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
[摘要]當今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網絡傳播的主要受眾——大學生,他們的網絡素養直接影響著價值和行為取向。利用好網絡,大學生的生活將受益無窮,反之會使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掉入無底深淵。通過調研本文總結出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對策
一、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
1、網絡的使用率較高,自我約束能力較差
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學生中有76%的學生將網絡視為最喜歡接觸的媒體,有80%以上的學生每天花1-3小時上網。但是,大學生上網主要用于聊天者占34%,用于玩游戲者占28%,用于查資料者占30%,其他占8%。如此看來,62%的大學生上網從事與學習、工作無關的活動,說明大學生在使用網絡上缺乏自我約束性。
2、年輕沖動盲目跟風,辨別能力有待提高
大學生在學校集中生活,上網頻率高且訪問站點集中,當遇到重大事件或突發事件時,敢于表達、勇于質疑,易于形成網上網下互動,但由于心理不夠成熟,人生閱歷較淺,對網絡信息的真偽和性質缺乏辨別和分析能力,多是對吸引眼球的語言和嘩眾取寵的做法產生興趣,從眾心理導致人云亦云。
3、網絡防范警惕性差,法律意識亟待強化
大學生尚未完全形成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閱歷淺,法律意識不高,容易受到網絡謠言等不良情緒的煽動。如在多起網絡人肉搜索事件中,有的網友誤當做被搜索者,手機和家庭住址等私人信息都被公布在網絡上,更有甚者不堪壓力,自殺身亡,這已涉嫌侵犯他人隱私,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
4、道德責任意識下降,價值觀念容易偏差
一些大學生樂于在網絡上宣泄情緒和寄托感情,而網絡的虛擬性,也讓大學生誤認為可以免除道德約束和承擔責任。例如,一些大學生采取極端的網上攻擊行為,宣泄情感,導致校園事件波及社會,造成問題復雜化;有的沉迷于網戀,同時和幾個網友交往,形成錯誤的愛情觀;有的肆意抄襲網絡文章,侵犯他人知識產權,助漲了不良學術風氣;有的瀏覽暴力、黃色等不健康網站,身心受到負面影響,價值觀也發生扭曲。
二、提高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對策
培養大學生網絡素養,需要社會、學校、個人三方面共同努力,齊抓共管,不斷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
1、社會方面
一是加強行業自律,網絡從業人員要堅持開展自查、互查和自糾行動,堅決清除有害信息,堅決做到不發布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有害信息,不傳播謠言和虛假信息,不提供不健康的內容和鏈接,努力塑造中國媒體守法誠信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輿論宣傳,定期開展網絡媒介素養的社會宣傳活動,讓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大學生了解提高網絡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加大信息透明度,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類主流機構設立專職發言人,及時澄清不實信息,使大家得到充分、透明的信息反饋,消除謠言、謊言滋生的土壤。
四是加強社會調研,建議各級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同時也鼓勵相關的公益性組織和社團對我國網絡素質開展調查,并對大學生等重點人群有所側重,及時公布調查結果,研究制定措施,提高人民群眾尤其是大學生的網絡素養。
五是完善法律法規,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公眾的網絡行為,通過法律手段使那些散發不良信息、虛假信息的人受到應有的懲罰。
2、學校方面
一是創造健康的網絡環境,通過開設網絡素養教育專欄、舉辦培訓班、設立網絡素養教育咨詢點等多種方式,創造積極健康網絡環境;通過校園局域網、遠程教育平臺、豐富多彩的社團主頁等網絡平臺,推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文化產品,為他們提供健康的媒體空間。
二是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學教師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網絡修養,一方面學校重點開展對網絡素養教育專任教師的培訓,大力推動教師網絡素養的普及工作;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關注大學生網絡輿情,把握學生輿情動態,做好學生輿情引導工作。
三是設立合理的網絡素養教育課程,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立不同的課程體系,明確網絡素養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使網絡素質教育成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同時注重將網絡素質教育參透到不同的課程教學中。
四是建立健全校園網絡輿情監督機制。分級設置網絡輿情監督員。針對一般性的網絡輿論,要知曉、能判斷、有回應,對網絡群體性事件要做到有預案、有應對、有措施。而對于特殊性的網絡輿論,一定要做好搜集和整理,及時匯報,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
3、個人方面
培養對網絡信息的敏感程度,對網絡信息能夠有特殊的、敏銳的捕捉力,能夠捕捉真實信息,增強對網絡信息的判斷能力;對網絡信息保持長久的注意力,對有價值的信息保持足夠的專注度,對信息的積極態度形成一種習慣性傾向。
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完善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是長期漸進的。對于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問題,應持續關注,努力創造健康、安全的綠色網絡氛圍,努力提高大學生辨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