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勇

摘要:“營改增”是打造我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財稅體制改革舉措,是謀一域而活全局、穩當前而利長遠的重大改革。本文結合行業實例,從“營改增”倒逼電信業加快業務變革、合理進行稅務籌劃、電信業不能取得進項稅成本占比高給抵扣帶來巨大挑戰,以及“營改增”對電信業運營管理模式帶來挑戰等幾個方面,對電信業“營改增”面臨的機遇挑戰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提出從市場前端加快業務調整設計、科學合理選擇供應商、加快“營改增”擴圍步伐等應對策略及建議,為電信企業納稅人提供借鑒與參考,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電信業 營改增 機遇挑戰 應對策略
一、“營改增”重要意義及電信業“營改增”實施
2012年1月1日,我國從上海率先啟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從“營改增”試點兩年多來看,這項從一開始就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得到利益相關方最大認可的稅制改革,總體運行平穩,為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拉動就業營造了良好的稅收環境,實現了“營改增”謀一域而活全局、穩當前而利長遠的改革初衷。
另外,從增值稅本身的功能特性來看,“營改增”打通了稅款抵扣鏈條,優化了稅收制度,產生了減稅連鎖反應,激發了市場活力,增加了企業拓展業務、擴大市場和做大做強的動力,實現了由道道征收、全額征稅向道道征稅、道道抵扣和僅對增值部分征稅的轉變,徹底解決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大大增強了我國稅制的統一性、合理性,促進了稅制結構的優化,為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發展營造了有利的稅收條件,推動了生產要素向現代服務業加速聚集,還為促進第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了有利的稅制環境。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4]43號)規定,電信業“營改增”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實施。“營改增”后,電信業由按原來3%稅率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并實行11%和6%的差異化稅率,稅種和稅率的變化,對電信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同時,對處于電信行業鏈條不同環節的企業和電信用戶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二、電信業“營改增”面臨的機遇挑戰分析
(一)“營改增”倒逼電信企業加快業務變革
“營改增”后,電信業由按原來3%稅率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并實行11%和6%的差異化稅率,即基礎電信服務和增值電信服務分別按11%稅率和6%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其中,基礎電信服務是指利用固網、移動網、衛星、互聯網,提供語音通話服務的業務活動,以及出租或者出售帶寬、波長等網絡元素的業務活動;增值電信服務,是指利用固網、移動網、衛星、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絡,提供短信和彩信服務、電子數據和信息的傳輸及應用服務、互聯網接入服務等業務活動。衛星電視信號落地轉接服務,按照增值電信服務計算繳納增值稅。
由于增值稅屬于價外稅,實行價稅分離,一方面,由于現有營業稅制模式下的營業額將有一部分轉變為銷項稅額,導致收入規模總體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進項稅發票獲票率不足(獲票率是指能取得進項稅發票的成本費用金額占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進項稅額抵扣不充分。這樣,就會導致收入產生的銷項稅額遠遠大于成本費用及資本性支出產生的進項稅額,企業稅收成本增加,稅負加大。“營改增”后,當收入降幅大于成本費用降幅時,將會導致公司經營利潤的大幅下降。因此,為應對稅負上升可能對利潤帶來的影響,將倒逼電信企業從市場前端加快業務調整步伐,合理利用增值業務低稅率政策,進一步強化流量經營和互聯網業務拓展。市場部門應充分考慮增值業務的發展趨勢,以持續提升非話業務比重設計業務產品,及時調整銷售模式和商業模式,規范業務管理,促進營銷模式轉型,摒棄傳統粗放的業務發展模式,進一步夯實收入基礎,做實收入,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營改增”給電信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企業效益水平。
(二)合理進行稅務籌劃,降低企業稅負
電信企業“營改增”后,也有稅務籌劃空間。前已述及,電信企業實行差異化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差異化稅率為電信企業稅務籌劃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減稅機遇。
