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鋒 丁紅輝


[摘要] 目的 探討解脲脲原體(UU)感染與早產兒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BPD)的相關性,旨在為降低早產兒感染率提供臨床依據。 方法 選擇2012年8月~2014年7月浙江省義烏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胎齡<35周的早產兒148例作為研究對象。收集臍帶血并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和放射免疫技術測定早產兒的UU感染情況,并根據結果分為UU陽性組和UU陰性組,統(tǒng)計分析兩組早產兒及產婦的基本臨床特點,比較兩組早產兒血培養(yǎng)、白細胞(WBC)、白細胞介素-8(IL-8)等相關血液指標及BPD發(fā)生率差異,分析UU和早產兒BPD的關系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結果 148例早產兒中,UU陽性29例(19.59%),UU陰性119例(80.41%);其中,UU陽性組的陰道分娩率及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生率分別為86.21%、68.97%、10.34%,均顯著高于UU陰性組(63.03%、36.13%、1.68%),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 0.05),UU陽性組產兒的體重[(1073.29±451.51)g],顯著低于UU陰性組[(1725.15±518.18)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UU陽性組的IL-8水平[(11.96±2.85)μg/L]明顯低于UU陰性組[(18.78±2.61)μ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而兩組血培養(yǎng)、WB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另外,UU陽性組早產兒發(fā)生BPD者高達7例(24.14%),顯著高于UU陰性組的5例(4.20%)。Logistic回歸分析也顯示,BPD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陰道分娩、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和IL-8(OR=1.817、3.287、2.653、4.087,均P < 0.05)。 結論 UU感染與BPD密切相關,是早產兒BPD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可根據產兒的感染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給予適當的干預措施,以有效降低產兒的感染率。
[關鍵詞] 解脲脲原體;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感染;早產兒;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R72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5)01(c)-0049-04
解脲脲原體(ureaplasmaurealyicum,UU)又稱為溶脲脲原體,是六種脲原體屬中的一種,與人類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密切關系[1],是目前引起人類生殖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之一,其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可導致不孕不育、子宮內膜炎、羊膜炎、流產以及早產等疾病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相關研究顯示,UU感染與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的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2],其可經垂直傳播而定植到胎兒或新生兒呼吸道中,從而引起新生兒的免疫宿主反應,進而引發(fā)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bronchi pulmonary dysphasia,BPD)等相關的系統(tǒng)性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的成長健康,甚至危及患兒生命[3]。近年來,關于UU感染的研究報道日益增多,其所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也逐步受到重視,基于目前國內關于UU感染與早產兒BPD的相關性報道較少[4],因此,本研究將對UU感染與非感染患兒的臨床特點、血液指標以及BPD發(fā)生率差異等因素展開研究,旨在為降低早產兒感染率提供臨床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2014年7月浙江省義烏市婦幼保健院(以下簡稱“我院”)收治的胎齡≤35周的早產兒148例,詳細記錄患兒的臨床資料,如母親的情況、患兒的情況、入院后的檢查和治療過程等,并且由患兒母親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以協(xié)助本研究的進行。148例患兒母親的年齡22~35歲,平均(28.13±5.26)歲;患兒胎齡29~35周,平均(32.15±1.27)周;出生體重1.28~3.15 kg,平均(1.93±0.81)kg。所有患兒的臨床資料均完整。
1.2 入組標準
所有入組患兒出生時的胎齡必須≤35周,并且在出生后48 h內入住我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ICU)。排除Ⅱ期以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細菌感染及窒息史、母親或患兒有遺傳、代謝及免疫性疾病史等患兒[5]。其中,對于BPD的診斷標準,應符合美國國家兒童保健和人類發(fā)展研究院(NICHD)、國立心臟、肺和血液研究院及少見疾病委員會共同舉辦的BPD研討會上通過的新的診斷標準[6],患兒在出生后的28 d仍需要持續(xù)使用氧或機械通氣,同時肺部具有典型的雙肺紋增粗、透亮度差、呈毛玻璃樣、局限性肺氣腫或囊腔樣改變等典型的X線表現。
