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杰
摘 要:無機化學是技工院校冶金、化工、輕化等各專業的必修基礎課程。由于這門課程對技校生的專業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從培養技術應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發,突出技工院校實際教學特色,深化知識理論“必需、夠用”的原則,探討如何優化和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關鍵詞:技校 無機化學 教學
無機化學課程既是培養相應專業實用型人才整體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其后繼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但由于無機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理論難度、深度,對于化學基礎素質較差的技校生來說,理解與掌握的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學生往往對學習缺乏興趣,產生畏難、厭學情緒,課堂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為此,筆者所在學院組織化學專業與冶金相關專業教師以及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的理化工程師立足于學院的冶金特點,一起開展專項課改研究,探討優化和完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一、課程內容的設置
“因材施教”是技工院校各專業開展教學都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接到學生認為無機化學課程太難學的反映。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照搬教材內容,忽視了技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現狀。隨著高中、大學的不斷擴招,技校入學門檻的徹底取消。如今技校生的生源素質與十多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越來越多的技校新生來自偏遠農村、山區,許多還是“雙差生”,化學基礎理論的學習接近于無。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要求學生較好地掌握有著一定理論深度的無機化學的課程內容,無異于天方夜譚。因此,筆者認為開展無機化學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化學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現狀以及專業發展的需要,重新設置課程內容,對教材要敢于取舍。
技工院校無機化學的課程內容主要分為化學理論和元素化學兩部分,按技工院校“必需和夠用”的教學原則,首先對化學理論部分進行精選,物質結構部分略去了薛定諤方程、分子軌道理論、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和晶體場理論,化學熱力學的內容全部略去,其他堿酸理論、平衡理論及氧化還原理論也刪去艱深和不成熟的學說以及復雜的計算;對元素化學部分,在體現周期系的原則下,盡量突出典型和通用的元素和化合物,但鑒于工業生產的廣泛性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某些不常見的元素及化合物(如鑭系元素、錒系元素)也做簡單的介紹。另外考慮到技校生的化學基礎知識薄弱的現狀,將與中學化學重復的內容,如物質的量及其單位、酸和堿、氧化數配平法、電解、原子的組成等,作為課后以及晚自習學生復習內容,以后教師再反復指導,復習這些學習內容。這種必要的反復,既能使教學內容系統清晰,又可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學生反映很好。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技工院校的無機化學教學模式,長久以來一直沿用普通高中的化學教學體系,即停留在以理論教學為主的課堂授課階段。這一階段更加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隨著技工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隨之逐漸進入高度重視實驗教學的階段。近幾年來由于技工院校的專業教學必須適應企業崗位群要求的需要,化學教學再次改革,又進入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高度融合階段,如今已進入到全方位課程內容整合階段。而針對無機化學課程概念多、知識點多、理論多的特點,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逐步發現,采用目標教學法開展教學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從而遵循教學規律和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性,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剖析透徹,充分體現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
技工院校的目標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目標教學法。傳統目標教學法是教師將一次課的教學過程分解為課堂導入、展示教學目標、遵循教學目標講解相關知識、目標測評等幾個環節,并根據這些環節組織實施教學。這里的目標,最主要是指知識目標,即教師要求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而對于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理論知識,同時還必須培養相應的“關鍵能力”。
我們將無機化學教學的每一項內容分別確定了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如在“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這一課中,我們將知識目標確定為了解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基本規律,了解原子軌道和電子云的概念、掌握四個量子數的意義及取值規則,掌握元素的原子半徑等元素基本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而將能力目標確定為會用四個量子數描述原子中電子的運動狀態、會分析原子的電子層結構與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質之間的關系、會正確對周期表中1~36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進行排布。這樣通過加強技校生化學基本理論和元素化學知識應用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作者單位:江西省冶金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