第一,從銷項稅方面來看,由于增值電信服務適用6%的低稅率,公司可考慮在增值業務上進行創新,大力發展增值電信服務,逐步提高增值業務收入占比,實現電信收入結構的優化調整。電信技術的變革非常快,3G業務推出僅僅幾年后,就迎來了4G時代,未來的移動互聯網速度更快、應用更廣泛、使用更普及,“互聯網流量經營”和“服務內容經營”將是未來經營的重點。同時,對增值稅特有的視同銷售特點,需改變目前的銷售策略,控制積分兌換實物的行為,或者改為積分兌換自有電信服務等,規避繳納增值稅。另外,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三條的規定:“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這就倒逼電信企業改變原來的綜合套餐模式,應該盡量拆分至相應具體電信業務,根據業務對應稅率計稅,避免從高適用繳納增值稅。
第二,從進項稅方面來看,對供應商進行全面梳理,在不影響業務合作的前提下,原則上須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合作。在采購方式上,由原來分散的采購改為集中采購,統一選擇具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的供應商或者是能去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合作,最大限度地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來進行抵扣,實現進項稅額抵扣最大化。這樣,還可以倒逼非一般納稅人通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產業優化轉型等方式向一般納稅人靠攏,從而為推動整個國家經濟轉型升級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第三,從積分兌換形式上合理選擇稅收政策進行納稅籌劃。財稅[2014]43號文件規定,以積分兌換形式贈送的電信服務,不征收增值稅,這是屬于電信業的特殊規定。由于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11%稅率)和增值電信業務(6%稅率),這樣在企業的實際操作上可以做一定的安排,從降低稅負的角度優先兌換基礎電信業務。endprint
比如,某電信用戶2014年6月電信消費共計200元,包括積分兌換40元的電信服務。其中基礎語音通話費120元,網絡信息費80元。以上均為含稅價,那么:1.如果用積分兌換基礎語音通話費40元,則電信企業需繳納的增值稅=(120-40)÷(1+11%)×11%+80÷(1+6%)×6%=12.45(元);2.如果用積分兌換網絡信息費40元,則電信企業需繳納的增值稅=120÷(1+11%)×11%+(80-40)÷(1+6%)×6%=14.15(元)。可見,用積分兌換基礎電信服務,可以起到節稅效應,降低了企業稅負。
(三)“營改增”給電信增值服務商和電信用戶帶來紅利
電信業“營改增”后,給其下游經營電信增值業務的企業帶來了紅利。經營電信增值業務的企業,原來按照營業收入的3%繳納營業稅,“營改增”后如果被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將適用6%的稅率。雖然適用6%的稅率,從表面上看,比原來營業稅制模式下的3%稅率高出了一倍,但是其支付給上游電信運營企業的成本,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來進行抵扣,在抵扣額很大的情況下,稅負反而會降低。
例如,某經營電信增值服務的企業2013年度電信增值業務營業收入為20,000萬元,對應的營業成本為16,000萬元,繳納的營業稅為600萬元。按照“營改增”6%的稅率測算,假設能取得含稅16,000萬元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來進行抵扣,其應納稅額=20,000÷(1+6%)×6%-16,000÷(1+6%)×6%=226.42(萬元)。可見,因“營改增”后該電信增值服務企業就可以減少稅負金額600-226.42=373.58(萬元),紅利效果明顯。
另外,對使用電信服務的用戶企業,成本費用有可能會降低。如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發生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或者是網絡服務相關的電信費用。根據增值稅相關規定,注冊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企業可以就其發生的成本費用抵扣進項稅額。在之前的營業稅制下,企業發生電信服務費用時,將承擔包含在價格中3%的營業稅成本。電信業“營改增”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購進電信服務時,如果能夠獲得電信企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就可以抵扣電信服務成本中的進項稅額,從而降低電信用戶的成本費用,帶來一定的實惠。
(四)電信企業不能取得進項稅成本占比高,給抵扣帶來巨大挑戰
電信企業的可抵扣進項稅,即是其向上游供應商的支出中可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部分。總體而言,電信企業目前可從兩個方面獲得可抵扣進項稅:一是營業成本中部分業務可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二是資本性支出中的設備采購部分可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表1是對電信企業各項主要成本的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分析:
從表1可知,不能取得進項稅的成本占總體運營成本的73.4%,在電信企業運營成本中占比很高,抵扣的不充分性非常明顯,加大了電信企業的稅負。
(五)“營改增”對電信企業運營管理模式帶來一定的挑戰