1.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在患兒及母親臍帶結扎后立刻收集臍帶血,并采用熒光定量PCR技術和放射免疫技術測定UU的感染情況,并根據其結果分為UU陽性組和UU陰性組,統(tǒng)計分析兩組產婦的產兒體重、陰道分娩、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等基本臨床特點,比較兩組早產兒的血培養(yǎng)、白細胞(WBC)、白細胞介素-8(IL-8)等相關血液指標以及BPD的發(fā)生率差異,分析UU和早產兒BPD的關系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B(tài)PD的危險因素;以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早產兒及產婦基本臨床特點比較
148例早產兒中,UU陽性者共29例,占比19.59%,而UU陰性者共119例,占比80.41%。UU陽性組產兒的體重顯著低于UU陰性組,UU陽性組的陰道分娩、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等構成比均顯著高于UU陰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1。
2.2 兩組早產兒的相關血液指標比較
UU陽性組的IL-8值顯著低于UU陰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而兩組的血培養(yǎng)、WBC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早產兒的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發(fā)生率比較
統(tǒng)計數據得知,UU陽性組早產兒的BPD發(fā)生率為24.14%,顯著高于UU陰性組的4.20%,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4 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的相關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PD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陰道分娩、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和IL-8,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1.817、3.287、2.653、4.087,均P < 0.05)。
3 討論
UU是引起人類生殖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該病原體可導致患者出現不孕不育、子宮內膜炎、羊膜炎、自發(fā)性流產和早產等妊娠相關疾病或并發(fā)癥[7]。并且,由于UU感染存在母嬰垂直傳播,其還可誘導胎兒或新生兒的免疫宿主反應,從而出現相關的系統(tǒng)性疾病如肺炎、BPD、敗血癥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感染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給患者的生命帶來嚴重的威脅[8]。目前,國內外對于UU的研究逐漸深入,1980年后國外對UU感染的研究報道日益增多,研究者逐漸認識到UU是圍生期母嬰感染的重要病原體,由其引起的不良預后也日益受到關注。UU可以產生IgA1蛋白酶,該蛋白酶具有降解IgA的作用,進而促使UU在黏膜細胞表面的定植[9]。此外,其他產物如磷脂酶A和C等會引起花生四烯酸的釋放以及前列腺素的合成,產生磷酸酶而引起宮縮、宮頸松弛、羊膜破裂等,進而促使流產和早產的發(fā)生。同時通過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質介質促使中性粒細胞聚集和提高血管通透性而加重肺部損傷,影響胎肺發(fā)育。UU對炎癥因子IL-1β、IL-6、IL-8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有刺激作用,對IL-10有抑制作用。其中,IL-1β和TNF-α能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產生炎性反應。而IL-10則有限制炎性反應的作用,由于IL-10的缺乏,使得患者下呼吸道UU的抵抗力增加,炎性反應呈瀑布式的持續(xù)表達。除刺激炎癥因子釋放外,UU還可以刺激其他的炎癥介質釋放,誘發(fā)宮內炎性反應,造成羊膜炎和胎肺的損害;還可以使新生兒發(fā)生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感染,并可能與BPD的發(fā)生有關[10]。
BPD一般發(fā)生在出生后28 d仍不能脫離氧的早產患兒,此外還需要長期進行高壓通氣用氧[11]。早產兒主要是由于黏膜屏障功能缺陷以及先天和獲得性免疫反應功能不全,是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對于病原體的侵入,早產兒宿主反應性生成的特異型抗體非常有限,并且細胞趨化、吞噬功能缺陷和病原的毒性等均會有所增加,是早產兒相比于35周以上的成熟兒具有更少的宿主反應抗體,直接導致了早產兒感染的易感性[12]。近幾十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逐步發(fā)展,早產兒的存活率逐漸提高,但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仍然是圍生期患病和死亡的最常見原因,尤其是對于早產兒,早在19世紀70年代就有關于UU在新生兒呼吸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報道,而近年來又有研究直接表示UU可以造成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呼吸系統(tǒng)疾病。UU作用于患兒的肺部結構,激發(fā)呼吸道炎性反應并產生病理改變,其病理作用主要包括氣道上皮纖毛局灶性缺失和間質中性粒細胞浸潤增加,可能是由于UU黏附和局部釋放NH3及H2O2等毒性產物所致,其引起的常見疾病多為BPD,雖然目前有關BPD的研究已多見報道,但其發(fā)病機制仍未能完全明確,BPD的發(fā)生似乎與患兒早產、體重、氧濃度等均有一定的關系,最新的研究又顯示遺傳的易感性和BPD關聯(lián)也密切相關[13]。
