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麗莉
【關鍵詞】初中化學 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作業 生活化實驗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118-01
生活化教學是指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一種教學方式。當前,“生活化”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已經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當中。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化學教學也應當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化學素養。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化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內容與其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枯燥的化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有利于學生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人教版化學教材雖然介紹了很多生活中的化學現象,但是要讓學生真正有所體會,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將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人教版化學教材九年級上冊安排了介紹空氣的相關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各種與空氣有關的化學現象進行思考。比如:空氣中的氧氣非常重要,氧氣供給動物、植物的呼吸,也支持可燃物的燃燒等;任意排放的有害氣體造成空氣污染,進而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氨氣可以作為焊接金屬的保護氣,在工業生產中還可以用來制作氮肥;等等。教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空氣,使學生意識到化學就在身邊,學習化學十分有意義。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挖掘教材內涵,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將化學問題生活化,使學生意識到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對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析教材,找出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例如,化學與生活生產的聯系:碳酸飲料、碘鹽、食醋等生活用品的化學知識;易燃易爆物安全常識等。化學與社會的聯系:煤礦瓦斯爆炸事故、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化學與環境的聯系:溫室效應、酸雨、臭氧空洞等。教師將化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進行教學,有利于引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化學學習活動中。
二、設計貼近生活的化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化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載體。因此,將化學實驗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用化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有利于增強學生應用化學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化學實驗的設計,給予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從中感受化學實驗的魅力。例如,在開展蠟燭及其燃燒的實驗時,有的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定的認識,只不過并未將實驗操作上升到理論層面;有的學生在生活中觀察過蠟燭燃燒的過程,知道蠟燭燃燒時火焰的特點以及蠟燭熄滅時冒出的白煙。通過操作實驗,學生對蠟燭燃燒實驗的認識會更深刻,并對化學實驗產生興趣。在開展化學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實驗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驗內容,如在學習《淀粉》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米湯和碘酒設計“白紙顯字”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學校、社區有哪些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做法,在找出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請學生設計符合學校、社區環保要求的方案,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開展化學實驗中,教師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內容,有利于學生理解化學知識,開闊視野。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業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作業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作業,有利于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自主學習,獲得感悟。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生活化作業,比如,需要區分食鹽和白糖這兩種物質,可以采取的方法有:(1)分別添加稀鹽酸進行鑒定;(2)分別在兩種物質中加水進行溶解。需要區分合成纖維和天然纖維這兩種物質,可以采取的方法有:(1)分別燃燒兩種物質,聞氣味;(2)觀察兩種物質的色澤。類似這樣的作業,能夠令學生感覺這不是在做題目,而是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生愉悅的心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此外,家庭小實驗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化作業形式,教師根據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利用家中的廢舊物品開展家庭實驗,如利用家里的物品除去茶杯中的污漬。只要教師引導有方,就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化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化學教學生活化體現了新課程注重與生活聯系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學習化學,并自覺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