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斌
(寧夏鹽池高級中學,寧夏 鹽池 751500)
高中學生體質現狀分析及轉變對策
馬文斌
(寧夏鹽池高級中學,寧夏 鹽池 751500)
高中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是關系到提高民族素質和培養優秀人才的基礎工作。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質是教育部門和學校及廣大體育工作者所面臨的緊迫任務。本文對學生體質現狀進行了調查和詳細分析,目的是為了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研究對策,為學校今后的體育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高中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發展對策
一直以來,升學壓力大、睡眠不足成為影響中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特別是沉重的課業壓力,使得學生鍛煉的時間減少,導致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因此,增強高中學生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是提高民族素質和培養優秀人才的基礎工作,是高中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
我校成立於2009年,幾年來在學生身體素質檢測工作中,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場地不合格、器材不標準、方法不當、重視程度不夠等。為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高中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以及生長發育規律,促使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本文通過實際調查,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研究對策,以期對以后的體育教學和訓練提供依據和借鑒。
筆者首先通過對2012年度我校學生分年級、性別、樣本數的綜合評定等級人數比例進行了統計,得出如下結論:超重、肥胖學生分別為180和88人,占調查對象的7.1%和3.5%。男生超重和肥胖率分別為7.6%和3.7%,女生分別為6.6%和3.2%。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近45%的學生身體形態有待改善,這些都與平時生活習慣欠佳,缺乏體育鍛煉有關系,應引起我們的充分重視。然后,又對2012年度我校學生身體技能及身體素質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表:

2012年度我校學生身體技能及身體素質評價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肺活量指數優秀比例為14.2%,不及格比例為8.1%。這說明我校學生心肺功能指數是比較低的,需加以警戒;耐力項目男生優秀率只有1.6%,女生優秀率只有2.76%,不及格率分別占22.4%,和13.7%,說明我校學生耐力素質很差;坐位體前屈總體優秀率3.5%不及格率高達17.3%,反映出我校學生柔韌素質非常差;立定跳遠的優秀率是3.6%,不及格率則高達25.5%,這反映出我校學生的下肢力量十分差。
1.學校體育場地器材不足是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之一,我校2009年成立2010年搬入新校區運動場在逐步建設中。體育活動場地器材不足,體育教學無法正常進行。有關體育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2.教育體制評價系統出現了問題,這是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重要原因。對于學校工作的評價,存在片面性。教學質量高(不包括體育教學)+升學率高=好學校;升學率高=好校長;教學質量高=好老師。因此,學校教師千方百計利用空堂、自習、節假日等給學生補課已獲得較高的教學效益。越到高三時間越緊,體育課沒人重視,課外體育活動取消。
3.家庭經濟條件優越也是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之一,現在的高中學生95%以上的學生從過去走路上學的習慣轉換成坐車騎車(電動車)上學。表面上看節省了學生上學的時間,但是卻減少了學生鍛煉身體的寶貴時間。同時條件的優越豐富了人們的餐桌,但膳食的不均衡引發了身體健康狀況的失衡,造成了肥胖等現象。
4.在現階段高考制度下家長及社會對教育的認識存在偏頗是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另一原因,學生家長為了讓子女擺脫“面向黃土背朝天”的難堪局面,為了子女出人頭地,他們普遍認為體育活動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在高中階段不讓孩子參加體育活動。
5.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和手機普及也是影響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學生閑暇時間沉迷在網絡中,不能參加體育運動。
1.學校管理層和學校體育工作者要重視學生身體的健康,要加強兩課(每周兩節體育課)兩操(每天的早操和課間操)一活動(每天的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和管理。
2.學校要確保學生陽光體育活動每天一小時,落實國家學校陽光體育有關要求,加強場地的建設和器材的配備。積極開展大課間能便于場地、器材不受限制的體育活動,多搞小型體育競賽,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興趣,養成和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
3.體育老師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并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在加強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傳授和基本能力培養的前提下,盡量使學生掌握那些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健身知識與技能,為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和終身從事體育鍛煉打好全面的基礎。
4.體育教師還要加強對家長進行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教會家長如何去合理安排一周的營養科學搭配,尤其是健康成長的食譜,從而減少超重人靈敏。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編委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尚保春.《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中丞待解決的問題[J] .中國學校體育,2005 (3) :6-7.
G635.5
A
1671-864X(2015)12-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