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
——以沈陽現代制造服務學校為例
沈陽現代制造服務學校 張莉
專業文化是對一個專業的高度概括,是專 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一個專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底蘊所在。職業院校專業文化的構建必須以企業文化為支撐,必須服務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通過怎樣的方法和途徑把專業文化和企業文化對接,把專業素質內化成一種素養、一種品質、一種道德和一種習慣,是現在很多職業院校共同研究的一個課題。
物流服務與管理 企業文化 專業文化
沈陽現代制造服務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全日制中專,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開辦于2007年,現已成為遼寧省重點建設和發展的專業。多年來,該專業發展以人為本,通過深化校企合作,不斷吸納優秀企業文化的精髓,提升了專業文化內涵的建設,構建了具有企業特色的“以企業文化做強專業,以企業文化培育學生,以企業文化服務社會”的專業文化體系。
企業的文化理念就是企業管理的靈魂,物流企業從所遵循的經營哲學和管理實踐中總結提煉出的企業文化理念都是圍繞“敬業、誠信、規范、合作、創新”這些核心價值觀拓展出來的。因此,作為直接服務于物流企業一線崗位的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理應接受和認知物流企業這些文化理念的核心價值觀,并將其作為本專業的一種精神文化,將其融入到自身專業的學習和專業發展之中。
1.1 將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滲透在教育教學全過程,精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步認同物流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并主動遵照物流企業的價值觀來提升和深化自身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自覺維護物流企業的形象,形成專業習慣,這是專業文化建設的歸屬,也是專業文化建設的關鍵。
沈陽現代制造服務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探索出了“聽、看、問、行動、反思”多元化的教位,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自覺成為專業文化的踐行者。
“聽”是學校在認真調研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開展的一些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讓學生找到自己的方向,通過開設企業領導講座、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等方式,增強學生對物流專業的了解,讓學生明確專業素養發展目標和專業學習目標,激活學生學習的熱情。
“看”是學校加強同相關物流企業的合作,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進入實訓基地進行實訓,讓學生切身感受職業崗位的工作情境,通過實訓,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學生對專業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問”是指學生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采取口頭咨詢和網絡交流等形式,隨時向教師詢問,以便能夠及時獲得職業生涯、專業等方面的解答。
“行動”是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對照專業學習行為規范的要求,不斷調整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并逐步養成專業行為習慣。
“反思”是學校針對學生學習、實訓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觀摩專業活動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思考自己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有哪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從而正確地評價自己,不斷按照專業行為規范的要求糾正自己的行為。
1.2 深度校企合作貫穿于專業建設全過程,精細培養企業需求的人才
擴大校企合作范圍,深化校企合作內涵,提升辦學理家、技術能手深層次地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和課程結構創新的全過程中。
(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要準確把握培養方向,明確培養人才層次的知識能力的職業性、就業崗位的基層性、人才類型的技能性。從專業培養目標、專業素質要求上,緊緊依托企業文化理念的內涵,如嚴明的組織紀律、良好的團隊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實效的工作效率等。把企業這些文化理念的精髓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始終,讓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明確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同時也讓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團隊協作精神,恪守職業道德。
(2)課程體系的構建,通過調研、歸納、排序、重組、設計了“三系統”融合的項目體系。目標是進一步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技能、學會思考、學會生存和學會生活,滿足不斷發展中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構建與就業崗位工作任務緊密聯系的專業課程體系;建立服務專業教學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課程體系;形成學生良好身心素質、人文素質、職業基本素質、創業意識等德育拓展體系。實現理念上由教程向學程轉變;價值取向上由學科、知識本位向職業素質、能力本位轉變;方式上由“教師、課堂、書本”老三中心向“學習者、職場環境、教育資源系統”新三中心轉變。
(3)課程結構的創新,通過“七步法”構建專業項目教學模塊。以活動項目為主線,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技能為向導,以崗位任務、工作流程為核心,按照職業能力目標化、工作任務課程化、課程開發多元化的思路,設置若干工作任務,形成13個教學項目,并將每個項目模塊具體實施內容劃分為綜合職業能力要求(包括操作技能、實訓基地使用情況、職業素養及配合的講座、職業資格認證)、考核方式、項目進程、文化素質項目、德育教育等。打破了專業課、文化課、德育課的界限,進行項目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同時進行職業素養、文化基礎等各個方面的綜合教育。
物流企業要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來打造優秀的企業形象,目的就是要展現企業的內涵,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在專業建設上吸納企業文化精髓,吸收企業文化元素,以此來增強專業文化的韻味,營造企業性文化氛圍,也是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一個重要方面。
2.1 構建專業的實踐環境,打造逼真的職場氛圍
