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英
摘 要:并購是當前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采用并購能使企業的利益不斷增大,但在利益增大過程中也存在著財務風險,而如何能夠提前規避這些財務風險,就成為并購成功與否的關鍵。本文主要對國有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出現的財務風險進行了分析,并對相應的防范對策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并購;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
在企業資本運作經營過程中,并購作為一種重要手段,在當前企業發展中的體位尤為突出,不僅是它能夠給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而且能夠對企業資源進行重新配置,以促使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因而成為現代企業發展中各個層次關注的熱點,而近年國有企業并購更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一項重點工作,如何有效規避國有企業并購過程中的財務風險,是企業管理者管理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國有企業在并購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并購給企業帶來的利益是巨大的,但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一旦并購失敗,可能會引起企業內部結構崩塌斷裂,導致企業經營受損,因而在并購過程中一定要認清各類風險,以有效規避風險,保證企業并購順利完成。其中財務風險是并購過程中各種風險中較為關鍵的一種,是由于在并購過程中因各項并購活動造成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或損失的不確定,是貫徹在整個并購過程中的。國有企業在實施并購過程中主要存在三種財務風險,具體包括前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中期融資支付風險以及后期財務整合風險,前期的財務風險主要是體現在目標企業并購價值上,如果前期國有企業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出現偏差,就會對企業的財務造成較大的損失。而中期的財務風險主要是體現融資和支付過程中,如果中期企業融資失敗或支付方式出現偏差,就會對企業財務造成較大損失,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后期的財務風險則主要體現在并購之后的整合過程中,如果在整合期中企業沒有在充分考慮各種環境和其他因素影響而下判斷,則會增加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概率。這三種風險在國有企業并購過程中都存在著,每一類風險都直接影響著并購的成功與否,因而都應該引起企業管理者的充分重視,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應對。
二、財務風險防范措施
對于并購前、中、后期存在的財務風險,企業管理者應該針對其不同的性質和內容來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項:
1.在并購前期針對企業價值評估風險,并購企業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轉換國有企業中的政府職能,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政府在并購過程中往往會參與其中,主導優質企業并購虧損國有企業,政府主導使得企業失掉了理性選擇權,在并購選擇時比較被動,沒有選擇相匹配的目標企業,反而影響自身利益的增加,因而在并購前期政府要轉變職能,由主導地位轉為協助協調地位,讓國有企業能夠擁有更多的決策權,做出更為合理的選擇;二是建立相應的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體系,采用更加符合我國國有企業行情的評估方法來對目標企業進行價值評估,這樣能夠有效縮小評估過程中產生的偏差,降低前期評估風險。
2.在并購中期針對融資和支付風險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不斷對資本市場和融資法律法規進行完善,為國有企業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融資環境,以有效提高國有企業融資的成功率,為國有企業融資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資方法和工具,使國有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能夠更加靈活選擇方式。在融資工具上,目前國內多是負債融資工具,可適當引進股權融資工具,以降低國有企業融資風險,提高融資成功率;二是在支付方式選擇上,傾向于選擇混合支付方式,避免單一支付方式帶來的財務風險,合理安排支付時間,這樣能夠有效減少因支付方式選擇不當帶來的支付風險。
3.在并購后期針對整合期的風險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制定相應的財務組織制度,保證在并購后各項財務工作能夠按照相關制度有序進行,以避免整合后財務組織和工作出現混亂,使企業在整合后能夠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運營下去;二是在財務實施過程中加強對存量資產、現金流轉和債務整合的管理,綜合分析各種環境因素,保證財務實施過程中資本運營、現金周轉等能夠順利進行,加快兩個企業之間的融合,順利完成國有企業并購后的整合工作。
三、結語
財務風險是國有企業并購過程中各種風險的集中表現,存在于企業并購的整個過程中,而且在不同階段表現為不同的風險,因而企業管理者在并購過程中,應該將規避風險措施貫徹到整個并購過程中,包括并購前、并購中和并購之后的整合,并針對不同階段風險采取不同規范措施,這樣才能將并購風險降到最低,保證并購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劉賢仕,石佳慧.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09).
[2]龍艷,黃麗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風險及對策——由中鋁并購力拓失敗引發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09(20).
[3]馬鴻飛,李娟.從TCL、聯想等并購案談我國企業跨國并購的風險及對策[J].科技與管理,2008(03).
[4]李曉東,郭新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風險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