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宇,戴羅彧,戴小鵬
(1.湖南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長沙市實驗中學,湖南 長沙 410130)
?
互聯網對當代農村的影響分析
樊振宇1,戴羅彧2,戴小鵬1
(1.湖南農業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2.長沙市實驗中學,湖南 長沙 410130)
摘 要:根據我國農村互聯網的發展狀況,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五個方面綜合分析了互聯網對我國當代農村的影響,指出了互聯網對當代農村發展的重要性,以及隨著我國“互聯網+”戰略的深入實施,互聯網對當代農村將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當代農村;互聯網;影響
隨著信息社會的日漸成熟,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也已經從最初的社交、娛樂等輔助功能上升為一種生產力。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它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正在改變著我國農村的面貌。自從我國政府將“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互聯網便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動力,農村互聯網逐漸成為農村發展的支柱。隨著我國農業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三農”正在影響著我國農業的發展,改變著我國農民和農村的現狀。隨著我國寬帶網絡與4G服務的加速建設,以及智能手機的流行,互聯網正在逐步深入農村,互聯網在農村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通過互聯網農村地區消息閉塞、農業信息不對稱[1]的問題將有所改善。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圖1),截至2014年末,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4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7.9%。其中,手機網民5.57億,占全部網民的85.8%;農村網民占比27.5%,規模達1.78億[2]。

圖1 2005~2014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研究報告
雖然我國農村互聯網依然存在相關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公共上網資源匱乏等問題,但是由于城鄉居民間收入差距繼續縮小、通信資費下降等利好因素,農村地區互聯網發展狀況正在不斷改善。也因此,互聯網在改變農民生產、生活和思維模式的同時,也影響著農民的價值取向和科學素質的養成[3]。
2.1政治方面
2.1.1積極影響 對于主要通過廣播電視獲取信息的農村地區來說,互聯網給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獲取信息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近幾年興起的政府機構的微信公眾號、微博認證號在宣傳國家政策措施、傳播社會正能量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地作用,同時也通過這些平臺促進了政務公開,對于構建陽光健康的政治生態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對于消息相對閉塞的廣大農村地區,互聯網使農民能夠迅速了解國家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更快的獲取補貼信息,更好的認識基層政府機構,優化政府與群眾的關系,維護社會穩定。
互聯網不僅讓信息被更快更透明的傳播到農村,還給農村網民提供了在線發表意見的機會,微博、微信、貼吧、論壇等等新媒體都成為他們發表意見和建議的場所,政府想要獲取群眾意見也變得更加方便。隨著我國反腐力度的加大,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參與民主監督,全民參與式的反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到來。農村網民可以在網絡公共平臺上表達對于政府行政工作、國家工作人員行為的意見與建議,也可以對政府機構及其官員濫用權力等不當行為的監督與制約[3]。2.1.2 消極影響 凡事都有兩面性,互聯網對鄉村居民的政治生活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互聯網是個開放的系統,網絡上的掌握話語權的人也是魚龍混雜,他們對暴力事件、極端信訪事件、干部負面消息等方面夸張報道,不客觀、不全面的信息傳播屢見不鮮,這極大地破壞了農村地區的政治穩定。由于鄉村網民文化程度不高,辨別信息真實性的能力不足,再加上善良的天性,極易相信網絡謠言和一些虛假信息,從而做出危害社會和他人的過激行為。在這個信息紛繁復雜的社會,國家應該嚴格網絡輿情監管、加大處罰力度,同時,加強對農村地區網民的宣傳教育,提升他們的網絡素質。
2.2經濟方面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1]發布的數據分析(見表1),隨著2014年網絡購物市場呈現普及化特征,網絡購物已經開始向全民擴散,農村受眾正在加速擴大。在沿海發達地區,農村電子商務已經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也創造了很多的經濟效益。農村電商[4]不僅為農民提供便捷的購物服務,還能夠將當地的特色農產品通過淘寶平臺進行銷售。淘寶村作為農村經濟與電子商務結合的產物,農村電子商務對于中國農村經濟轉型升級,農民創業與就業、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阿里研究院[5]的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國已發現淘寶村數量增至211個,同時全國涌現了19個淘寶鎮,淘寶村作為農村經濟與電子商務結合的典型代表正在深刻改變中國農村的面貌(圖2)。

表1 互聯網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分析

圖2 2009~2014年中國淘寶村數量研究
