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云
摘 要:本文選取輿情預警中警源和警兆兩個主要因素,用“輿情主題敏感度、輿情熱度、態度傾向性、行為傾向性”共23個二級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出每一個指標的權重。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安全;評估指標體系;建構
一、高校網絡輿情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研究的背景與重要意義
信息時代的蓬勃發展,使得互聯網這一高度開放的“第四媒體”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態度、觀點、意見、要求等。網絡輿情成為映射社會輿情態勢的實時晴雨表。然而網絡輿情的傳播又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能準確把握其傳播規律,及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就會給社會輿論安全和和諧穩定帶來一定消極影響。高校網絡輿情包含的內容,最能直接或間接反映學生可能關注或正在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對這些輿情進行研判,有助于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態,而剖析負面輿情,則有利于對問題實質的把握。同時,通過在網絡上凈化網絡環境,發揮積極的網絡輿情對于網民的引導作用,能夠彌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各高校內部的校園網絡管理制度多分散于其他管理制度中,對于很多網絡違規行為沒有詳細的認定和處分規定,甚至不能進行合法和非法的區分,導致很多網絡輿情事件成為校園安全管理的真空帶,一不小心就會引發網絡輿情危機。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網絡輿情的重大影響,在網絡輿情信息發現與挖掘、跨媒體與多通道內容的關聯分析、輿情安全態勢推演等方面形成整體突破,從而形成完整、實用的高校網絡輿情監控預警應用示范系統。
二、高校網絡輿情安全評估體系構建的原則
高校網絡輿情安全評估體系的建立應當遵循以下七個設計原則。系統性原則。網絡輿情安全系統是一個復雜的大環境系統,分析和解決網絡輿情的安全問題需要以系統工程的方式進行思考,選取的評估指標必須與網絡輿情安全的目標相一致。科學性與可靠性原則。對高校網絡輿情的態勢進行安全評估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對其安全管理水平,確保高校網絡輿情的安全品質。。突出性原則。各評估指標的選取要全面,但應區別主次,要選取那些能體現不安全因素的指標,即找到杠桿點。可操作性原則。評估指標的測定必須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這樣才能使評估工作順利進行。要盡量選擇一些操作性較好的指標來取代那些難以操作的評估指標,以確保評估對象的實用性。定量為主,定性為輔和兩者相結合的原則。網絡輿情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應滿足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獨立性原則。要保證同一層次評估指標之間具有相互獨立性,避免指標之間的包含關系,以消除評估結果因指標間的相關關系而產生傾向性,人為地夸大對系統安全的相關特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安全評估結果盡可能的真實。動態性原則。對于輿情指標體系來說,很難預測社會民眾將會對怎樣的社會存在持有怎樣的態度傾向和看法,但應盡量保證對輿情信息的變化發展能有所反映。
三、高校網絡輿情安全評估指標及其權重
通過文獻整理、調查研究和專家訪談,選取輿情預警中警源和警兆兩個主要因素,其中警源用“輿情主題敏感度”這個指標來表示,警兆用“輿情熱度、態度傾向性、行為傾向性”三個指標來表示。前者有7個二級指標,后者有16個二級指標。通過層次分析法計算出每一個指標所占的權重。
在高校網絡輿情中,大學生對每件事的反應不同,在管理過程中把不同事件、把篩選的指標和指標對應的權重統一起來,即構成了高校網絡輿情安全評估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