的熱土,向公共及私人經營者提供同樣的成功機會。對教育效用的普遍信仰成為這個國家建設的理論支柱。于是,學院與大學紛紛出現。這一現象在19世紀末表現得尤為明顯,學院與大學的誕生與發展已漸入快速、持續的發展軌道。” [1](P10)第二,美國內戰后,尤其是1890年之后,公立中學運動的蓬勃發展也為初級學院的興起提供了動力。第三,美國內戰后,美國社會就業市場對勞動者素質要求的提高及就業結構的變化,也成為初級學院形成和發展的催化劑?!皺C器的使用將大量工人排擠出生產領域。勞動市場對就業者要求的變化直接刺激了初級學院運動的興起。” [1](P11)未來的就業者需要具備較公立中學教育更完備更高級的教育準備,方可勝任工商業及其他生產流通領域新涌現的職業崗位,唯創辦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才可承擔這一教育任務。
在美國初級學院的發展歷史上,二戰之前的半個世紀是一個關鍵時期,這不但表現為初級學院實現了外延上的擴張式發展,而且還集中表現為美國初級學院的內涵不斷豐富,在保留原轉學功能的基礎上,又根據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相繼擁有了成人教育、職業培訓等多方面的功能,實現了內涵上的發展。[2](P37)二戰結束前的近半個世紀內,初級學院的誕生與發展適應了美國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總體要求。在遵循高等教育制度建設過程中數量與質量、結構與效益對立統一又相互促進的規律的基礎上,在外部社會力量的綜合作用下,初級學院從無到有、從外延性的數量增長到內涵式的職能豐富,經歷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成長階段。初級學院更為靈活而積極地深入到美國社會發展的實際中去,從而為初級學院贏得“人民的學院”與“民主的學院”的稱號,成為高等教育領域內美國民主教育觀念的集中體現。
二、社區學院的發展期(二戰后至20世紀80年代)
二戰結束后,由于美國遠離戰場,同時,美國政府及時抓住良好機遇,其經濟總量大增,綜合國力劇升。美國經濟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二戰結束前后,美國人口出生率以及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均居高不下,使教育事業處于持續的壓力之下。二戰后美國高中畢業生占17歲人口的比例不斷攀升,到1964年該比例已由1940年的60%上升到
70.7%。同時由于美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經濟持續增長,產業結構發生很大變化,技術密集型企業大量出現。這就對勞動力的智力層次提出了新要求,社會要求培養大量的職業技術人才。為切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聯邦政府以一種積極的姿態介入教育事業的發展。在高等教育領域,在戰爭尚未完全結束的1944年,聯邦政府即著手解決戰后退伍軍人的教育問題,頒布了《退伍軍人權利法》。根據該法案,大批退伍軍人紛紛走進校園接受教育。而就當時退伍軍人的實際情況來看,當年,為了戰爭,許多青年應征入伍,他們在當時的學校通過“做中學”所學的文化知識比較零散、不系統。他們匆匆走上戰場,長期不讀書、不學習,許多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因而,他們把進入入學要求較低的社區學院作為自己的首選。而各州政府創辦的大量的社區學院以及擴大已有社區學院的招生人數,又在客觀上滿足了大批退伍軍人的選擇。
戰后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還直接獲得了1947年《總統高等教育委員會報告》的支持,該報告雖不具有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卻為戰后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社區學院因此在美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且越來越多地獲得了州政府及地方社區的重視與支持。關于社區學院的發展問題,《總統高等教育委員會報告》明確建議:將原來的“初級學院”易名為“社區學院”,隨著各級政府及社區的支持,同時,社區學院在內涵式的發展過程中,其職能發展了很大的變化,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社區學院已成為集轉學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服務與補償教育于一體的多功能的教育機構。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更好地滿足美國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結構調整所提出了的人才需要,并切實推進高等教育民主化、大眾化,美國聯邦政府對各州社區學院的指導力度明顯加大。1984年10月,美國優異教育質量研究小組發表了一份名為《投身學習:發揮美國高等教育潛力》的研究報告。1988年美國社區學院未來發展委員會又發表了一份名為《建設社區:對一個新世紀的展望》的報告。這些報告充分肯定社區學院發展對美國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基礎上,提出社區學院有責任在未來美國社會經濟建設中發揮更為重大而關鍵的作用。這一指導精神引發了社區學院加速教育改革及提高教育質量的熱潮。
三、社區學院的完善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社會的產業結構與性質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制造業開始萎縮,大量工人涌向正在興起的第三產業,大多數轉崗工人從事著低收入的工作,或者由于不能適應新的崗位的要求而失業,同時,新型職業應運而生,企業對工人的文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促進了社區學院的快速發展,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社區學院培養初、中、高級技術工人和服務業所需要的各種人才。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一度出現了二十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經濟持續增長,失業率降低和通貨膨脹率降低。90年代中后期美國經濟成功是由于“新經濟”(也稱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服務經濟)的發展。新經濟的核心是知識和信息,即在經濟生活中,知識、信息與掌握了知識信息的高素質
人才取代資本和勞動力,成為經濟發展的最關鍵的要素。新經濟要求加強政府和社會對教育、科學技術的支持力度。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社區學院不斷改進并完善自己,培養了大批技術型人才,為美國經濟騰飛奠定堅實的基礎。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教育數據統計中心的最新數據,2010~2011學年,美國授予學位的兩年制高等教育機構總數為1729所,連續3年穩步增長,占美國所有授予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的37.5%。2009~2010學年,美國社區學院在校生1300萬人,占大學生總數的44%。自奧巴馬上任以來,美國社區學院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成為聯邦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高等教育機構。奧巴馬政府的教育目標是:到2020年使美國重返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世界第一的位置。為實現總目標,聯邦政府為社區學院設定了分目標,即到2020年使社區學院畢業生在每年600萬人的基礎上再增加500萬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9年7月15日,奧巴馬啟動本屆政府最重要的社區學院發展計劃,即《美國人畢業計劃》。聯邦政府計劃在10年間投人120億美元實施該計劃,重返美國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世界第一的位置。2010年10月4日,奧巴馬與自宮經濟顧問委員會制定了推動社區學院發展的新措施——《美國未來技能計劃》,促使企業與社區學院合作,共同為美國培養市場需要的大批專業人才。2010年10月5日,奧巴馬在自宮召開歷史上第一次社區學院峰會。奧巴馬在會上將社區學院比作美國教育制度中的無名英雄,會議決定使社區學院得到應有的重視,得到應得的資源。從上述一系列行動可以看出,聯邦政府將社區學院作為經濟復蘇、促進就業、開發人力資源、保持美國競爭力的首要發展領域。
總之,人力資本理論帶來了人們教育觀念的變化,教育不僅僅是“消費性事業”、“福利性事業”,更是“生產性事業”;“教育不是消費,而是投資”;是能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事業。
由于人力資本理論研究的大量成果及其傳播,使美國社會普遍相信,人力投資是最好的投資,綜合國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皆系于教育。社區學院歷經百年滄桑,借助良好的外部環境,通過自身不斷地改革與完善,為美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程及其辦學效果印證了人力資本理論的前瞻性。
參考文獻:
[1] Thomas Diener, Growth of an American Invention: A Documentary of the Junior and Community College Movement, Greenwood Press, Inc,1986.
[2] 王英杰.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 賀國慶.外國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 賀國慶.外國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劉翠航.美國社區學院新趨勢、新政策及思考 [J].職業技術教育,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