淘寶模式為農村創業提供了“優質的土壤”,將當地農產品通過淘寶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電子商務成為中國農村經濟的必備生產力要素。當然,互聯網的出現也正在改變農村的經濟結構,部分農村地區甚至已經脫離農業生產而轉型做電子商務或者鄉村旅游,這對于我國的糧食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農村電子商務對于傳統的農村集貿市場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對部分不懂互聯網的農民的生活將帶來了一些不便。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進入農村地區,更多的資金將被注入到農村經濟發展項目,例如淘寶、京東等電商巨頭紛紛布局農村電商,必將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銀行的金融業務也將變得更加信息化、智能化,“存取貸”業務將更加便捷。但是,農民的互聯網金融安全意識亟待提高。在我國,經常發生各種網絡詐騙案件,給人民造成很大的財產損失。特別是在文化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識普遍不高的農村地區,需要更多的做好互聯網金融安全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
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農村網民可以通過搜索網絡上的招聘信息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但是,也正因為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村當地的經濟發展也面臨勞動力缺乏的尷尬局面。隨著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村金融的發展,年輕人也將看到農村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農村就業格局將慢慢改變。一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到農村的經濟發展中來,農村消費市場的潛力逐漸被發掘,農村經濟就將迎來新的增長極。
2.3文化方面
2.3.1積極影響 農村文化活動較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單調,而互聯網正在改變農村居民以打牌賭博為主要文化娛樂項目的現狀,互聯網逐漸成為鄉村居民開展文化休閑活動的重要場所。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的廣泛應用使溝通變得更加便捷,各大視頻網站、網絡電視使人們的文化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通過這些互聯網平臺,農村居民不僅可以很方便快捷的獲取所需的信息,還可以傳播本土文化,促進交流,開闊視野。通過互聯網發起的各種公益活動也給農村送去了很多溫暖,其中“送文化下鄉”、創辦“農村電子公共閱覽室”等活動對于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提高農民文化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2.3.2消極影響 雖然互聯網確實極大的豐富了農村農民的文化生活,但是互聯網上一些不良的風氣也同時傳播到了農村,由此引發的婚姻破裂、家庭關系緊張等問題屢見不鮮。另外,雖然互聯網開放包容的平臺對于傳播農村傳統文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互聯網中文化的多樣性與復雜性,本土文化也在逐漸受到網絡外來文化的沖擊,很多獨門技藝正在慢慢地消亡。
2.4教育方面
2.4.1積極影響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一直是制約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難題,國家也一直在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改變這一局面。MOOC[7]模式解決的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學習者能以極低的成本享受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學校也可通過該模式進行資源互補、提高課程質量。隨著MOOC的出現,伴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入實踐,一切將變成可能。旨在促進教育均衡的遠程教育創新項目“慕課1+1”, 即“雙師教學”的實驗,讓那些貧困地區的學校也能享受到人大附中優質的教育資源。經過一個半學期的艱難探索,這一當初并不被很多人看好的教學實驗已初見成效,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找到了一些對策。最突出的成果是項目學校教師專業素質顯著提高和學生的學業水平明顯進步,也因此學校管理者普遍要求新學年投入更多的班和年級參加實驗。目前,這一新型教育培養模式正在全國18個省130個以上貧困鄉的學校中進行實驗。
當然,MOOC在進農村過程中需要根據農村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變通。互聯網正在改變著農村教育現狀,網絡上越來越多優質的資源都可以被鄉村教師獲取,教師們也應當將這些資源轉化成符合當地教學情況的教學資源,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因此,原本費時費力的教師培訓[7]也可以通過讓教師在線學習名校的慕課來替代。
2.4.2消極影響 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與復雜性,各種負面信息極易給思想不成熟的青少年造成思想、心理困擾,虛擬世界的“媒介現實”也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所以網絡環境亟需優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鄉村問題少年也逐漸增多,網絡上的不良風氣正在影響著農村的下一代,沉迷網游、性格扭曲種種問題也正在出現,這給本來就脆弱的農村家庭教育帶來了更多的麻煩。互聯網對于農村的教育有利有弊,重要的還是凈化網絡環境,加強家庭教育,讓網絡成為教育的得力助手。
2.5科技方面
2.5.1積極影響 隨著國家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進一步提速,各種農技服務手機App和農業大數據平臺不斷涌現,使得科普變得更加簡單,也使得科研成果可以更好地轉化成社會生產力。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農技服務的方方面面都在快速滲入現代化因素,互聯網也已經成為農業技術示范與推廣的一大利器。
