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星

摘要:現今各保險公司紛紛采用集中核算模式將會計核算工作轉移到了上級機構。本文從保險公司集中核算的特點談起,剖析了基層財務人員在集中核算下面臨的困境,從基層財務人員服務好三類人、打造三方面能力著手為基層財務人員轉型提供了方向。
關鍵詞:保險公司 集中核算 基層財務人員 轉型
一、保險公司會計集中核算的特點
保險公司一般采用總分支機構形式的組織結構,即由總公司(一級機構)、分公司(省級公司、二級機構)、中心支公司(市級公司、三級機構)、支公司(縣區級公司、四級機構)組成。大型保險公司如中國人壽設有五級機構。通常情況下,四級及以下機構不設立財務部、不進行財務核算。本文所說基層財務人員主要指三級機構的財務人員。
保險公司集中核算是指下屬分支機構將原始憑證掃描或傳真至上級機構進行統一賬務處理的一種核算模式。目前,各保險公司因自身發展階段或實際情況的不同,會計核算集中的程度往往也有所差異,主要有一級核算和二級核算兩種。一級核算是由總公司設立核算中心統一對全國各分支機構賬務進行集中處理,如平安保險、合眾人壽等采用這一模式。二級核算也稱省級核算,是由二級機構對下屬各機構賬務集中處理,如中國人壽采用這一模式。一級核算的保險公司一般都經歷了由二級核算向一級核算過渡的過程,如合眾人壽2008年采用二級集中核算,2012年實現了一級核算。集中核算一般流程見下圖(以費用報銷為例)。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從保險公司集中核算的流程可以看出,集中核算實現了核算職能的集中和部分監督職能的上收,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抑制了會計機構的日益膨脹
隨著保險公司業務規模的增長,其分支機構的不斷擴展,總分支機構的財務人員也不斷增加,集中核算有效減少了機構會計工作量,從而抑制了機構會計人員的增長。同時,保險公司總部從事機構財務管理的財務人員也將減少。
(二)規范了會計賬務處理
集中核算前,各家機構各做各的賬,核算標準很難統一;集中核算后,公司核算口徑得到統一,賬務處理規范了,會計信息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三)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集中核算往往同時伴隨著集中支付,集中支付減少了資金在機構的滯留,減少了資金頭寸,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四)提高了財務效率
集中核算取消了紙質報銷單,改手工簽批流程為信息化的電子簽批流程,報銷不會因領導外出無法簽字而停止,大大提高了財務報銷時效。
(五)實現了下屬單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分離,解放了生產力
以往基層財務人員主要是從事核算等日常財務工作,無暇顧及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集中核算將會計核算工作從下屬單位分離出來,基層財務人員有更多時間參與到機構的財務管理中去。
二、集中核算下基層財務人員面臨的問題
集中核算對保險公司發展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但對基層財務人員來說可能不是個好消息,原來的工作習慣被打破、很多東西需要從新學習、擔心自身素質難以適應集中核算帶來的改變等等。具體工作中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不兼容崗位的問題
集中核算前三級機構一般配備兩名會計人員,分別擔任機構財務負責人和出納崗位,一個管錢一個管賬;集中核算后,大部分的三級機構只保留了一名財務人員。這對機構現金和銀行賬戶的管理帶來的挑戰,雖然集中核算后大部分的現金收付到了核算中心,但機構還保留了零星的現金收付業務,比如零星的保費和行銷輔助品收入的收取等;銀行賬戶受稅務繳納等因素的影響還需保留。這就出現了不兼容崗位的問題,不兼容崗位所帶來的是公司資金風險的管控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單靠基層財務人員是很難解決的,這需要上級財務部門統一協調,對相關操作流程進行再造,由上級機構承擔相應的復核、監督職責。比如財務專用章的上收、銀行網銀賬戶支付復核職責的上收等。
(二)專業素質低的問題
三級機構(市縣機構)受制于當地人才缺乏的影響,其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往往較低。如果僅僅如集中核算流程安排的那樣,基層財務人員僅僅是審核和掃描單據,做一個掃描崗的人員,這樣的素質已經足夠了。但從財務人員自身的愿望和公司的要求來說,這都是不夠的。一則,核算雖然集中了,但賬務處理的發起、檢查、核對以及賬務的清理還需要基層財務人員參與;另外,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還有賴于基層財務人員完成。因此,提高基層會計人員的素質,完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轉型是集中核算后的當務之急。
(三)集中核算后做什么的問題
基層財務人員甚至是公司各級財務人員,已經習慣了平時的忙忙碌碌,記記賬、報報表、整理整理憑證。現在,核算不做了,財務人員突然閑了下來,反而不知道該干什么了。長期的核算工作已經讓我們忘記了自己是一個財務人員,而不僅僅是一個記賬的。喚醒基層財務人員的意識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轉型中來也是上級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基層財務人員轉型思考
集中核算給基層財務人員帶來困惑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通過集中核算,減少了基層財務人員的冗繁工作量,改變原來以核算為主的工作模式,轉型升級為以財務管理為主的工作模式,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基層財務人員的地位。
結合基層財務工作的特點,作者認為基層財務人員轉型需服務好三類人,打造三方面能力。第一類人是上級財務部門,面對上級財務部門基層財務人員需有提供專業化財務分析的能力。第二類人是本機構相關人員,基層財務人員需有參與本機構財務決策的能力。第三類人是外部監管部門,基層財務人員需具備外部協調溝通的能力。
(一)提供專業化財務分析的能力