為了能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企業形象和工作環境,我們在專業實踐環境的布置上,因勢利導地融入了企業文化元素,精心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首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在教學樓、宣傳欄、走廊等處張貼各種企業文化宣傳展板,處處體現企業文化的氛圍,讓學生時時感知企業嚴謹規范、愛崗敬業的工作環境。
其次,在實訓基地的硬件和軟件建設上積極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蒞臨指導,盡可能貼近企業工作實際,營造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模擬供應鏈運作過程中的計劃、采購、生產、銷售等環節,把企業工作流程、生產順序、操作要領、安全規程、注意事項、管理制度等制成圖表懸掛在顯著位置,時刻提醒參加實訓的學生按照規定的要求操作,加深學生對物流定義及內涵的認識,依據崗位職責進行模擬崗位實訓,接觸實際物流企業的相關使用設備及業務流程,讓學生體驗不同角色的業務操作,熟悉出口商、進口商、海關、銀行等多個角色的業務操作流程,使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讓學生分小組完成平置倉庫、全自動倉庫、貨架倉庫、電子分揀庫操作實訓,深入了解物流作業流程,明晰職業崗位的標準和要求,在實踐中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以縮短就業時的適應期。實訓室內張貼實踐操作要求、優秀師生的圖片、學生實踐成果等,以此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穩固專業思想、激發專業學習熱情、產生專業學習的動力,為學生頂崗實習提供物質保障。
2.2 模擬企業的崗位任務,貼近實際的工作評價
聘請企業專家參與設計實訓任務,指導實訓技能點,采用任務驅動法組織實訓教學,將課堂搬進實訓基地,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突破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穿著工作服,按照實習崗位的不同教師教授不同的知識,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結合起來,學生邊學習理論知識,邊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指導教師在旁進行適時指導,一旦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問題,教師立即幫學生查找原因,指導學生如何避免錯誤的發生,這樣的教學環節豐富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教學方式上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幾個人一組,有問題小組內可以互相交流,教師在一旁加以指導,面對學生學習能力不一、實踐能力不一等諸多因素,指導教師要摸索出一套盡量貼近實際生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程序,以滿足學生個性化教學的需求。在實訓教學中要采用全過程動態評價模式,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評價,同時要注意對學生情感體驗、身心發展的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學習小組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角度、多層次的評價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變學生被動學習為學生主動學習、變教師單獨講授為師生互動教學、變傳授知識模式為激勵學習模式、變釋疑教學為設疑教學、變普通課堂教學為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品質和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學生創優創新的精神,極大地促進學生職業素質和能力。
企業的管理制度是企業發展的根基,借鑒企業標準化的管理制度,汲取企業優秀的管理經驗,是規范專業行為文化的依托。
3.1 采用先進的“5S”管理模式,規范學生專業行為
在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創建和發展中,除了傳統的針對實習訓練的有關制度、操作規程、安全文明生產要求之外,還應在教學實踐的管理中,提倡和采用企業的“5S”管理模式,模擬企業的現場環境,進行仿真管理。這種管理模式的實行,對學生的行為、心理素養等的培養,都是行之有效的。
實踐證明,“5S”管理模式的借鑒,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明顯地改善學生的精神面貌,使其煥發出一種強大的活力,對自己的工作盡心盡力,并帶動改善了意識形態。真正實現了“人人積極參與,事事遵守標準”的行為約束力。
3.2 引能工巧匠進課堂,增強學生專業歸屬感
專業行為文化建設的目標和理念,只有經過教師的反復教育實踐,才能逐漸形成行為習慣,才有可能用文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形成個人內在的品質和群體文化,最終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來熏陶和感染學生。走進課堂的能工巧匠們用自身積累的工作經歷和經驗,用自覺形成的行為規范,讓學生感知專業成長的魅力,引領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熟知企業的管理模式及評價體系,從而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吸引力,讓學生從主觀上提升自己,從根本上增強自己對專業的歸屬感。
總之,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對接,是把握一個專業發展方向的基本方法,更是打造一個品牌專業的有效途徑。將企業文化的精髓注入到專業建設中,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關注學生的職業成長、重視學生的職業價值。學校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還將在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對接上繼續探索,繼續完善,以期與企業共同培養出價值共守、情感共流、思想共通、命運共擔的優秀人才。
[1] 占德千,張炳林.企業文化構建的實證性研究——對四個不同類型企業的調查與分析[J].管理世界,1996 (05).
[2] 馬呁.論企業文化在高職專業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07).
[3] 黎永泰.試論企業文化的兩種基本類型[J].經濟體制改革,2001(01).
[4] 李永平,呂玲.融入企業文化構建高職職業素質教育體系[J].職教論壇,2009(18).
[5] 屈智敏.企業文化類型與創新[J].企業經濟,2003(12).
[6] 趙常林.企業文化的五種基本類型分析[J].中外企業文化,1999(04).
[7] 吳清華.企業文化融入財經類院校校園文化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0(09).
[8] 莊梅蘭.淺析企業文化在中職學校專業教學的滲透[J].教育前沿:理論版,2008(8).
[9] 高狹.專業教學中滲透企業文化的實踐與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1(18).
[10] 袁衛忠.企業文化在專業教學中的滲透初探[J].現代企業教育,2010(10).
[11] 宋威.企業文化與專業文化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21).
F252.24
A
2096-0298(2015)11(c)-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