通過互聯網整合高校和農業研究院的科研資源,為農民搭建農業知識庫,采用農業百科知識、病蟲害圖譜、農業技術指導視頻等方式使農民獲得更多實用的知識,指導他們的農業生產,從而將科研成果更好的轉化為農業生產力。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分析[8]來合理規劃農業種植品種和面積,有利于解決由農業信息不對稱引起的農產品滯銷問題。同時,通過互聯網將專家、農技員、農民匯聚在一起,實現三者之間信息的互聯互通,有利于農民的生產實踐,有利于農技員對農業生產的指導,也有利于專家改進自己的科研成果或研究新的課題。“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8]就是一個信息服務和資源共享的大平臺,它充分利用互聯網將農業信息與資源整合起來,使農業技術的推廣和利用變得更簡單更快捷。
2.5.2消極影響 一方面,在互聯網的世界里,信息豐富多彩,但是信息的準確性很難判別,特別是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農村,這給科技的傳播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虛假的農業科技指導信息會誤導農民,例如不正確的農機農具、農藥化肥使用方法不僅會影響農業生產,還有可能危害到農民的生命安全,長此以往會使得農民對科技有不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農民可能更希望農技人員面對面、手把手的教學與指導,而互聯網科技服務的興起可能會導致過度平臺化,使得政府對傳統的科技幫扶投入的減少,不利于農技服務深入農業生產。
互聯網正在影響著我國當代農村的方方面面,不僅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技方面,還體現在農村生產生活的點點滴滴。隨著我國電信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網絡寬帶資費的進一步降低,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普及,互聯網金融與互聯網醫療等新興熱點也開始走向農村,農村將成為互聯網發展真正的潛力所在。隨著我國“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必將有更多互聯網產品涌現,這些產品也必將對當代農村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高尚全.互聯網將推動農村巨變[J].中國民商,2015,(7):8.
[2]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研究[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5.
[3] 張彩霞.和諧社會視角下互聯網對鄉村居民生活的影響研究:以豫北S鄉為例[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3.
[4] 陳 鋒.互聯網在“三農問題”中的作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2.
[5] 阿里研究院.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4)[R].杭州:阿里巴巴集團,2014.12.
[6] 孫 超.信息化發展背景下的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7] 李高祥.基于MOOC的農村教師培訓模式探究[J].新課程(下),2015,(2):14-15.
[8 尹國偉,王文生,李秀峰,等.建設“農技推廣云平臺”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J].寧夏農林科技,2014,(1):87-89.
(責任編輯:肖彥資)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Contemporary Rural Areas
FAN Zhen-yu1,DAI Luo-yu2,DAI Xiao-peng1
(1.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2.Changsha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Changsha 410130, PRC)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rnet in Chinese rural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contemporary rural areas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ducation, as well 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It pointed out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e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untryside.It also argued that with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et +”strategy, Internet would exert a more far-reaching impact on contemporary rural areas.
Key words:contemporary countryside; Internet; influence
通訊作者:戴小鵬
作者簡介:樊振宇(1995-),男,湖南郴州市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為復雜網絡。
基金項目:湖南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新項目(XCX1581,XCX154062)
收稿日期:2015-10-29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34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5)12-0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