保險公司財務一般實行委派制,上級財務部門需要通過下級財務部門實現財務的管控、履行財務監督的職責。專業化的財務分析猶如基層財務人員的履職報告,正可以體現自身的價值。打造專業化財務分析能力需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學習,提升財務分析的高度
有一句老話叫“做會計越老越吃香”,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句話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財務管理、會計核算以及信息技術等的發展都使得財務技術在不斷的變化,沒有什么是一勞永逸的,選擇了財務就是選擇了終身學習。集中核算下基層財務人員的知識結構需要更新,要從單一核算型向財務管理復合型轉變。只有加強學習,掌握了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知識,做出的財務分析才能有高度。知識的取得,一方面需依靠自我學習、自我深造完成,另一方面,上級財務部門可以通過培訓、交流、開展課題討論等多種形式加強基層財務人員的培養。
2.了解業務,提升財務分析的深度
保險公司基層財務人員的優勢是他們最接近業務前線。發揮這一優勢,深入到業務一線,了解業務,只有接地氣,才能做出貼近業務實際情況的報告,才能提升財務分析的深度。
3.熟悉考核,提升財務分析的寬度
保險公司三級機構財務部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相關預算的管控,因此基層財務人員提供的分析報告往往局限于預算的分析。要提供更有價值的財務分析,還需要熟悉上級機構的考核要求,根據考核要求更加全面的分析機構存在財務問題將有助于提升財務分析的寬度。
(二)參與本機構財務決策的能力
普華永道一項調查顯示中國CFO更像記賬員。普華永道認為,要想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的首席財務官必須從傳統的記賬員的身份過渡為企業業務參與者。保險公司基層財務人員正是三級機構的CFO,集中核算給這種身份的轉變帶來了契機。打造參與機構財務決策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做聽得見炮聲的人
華為總裁任正非在一次大會上講到:“誰來呼喚炮火,應該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而現在我們恰好是反過來的。機關不了解前線,但擁有太多的權力與資源,為了控制運營的風險,自然而然地設置了許多流程控制點,而且不愿意授權。”這句話是對華為講的,但對保險公司有很好的借鑒意義,作為保險公司的財務不恰恰是“機關”中的一員嗎?在集中核算前或許我們真的忙不過來,只知道低頭拉車,來不及抬頭看路;集中核算后,我們是該抬頭看看了,去做一個聽得見炮聲的人,不然,等待我們的就只有被淘汰。
做一個聽得見炮聲的人,在了解業務的同時還要全程參與到業務運作中去。在營銷策劃階段,進行營銷方案效益分析,協助業務部門優化方案,并就方案涉及的財務政策及時與業務部門溝通;在執行階段,跟蹤營銷方案的運作,分析存在的問題,提供必要的幫助;在總結階段,分析營銷方案的效果,特別是將達成情況與原預估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差異,查找原因,提出優化建議,配合營銷手段創新。
2.說別人聽得懂的話
財務不是“高大上”,基層財務人員要學會用通俗的語言講解專業的財務問題,這樣才能接地氣、有人氣,才能真正參與到公司的決策中去。如果我們嘴上每天掛著“賺取保費”、“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應收款”這樣的專業術語,講一些大家聽不懂的話,又怎么會有人愿意和我們在一起。曲高和寡、應者寥寥,何談參與公司決策。如何講別人聽得懂的話?舉個例子,我們給機構負責人匯報其他業務收入情況時,我們就不能簡簡單單在“其他業務收入”科目下列示一個數字,而是應該告訴他行銷輔助品買了多少錢、培訓費收了多少錢,這樣會更加清楚明白。
當然,懂與不懂是相對的,對于像“預算執行率”、“管理費用”、“業務費用”這樣的詞語我們不能一味回避,而是應該做好解釋工作,別人的“財務專業能力”提高了,我們的溝通也就更順暢了。
(三)具備外部協調溝通的能力
保險公司三級機構面臨著工商、稅務以及保險行業協會、保監會等政府機關的監督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提供財務數據往往成為必然的選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基層的財務人員具備一定的稅務知識并且要熟悉公司的會計數據以便做好外部協調溝通工作。
1.掌握稅務知識
稅務管理是基層財務人員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個月我們都要申報納稅與稅務機關打交道。掌握稅務知識將讓我們與稅務的溝通更加順暢。這些知識包括,個人所得稅的知識,特別是涉及到員工的工資薪金所得和涉及到業務人員的勞務報酬所得部分;營業稅的知識,要了解哪些產品是交稅的、哪些又是免稅的、哪些是需要預繳稅金的,因涉及到預繳,還要掌握退免稅的知識;另外,還有企業所得稅的知識,雖然保險公司屬于集中繳納單位,三級機構不涉及到交稅的問題,但各地國稅局仍有稅務監管權,基層財務人員需要掌握所得稅的知識以便做好溝通解釋工作。
2.熟悉會計數據
有一種觀點認為,集中核算后基層財務人員只要掌握財務管理的知識而不需要學習會計知識、不需要掌握核算的規則。其實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特別是保險公司這樣財務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企業,面對大量“系統自動生成”的數據(包括業務系統傳入的財務數據、保險公司總部統一計提的保險準備金、統一計提的營業稅金等),基層財務人員往往有些“懵”。 作為公司財務信息的提供者如果我們自己不了解、不明白我們提供的數據,面對監管部門這樣的信息使用者我們如何讓對方信服。因此,集中核算后,我們更需要加強學習,掌握公司會計核算規則,熟悉會計數據的來龍去脈,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做好外部的溝通、協調工作。
參考文獻:
[1]任正非. 任正非: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J]. 中國企業家,2009(7).
[2]王剛. 集團公司會計集中核算初探[J].會計之友,2011(36).
[3]俞雅紅,方芳.財務人員職能轉型升級的路徑探討[J].上海國資,2012(5).
(作者單位:合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