“營改增”不僅僅是稅種的簡單轉換,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根本性變革,影響到電信企業運營管理的方方面面。增值稅環環相扣的運作機理,決定了增值稅政策將全面滲透到企業運營管理的全過程、全流程,不僅會對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和運營管理模式產生深遠影響,還會對電信行業的整個產業鏈都產生重大影響,這將徹底顛覆我們現有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對電信企業的各管理層級和各專業條線都將帶來一定挑戰。
一是“營改增”對采購、營銷、客服、業務合作等各方面運營管理模式帶來巨大挑戰。比如,在采購環節中,在增值稅模式下必須要考慮供應商是否具有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是否能夠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直接影響到電信企業的增值稅抵扣與利潤水平。通過更多地獲得增值稅進項抵扣憑證,電信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可以盡量降低,成本費用和資本開支也會隨之下降。再比如,當前通信行業適用多稅率征收,其中,傳統語音業務增值稅征收稅率為11%,增值業務則適用6%增值稅稅率,因此在營銷方案設計中,應關注如何提高增值業務比重,減少因高征收率形成的收入流失。所以,不管是在內部管理上,還是在業務營銷方式上,都需要針對“營改增”做出適當的調整,要轉變傳統的模式和方式,建立適應增值稅管理要求的、新型的運營管理模式。二是“營改增”將對公司的稅務管理帶來巨大挑戰。與營業稅相比,增值稅核算管理更為嚴格、更加復雜、工作量更大、涉稅風險更高,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領購、開具、管理,增值稅進項憑證的獲取和認證抵扣,都有嚴格的要求,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還將導致直接觸犯刑法,這些都對“營改增”后企業的稅務管理工作和財稅人員的業務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應對策略及建議
“營改增”稅制改革的目的是調整經濟結構,促進企業發展轉型。這就需要從企業本身和國家財稅體制改革方面,減輕相關企業稅負,保證企業稅負公平合理。因此,為了更好地應對“營改增”后給電信企業帶來稅負增加等方面的挑戰,促進電信業“營改增”平穩推進,現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1.電信企業應從市場前端加快業務調整設計,合理利用增值業務低稅率政策,進一步強化流量經營和互聯網業務拓展,以持續提升非話業務比重設計業務產品,及時調整銷售模式和商業模式,規范業務管理,促進營銷模式轉型,摒棄傳統粗放的業務發展模式,進一步夯實收入基礎,做實收入,從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營改增”給電信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效益水平。
2.科學合理選擇供應商,在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時盡可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實施“營改增”后,電信企業稅負的高低除了取決于電信企業銷售額的多少以外,還取決于當期進項稅額的多少。在這種情況下,電信企業在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時,應盡量選擇一般納稅人作為自己的供應商,并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就可以獲得充分抵扣,降低稅負。
3.強化財務人員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由于“營改增”試點企業長期繳納的是營業稅,習慣于營業稅繳納方式和會計處理。在實施“營改增”情況下,電信企業應加強會計人員增值稅核算業務能力培訓,提高其對增值稅的概念、稅制特點、核算方法認識與學習。同時,也應對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匯總申報繳納的流程進行再造,以保障總機構和分支機構增值稅繳納銜接暢通。
4.“營改增”后,因抵扣不充分會出現稅負增加現象,可以本著減輕企業負擔、實現公平稅負的原則,國家財稅部門可考慮適當采取過渡性財政扶持補貼措施,對相關企業進行補貼,以幫助試點納稅人過渡。這對提高企業生產積極性、促進企業稅負公平有重大意義。在財政扶持政策的推行中,盡量簡化相關手續,以保證補貼資金及時到位。
5.加快“營改增”擴圍步伐,避免長時間停滯于部分行業和地區。“營改增”范圍的局限性將對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性產生影響,企業會因進項稅抵扣不足而稅負增加。當前,由于“營改增”還處于試點階段,一些行業譬如金融、保險、房地產、建筑施工、消費性服務業等,目前還沒有納入“營改增”范圍。隨著納入“營改增”試點行業范圍越來越廣,電信企業可抵扣進項稅額越來越多,抵扣的鏈條越來越完整與暢通,電信企業的整體稅負將會不斷下降。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4]43號,2014-04-29.
[2]張澤華.“營改增”對電信運營商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4(5).
(作者單位:中國聯通來賓市分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