基于目前國內關于UU感染與早產兒BPD的相關性報道較少,本研究特對其相關性進行研究分析,結果發(fā)現,148例早產兒中,UU陽性感染率高達19.59%,其中UU陽性組早產兒的BPD發(fā)生率為24.14%,而UU陰性組則為4.20%,可見UU陽性組BPD的發(fā)病率明顯高于UU陰性組。相關研究報道表示,當胎兒出生時體重小于1500 g時,UU感染會直接增加早產兒BPD的發(fā)病率[14],而本研究對早產兒體重的統(tǒng)計結果也顯示,UU陽性組早產兒的體重為(1073.29±451.51)g,顯著低于UU陰性組的(1725.15±518.18)g,這可能是由于BPD的發(fā)病和早產兒UU感染定植有關。另外,又有學者表示,將近60%的UU感染患兒的胎盤發(fā)現絨毛膜羊膜炎的組織病理異常,并且該類患兒出生時伴有WBC、IL-8等血液指標的變化[15-16]。從本研究結果上看,UU陽性組的陰道分娩、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等構成比均顯著高于UU陰性組,而UU陽性組的IL-8值明顯低于UU陰性組,兩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而血培養(yǎng)、WB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直接說明了BPD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圍生期的UU感染密切相關,同時也表明了常規(guī)的血培養(yǎng)不能反映患者UU的感染情況。經Logistic回歸分析得知,BPD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陰道分娩、胎膜早破、絨毛膜羊膜炎和IL-8等,提示臨床應對上述因素采用適當的干預措施,以降低早產兒的感染率。
[參考文獻]
[1] 邵肖梅,葉鴻瑁,丘小汕.實用新生兒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430-442.
[2] Vallsi SA,Azpeitia A,Hummler H,et al. 595 Risk factors for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very-low-gestational-age infants [J]. Arch Dis Child,2012,97(2):A172-A173.
[3] 劉方,陳幽,馬麗亞,等.解脲脲原體感染與早產兒肺損傷的關系[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5):9-15.
[4] Doyle LW,Ehrenkranz RA,Halliday HL. Dexamethasone treatment after the first week of life for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preterm infants:a systematic review [J]. Neonatology,2010,98(4):289-296.
[5] Rosenfeld M,Allen J,Arets BH,et al. An o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workshop report:optimal lung function tests for monitoring cystic fibrosis,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and recurrent wheezing in children less than 6 years of age [J]. Ann Am Thorac Soc,2013,10(2):1-11.
[6] 鮑毓,趙正言,施麗萍,等.解脲脲原體感染在早產兒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中的臨床意義[J].中華兒科雜志,2012, 50(12):767-710.
[7] 肖政祥,唐紅裝,朱麗萍.早產兒解脲脲原體呼吸道定植及其與呼吸道疾病的關系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 32(11):151-155.
[8] 王穎.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新生兒慢性肺疾病)的診斷與治療[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5,21(17):1859-1860.
[9] 常紹鴻,欒斌.宮內解脲脲原體和人型支原體感染與自發(fā)早產發(fā)生的關系及其對早產兒的影響[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10,30(11):989-992.
[10] 陳幽,詹媛麗,陳麗芝,等.極低出生體重兒呼吸道分泌物解脲脲原體陽性與肺部損傷的關系[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4,29(4):224-229.
[11] 方小燕,方慧英.解脲支原體感染與早產兒支氣管肺發(fā)育不良的關系[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8):56-59.
[12] 張緒東,陳飛.解脲脲支原體感染與胎膜早破及早產關系[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6):1385-1386.
[13] Rosenfeld M,Allen J,Arets BH,et al. An o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workshop report:optimal lung function tests for monitoring cystic fibrosis,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and recurrent wheezing in children less than 6 years of age [J]. Ann Am Thorac Soc,2013,10(2):1-11.
[14] Mercier JC,Hummler H,Durrmeyer X,et al. Inhaled nitricoxide for prevention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premature babies(EUNO):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 The Lancet,2010,376(9738):346-354.
[15] Speer CP. Chorioamnionitis,postnatal factors and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pathogenetic sequence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J]. Neonatology,2009,95(4):353-361.
[16] 武長芬.胎膜早破孕婦絨毛膜羊膜炎與CRP、白細胞計數相關性研究[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11):88-91.
(收稿日期:2014-10-17 本文編輯:任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