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貿易規模的上升,貿易金融服務手段從傳統的貿易結算與融資,發展貿易金融業務已成為地方性商業銀行的重要發展目標。本文針對地方性商業銀行發展貿易金融業務從市場地位、團隊建設及機制改革創新方面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貿易金融業務 ?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貿易規模的上升,我國貿易金融已經形成了數萬億的市場規模,貿易金融服務手段從傳統的貿易結算與融資,進入到對采購、生產、銷售等貿易鏈全過程的綜合服務。貿易金融服務對象的范圍不僅僅包括國際貿易商,而且進一步延伸到國內外的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甚至最終用戶。從貿易金融業務的參與者來看,貿易金融業務已經不僅僅是外資銀行和國有銀行的專利,一些政策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以及發達地區的農村商業銀行紛紛開展了不同形式的貿易金融業務。
一、什么是貿易金融業務
2011年4月中國銀行業協會貿易金融專業委員會成立,其是我國首個以正式以貿易金融為主題的專業機構。2014年1月該委員會于發布了我國銀行業貿易金融業務自律規范的指導性文件《中國銀行業貿易金融業務自律規范指引》,首次明確給出了貿易金融業務的定義,其是指貿易金融業務是銀行在交易雙方債權債務關系的基礎上,為國內或跨境的商品和服務貿易提供的貫穿貿易活動全過程的金融服務的總稱,主要包括其內涵包括:貿易結算、貿易融資、信用擔保、保值避險、財務管理等服務。
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存貸為主營業務,并以獲取利潤為目的貨幣經營企業,本身就承擔著支付結算和資金融通職能,因而客觀上有著能夠為貿易商提供一攬子貿易金融業務的先天條件。那么,究竟哪些金融機構具有經營貿易金融業務的牌照呢,目前從監管牌照來說并沒有針對貿易金融業務的專門牌照,但由于貿易金融業務最早是從國際貿易領域產生,服務于從事國際貿易客戶,因而具有外匯業務經營資格及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外匯指定銀行”資格被認為是開展該項業務基礎。
二、貿易金融業務的市場格局
近幾年來,隨著我行傳統信貸市場競爭日趨飽和,商業銀行在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時,不約而同地瞄準了貿易金融領域。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版巴塞爾協議III—《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貿易金融對資本的節約作用越來越被各家銀行所重視(據測算同樣一筆資本,敘作的表外貿易融資金額,是流貸的5倍,而表內貿易融資金額可以是流貸的3倍),因而貿易金融業務正在成為中外資銀行角力的新戰場,根據目前的情況,可以把貿易金融市場競爭者劃分為四種類型。
(一)外資銀行
曾幾何時,國際結算、貿易融資、衍生品交易是外資銀行金融內地市場后最先涉足的業務領域。改革開放后進入中國外資銀行憑借著其自身的品牌優勢、經驗優勢、技術優勢迅速的在內地金融市場站穩了腳跟,并賺得了其進入內地市場的第一桶金。一方面以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紐約銀行為代表的外資銀行,牢牢的把控著在華跨國公司、三資企業的授信項下的貿易金融業。另一方面由于分支機構少以及對國內企業授信缺乏,外資銀行對于國內企業的授信項下的貿易金融業務直接介入較少,但憑借著母公司強大境外資金優勢,在海外代付、福費廷包買等批發市場貿易金融業務中常常能看到外資銀行的身影,其往往承擔著貿易金融業務中資金供給者角色。
(二)大型商業銀行
中、農、工、建、交具有雄厚國資北京的大型商業銀行在發現該領域的巨大空間后,迅速對外資銀行的產品進行了憑借著其不可比擬的資本優勢、網點優勢、主要服務于大中型國有企業、歷史悠久的主要外貿公司、以及三資企業的部分業務,大約占到貿易金融市場的半壁江山,優勢地位不可動搖。
(三)股份制銀行
近年來,以民生、浦發、興業、中信為代表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在貿易金融業務上步伐很大,其紛紛整合之前的國際業務、供應鏈融資業務、現金管理業務成立了不同類型的貿易金融專營部門。與此同時,還把貿易金融業務的觸角從之前的國際貿易領域迅速擴展到市場更為廣闊的國內貿易領域,使得同業代付、國內信用證、國內保理等面向國內貿易的貿易金融產品迅速做大,成為了貿易金融領域中最具活力的生力軍。
(四)部分地方性商業銀行
鑒于貿易金融業務蓬勃發展,部分地方性商業銀行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商業銀行和一些具有外匯業務經營資格的農村商業銀行也緊跟其后,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這個市場中來,成為了貿易融資業務中的新兵。
三、地方性商業銀行發展貿易金融業務的優劣勢分析
