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融資體制創新推動臨沂市經濟發展的問題研究
臨沂市委黨校 郁萬青 王春玲
投融資體制創新是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本文從投融資體制創新的視角出發,通過對當前臨沂市的投融資制度、主體及方式進行具體分析,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對如何通過投融資體制的創新,推動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投融資體制 創新 臨沂市
投融資體制是包括投融資活動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和管理方式在內的總稱。投資仍然是決定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投融資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當前,實現臨沂市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必須通過投融資體制創新推動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突破。
2015年前10個月,臨沂市固定資產總投資為20545.8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了3個百分點。根據相關部門的分析,目前臨沂市不僅在投資總量、增速、人均投資方面與周邊前列城市的差距在拉大,而且和后列城市相比,相對優勢也在縮小。同時,高耗能行業投資仍然呈現總量大、占比高、增速快的特征。因此,創新投融機制,合理調整投資結構對推動臨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有利于實現政策對接,開拓城市建設資金來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近年來國務院、省政府相繼出臺了諸多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公共基礎設施的政策,各地市也因策利導,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例如,濟青高鐵、重慶機場建設等項目的建設過程都體現了投融資模式創新的重大成效。因此,充分利用國家對相關重大項目的扶持政策,根據區域發展定位建設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創新投融資方式積極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是臨沂提升城市建設水平、促進經濟結構轉變的關鍵環節。
1.2 有利于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推動“三引一促”工作進展
面對臨沂工業大而不強,產業層次低的困境,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引資、引才、引技”為抓手,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支柱產業的發展,既要有外來資金、技術、管理的促進,更需要本地產業的配套支持。而目前臨沂的支柱產業投資強度不大,一方面資金真正落實的企業、產業少;另一方面未能形成和本地企業的一體化發展,難以形成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這就需要我們創新投融資體制,充分發揮投資對臨沂經濟的拉動作用。
1.3 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臨沂市民營企業發達,民間投資占比達到90%以上,但是民間投資方向狹窄,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而且金融資本支持力不強。因此,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導向作用,積極引導全市民間資本投向基礎設施領域、戰略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等,加大政府對本土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和貸款優惠,既是抱團取暖的有力舉措,也是提升本土民營企業產業層次、技術水平、管理經驗的重要方式。
1.4 有利于化解地方債務危機,建立健康持續的財政收支結構
健康的財政收支結構是保證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良好運行的基本條件。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基礎設施項目實質上仍是政府獨家投資,過寬的投資范圍不僅使各級政府為獲取基礎設施投資資金而大量負債,政府債務風險問題日益突出,而且造成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對臨沂而言,一方面,面臨著化解債務風險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傳統的財政收支結構和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因此,通過創新投融資體制,建立健康的、持續的財政收入支出結構,是保證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目前臨沂市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融資仍以政府為主,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土地財政和統收統支。傳統投融資體制存在的諸多弊端和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集中體現為以下幾點。
2.1 投融資體制機制不夠完善
簡政放權后,臨沂市取消下放了一大批審批事項,但是在基建項目審批上,仍然存在著項目審批繁雜,審批環節多、耗時長,缺乏有效的政府服務、完善的政府規制和管制機構等問題,為社會資本的進入設置了難以突破的“禁區”。而且,民間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領域還缺少法律保護,這也使得很多社會資本對此持觀望態度,不敢輕易地投入進來。
2.2 投融資平臺不夠完善
當前,臨沂市投融資平臺少、規模層次低,管理機制不完善。目前所建立的政府性平臺企業,更多地側重于單純的投融資或建設,建設資金由財政統籌統支,平臺企業只忙于項目投融資建設,不介入建成后項目經營,沒有資產運作和投資滾動經營支撐,建設投資成本和后期收益不能有效匹配,嚴重影響了平臺企業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
2.3 投融資結構不合理
投資結構方向決定了經濟產業結構的方向和框架。目前,臨沂市不僅投資總量不足,而且,在投資結構上也不夠合理。工業投資在產業投資中的比重下降,遠低于其他周邊地市水平;作為農業大市,農業投資只占全市投資的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個百分點。與之相反,房地產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卻高達28%,且增速不斷加大。這種不合理的投資結構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桎梏,不創新投融資結構及方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將成為空談。
2.4 投融資渠道窄,方式少,面臨法律適用性問題
當前,臨沂市的投融資渠道較為單一,資金來源主要還是政府的財政支撐以及銀行貸款和國債基金等,過度依賴財政安排和銀行貸款的后果,必然造成融資結構不合理,融資資源不可持續,融資風險加大,融資中短期居多,還款相對集中,財政負擔壓力增大。目前雖然出現了很多新興的投融資模式,但是,由于受法律法規的制約,新型融資方式難以發揮作用。
按照國家對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要求,臨沂市應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以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為目標,著力破除投融資體制中的弊端,建立持續、健康的投融資體制。
3.1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應理順法律法規的內部聯系,進一步取消阻礙市場發揮作用的行政審批事項,建立投資項目的負面清單,凡是企業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的投資事項,原則上取消審批核準;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建立公開、公平市場準入條件,依法平等開放投資領域,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投資進入交通、能源、金融、市政基礎設施等行業及領域;完善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對于國家和省、市沒有明確必須由市級審核批準的事項,進一步下放到區(市)縣核準,進一步規范土地、規劃、環評、節能等前置要件審批核準權,推行并聯審批,提高行政審批的效率。
3.2 健全政府的投資決策機制
在投資決策和監管方面,可成立投資決策委員會,對重大投融資項目充分醞釀、專家參與、民主決策。加強項目前期研究論證,重點對重大項目建設的必要性、規模及標準的適度性、投資匡算合理性等方面進行評估和論證;借助各領域專家和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力量參與決策咨詢;強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監督,完善重大項目稽查制度,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管理;建立重大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重大項目決策以前以適當方式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和建議;逐步建立政府投資項目責任追究制度,對政府投資項目決策失誤、違規實施、監管不力等行為,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責任。
3.3 完善政府投融資平臺建設
改造或組建國有控股的城建投資有限公司,是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重組,依市場法則進行投融資,實現“投資——經營——回收——擴張”的良性循環。建立相對獨立的法人治理結構,以現有資產作為政府投資股本,并吸引社會民間資本參股,重組城建投資有限公司,充分發揮資本、資金的聚集作用。
3.4 創新投融資方式
調整財政性投資方式,對競爭性領域產業存在市場失靈的特定環節,研究由直接支持項目改為更多采取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予以支持。創新項目融資方式,突破“一靠財政,二靠銀行”的傳統思維定式,根據資本市場發展態度,努力拓寬社會公益項目和城市基建項目融資渠道??梢钥紤]利用PPP,BOT或BT的方式,引進國外資本參與可收費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與經營采用產權置換的方式融通基建項目建設資金。如用道橋冠名權、公共場地廣告經營權等產權換取道橋的建設資金或公交站牌的建設維護資金。以及對城投公司資產重組,包裝上市,到資本市場融資。
[1] 丁蕓.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4(8).
[2] 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 促進全市政府性平臺企業做大做強[EB/OL].四川經濟信息網,2014,9.
[3] 安洪海,等.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J].經濟研究參考,2011(65).
F207
A
2096-0298(2015)11(c)-1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