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施金融創新是商業銀行適應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金融創新收益與風險并存,怎樣有效的規避風險,獲得良好收益是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分析了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面臨的主要風險,并提出了風險防范和控制的策略。研究成果能夠為商業銀行更好的開展金融創新提供借鑒,促進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創新 ?風險防范 ?對策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商業銀行通過采用新的服務方式、引進新的技術,開拓新的市場等金融創新方式,來謀求更高的利潤,增強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共同推動我國商業銀行不斷的進行金融創新。然而從已有的發展實踐可以看出,金融創新具有較大的風險,特別是金融創新對我國很多商業銀行仍是個新事物,需要在摸索著不斷前進,所以,在金融創新背景下,更需要增強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金融創新的目標,減少金融創新帶來的風險,促進商業銀行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商業銀行金融創新中的金融風險
(一)信用風險
信用是商業銀行生存的關鍵因素,商業銀行推出的每一種金融產品都關系著它的信用,存在信用風險。但與傳統的儲蓄和貸款業務相比,金融創新類的產品存在著更高的信用風險,特別是對一些創新透明度不高和表外業務而言,因為這些業務杠桿性強、自由度高,并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又由于缺乏監管手段,對業務對象約束不足,一旦風險爆發,將會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
(二)技術與操作風險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大量應用,有力推動了商業銀行金融管理信息化和服務數字化的發展,并且金融創新正是依托新技術的典型的代表。但是這些新技術本身的存在的安全問題,也會轉移到其應用的領域,特別是金融領域。首先不完善的技術和技術缺陷引發的風險。其次,由于技術的更新速度快,會使原有的技術很快過時而產生的技術摩擦風險。再者,由于技術原因造成的信息失密、失真、過時、不全等問題。第四,操作人員對新技術的不熟悉,引發的操作風險。同時,相關不法分子,利用新技術的缺陷和業務特點,從事非法侵入、盜取、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三)項目開發失敗風險
由于對于金融市場的認識不足、項目缺乏可行性論證、技術支撐存在缺陷等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金融創新項目的失敗。金融創新項目的存在市場認知度較低、商業銀行缺乏開發和管理經驗、技術復雜等問題,都會影響金融項目開發的成功率。一旦項目開發失敗,那么投入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將不能產生收益,甚至會造成其他方面的損失,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
(四)管理風險
金融創新給商業銀行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商業銀行中存在的監督反饋機制的缺乏、內控制度的不健全、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會計制度的不科學等問題,都會產生極大的風險。某些銀行為了搶占市場,過于激進、不重視內部管理的建設,內部管理跟不上金融創新業務的發展,一方面不斷影響了金融創新業務員的發展,同時也存在很多的風險,導致了市場營銷投入擴大,人才缺乏、管理混亂、會計失準等問題,造成嚴重的損失。
(五)法律風險
為了適應金融創新的需要和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我國逐漸放松了金融管制。但是由于金融業的特殊性和在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地位,國家對金融領域都會重點關注,并頒布了相關法律和管理制度,這使得商業銀行在一個比較狹窄的范圍實施金融創新,一方面,某些金融創新業務可能會對法律認識不清,而觸碰碰到法律邊界,引起相關法律問題。另一方面,某些金融創新業務可能會被新頒布的法律法規而被叫停,造成損失。
二、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防范
(一)樹立風險管理意識,規范創新體制
商業銀行要充分認識到金融創新的風險,不能為眼前和短期的利益所迷惑,而過于激進,要樹立風險管理意識。首先,在金融創新決策時,要充分調研,回避決策風險。其次,在產品營銷中,要采取合理的風險防范對策,如分散、轉移等。再者,在創新業務的實施中,要避免從事高度風險業務,對風險實施足夠的控制。最后,要充分考慮市場和政策方面的影響,自上而下,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二)建立風險管理體系
要實現風險常態化管理,就應該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這對商業銀行應對金融創新風險至關重要。在風險管理體系中,要重點關注信息系統的建設,提高信息的正確性、傳播效率和利用率。建立相關的風險管理機構,對風險實施專門的管理,并負責全員的風險意識的提高和相關風險防范技術的培訓,提高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
利用信息技術,及時獲取相關的防線信息,實現商業銀行內部電子化管理,確保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特別是會計信息,通過對相關風險的科學處理,獲得對金融創新業務的風險評估,為相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建立風險預警系統,發現存在的重要風險問題,及時進行消除和解決,保障金融創新業務的順利進行,減少風險發生造成的損失。
(四)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金融創新需要高素質的人才,我國當下金融創新業務不成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質的人才。商業銀行應該建立人才培養機制,積極吸收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并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實施正確的激勵,提高的他們風險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為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提供人才保障。
(五)加快金融立法創新
金融業是一個特殊領域,必須有科學的監管體系,金融創新離不開立法的創新。首先應該充分吸取國外先進的立法經驗,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立法。其次,在進行金融立法時,要充分考慮,權衡得失,進行充分調研和聽證。再者,要加強立法的創新,為金融創新提供足夠創新空間的同時,也能加強監管,權衡和保護參與各方的正當權益。
參考文獻
[1]陳子季.金融創新的宏觀效應分析[J].金融研究,2007(5):43-47.
[2]陳華.金融結構扭曲與國有銀行脆弱[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5):102-105.
[3]潘敏.金融開放中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與防范策略[J].宏觀經濟管理,2008(10):88-90.
[4]李健.我國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風險防范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2.
[5]朱文莉,韓雪漪.金融創新下的商業銀行風險控制[J].會計之友,2012(4):110-111.
作者簡介:林雪松(1987-),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西安郵電大學2012級MBA 在讀,任職于河北省郵儲銀行,研究方向:銀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