從目前貿易金融業務的市場環境來看,一方面入世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的數量和范圍迅速擴大,中國作為貿易大國,企業對銀行提供跨境貿易金融業務需求越來越高漲。另一方面,自銀監會“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發布以來,經過幾年的熏陶,流動資金貸款代為支付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其很大程度就是貿易采購,加之貿易金融業務在資本節約方面的良好表現,因而以貿易融資替代流動資金貸款已是大勢所趨。對于新興的中小銀行尤其是地方性商業銀行而言,如何把握機遇、擴到貿易金融業務,最大限度獲取收益,并且又有效的防范風險,成為了中小銀行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值得關注問題。
(一)地方性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業務的優勢
1.機制靈活、決策效率高。目前大多數的地方性商業銀行均以完成股份制改造,已經是具有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現代商業銀行,其產權結構和管理模式決定了其決策鏈條短、速度快、應對市場反應速度快。
2.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地緣優勢。地方性商業銀行大多數立足于地方經濟的區域性商業銀行,與地方政府和地方經濟有著緊密的聯系,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其更貼近市場,更熟悉當地的經濟特點,有的放矢,業務發展更有成效。
(二)地方性商業銀行貿易金融業務的劣勢
1.貿易金融產品創新能力弱。目前地方性商業銀行的貿易金融產品還主要局限于傳統的結算及融資產品,對于目前市場歡迎的結構性融資、供應鏈融資等新型的貿易金融產品還鮮有涉足,尚未形成完備完備的產品體系,其產品創新能力較國有銀行、外資銀行以及股份制銀行還有很大的差距,產品創新往往停留在移植、復制階段。
2.信息系統無法支持管理決策。地方性商業銀行的信息系統大都是以會計處理系統為基礎,總體上是以處理結算數據和存貸款數據為主的,對于中間業務、貿易金融業務信息的管理仍然是以手工編織為主,及時性、精確性欠佳。
四、地方性商業銀行提升貿易金融核心競爭力的應對策略
(一)科學、準確的市場定位
我國民營企業正處于從起步階段向快速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中小銀行由于品牌、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因而在外資企業、大中型國有企業的競爭方面不具備優勢,加之民營企業表現出的強大的增長潛力,因此優秀民營企業將是中小商業銀行的重要商機。但如何從為數眾多、良莠不齊的民營企業中,選擇自己的目標客戶,就是考驗中小銀行實際風控能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理念,設定“特色行業”“特色領域”“特色產品”的貿易融資,不但需要深入研究需要涉足的行業及企業,同時還需要對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有清晰的了解,如在光伏行業從上游國內外硅原料供應,到單晶及多晶硅片生產、以及下游電池組件乃至國內外光伏電站等。
(二)專業、高效的業務團隊
由于貿易金融業務涵蓋國內外結算、貿易融資、信用擔保、避險保值與財務管理等相關產品,這就要求貿易金融團隊必須有懂信貸、懂國結、懂交易、懂核算的專業人員。幸運的是大多數地方性商業銀行由于前期部門分工沒有那么細致,因而貿易金融業務的相關功能和人員往往集中在其國際業務條線,這也是很多地方性商業銀行國際業務部直接翻牌為貿易金融部的基礎。如果說上述人員構成有什么環節比較薄弱的話,那就是可以將上述各個產品進行整合及推廣的產品經理團隊,以及能夠根據切實把控貿易風險的貿易金融業務化的授信評審團隊。前者是產品創新核心推動者,后者是貿易金融部邁向貿易金融事業部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步,其往往體現了一家對發展貿易金融業務力度和決心。
(三)構建靈活的創新機制
面對復雜的經濟環境和日趨激烈的同業競爭,銀行貿易金融業務如果不能實現持續的創新就很難生存和發展,作為地方性商業銀行必須發揮其自身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從以下三個方面構建靈活的創新機制。首先是密切關注,緊跟市場。地方性商業銀行由于自身條件限制,一定要做真正意義上的首發創新也不太現實,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就必須緊跟市場,密切關注同業動態,做到市場上主流產品心中有數,對同業的操作要點基本掌握。第二是迅速反應,加快研發。一旦發現客戶有需求、內部有條件的貿易金融產品,迅速啟動產品研發,同時盡可能的縮短流程,壓縮研發周期,對于重要客戶必要時可以做到一戶一品。第三要培養創新文化。通過向員工搜集創意來鼓勵創新,這里的創新不僅僅是完整產品創新,可以是基于客戶體驗和優化服務的流程創新、也可以是基于現有產品改造的微創新,從而充分調動和積極保護從業人員的創新熱情。
參考文獻
[1]陳四清.貿易金融: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的重要內容[J].西部金融,2012年(10).
[2]虞英子.淺談推進A行貿易金融業務的發展[J].東方企業文化.公司與產業,2012年(9).
[3]劉倫,胡子連.煙臺銀行突破發展困局的戰略之路]J].金融實務,2013年(4).
作者簡介:劉景博(1978-),女,漢族,陜西西安人,本科,經濟師,主要從事銀行國際業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