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英
高職院校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向美英
企業對會計人員的動手能力尤為看重。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能提高學生的實操,做到零障礙上崗。但本課程在開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職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高職院校;會計模擬實訓;問題;對策
會計是一門專業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高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所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等重要,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實現教、學、做合一。但傳統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知識碎片化,動手能力差。因此在課程體系改革和教學實踐中要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保證學生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以便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
(一)學時安排不合理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主要是在校內會計實驗室、甚至是教室進行,選取企業的一個月通常是12月的經濟活動為資料,讓學生熟悉企業會計處理的基本流程,鞏固專業知識。其融會貫通了大學所有的知識點,包括出納實務、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內容,是這些課程的后續課程。所以該課程通常放在大學最后一學期,可正值學生的畢業季,雖然學生也明了本課程很重要,可面對就業壓力,大多不能心無旁騖潛心學習,只要有面試機會,學生都會棄課去應聘。目前高職院校該門課程的課時多則90學時,少則60甚至48學時,這對于要做完全套模擬企業的賬務處理的高職學生來說,課時安排遠遠不夠,學生實訓往往會囫圇吞棗,沒有時間去消化,最終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二)實訓課本質量低劣
會計綜合實訓課本種類繁多,良莠不齊。提供的資料信息,有的與實務嚴重脫節;有的經濟業務簡單,不具有代表性與典型性;還有的漏洞百出,前后沒有嚴密的勾稽關系。再者內容過時,沒有與時俱進。如課本上印制的許多原始憑證如仿真的支票、承兌匯票、進賬單等,實務中早已多次更新翻版,不再使用;印制的報表,實務中亦早被淘汰。類似現象不勝枚舉。大多課本內容“重核算,輕監督與管理”,缺乏深度與廣度。一般本實訓課本僅僅包括了對經濟業務核算的內容,卻很少提及會計崗位設置、憑證審核、內部控制等;至于稅務籌劃、財務分析,信息加工、整理,為經營管理者服務等完全未提。核算是根本,監督與管理是目標。
(三)實戰經驗豐富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匱乏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需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但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師大多是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沒有實踐經驗,無從指導學生。而且高職院校“重科研,輕教學”。所以從考核的指揮棒上講,一些老師曾感嘆,“教學是良心活,更重要的是課研”。常常是老師疲于應付上課,而花更多精力完成科研任務,再無時間與精力去參加社會實踐。
(四)實訓環境仿真性不夠
大多高職院校會計綜合模擬實驗室的設施很簡陋,有的無真正實訓室,而直接在教室。僅僅購買一些必要的憑證、賬簿、報表,至于公司財務機構設置、人員分工合作、與外單位發生的經濟往來時票證的傳遞,報稅、銀行結算等都無從體現,仿真性不夠。
(五)考評機制不完善
系統、正確地考核與評定學生的實訓成績,是實訓教學過程中重要環節。實行科學、嚴格的實訓考評制度,有利于促進、鞏固教學效果,是提高實訓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課程考評方式,一般在實訓結束后,同學上交已完成的一整套憑證、賬簿、報表資料,由老師來打分,結果有些主觀隨意性。一來是憑印象如學生的出勤率、上課時認真與否;二來是看實訓成果是否完整、字跡工整與否。因實訓內容相同,實訓是獨立完成還是抄襲得來,無從可知,可能造成認真實訓的學生分數反而較低的不公平現象。
(一)合理安排學時
本課程是聯系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課程。為提高學生實操能力、鞏固所學理論知識,加大課時安排,最好能達至120學時;企業因會計資料機密性等因素,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而本課程是基于工作過程開設的一門實踐課程,相當于是學生上崗前的操作培訓,是強化實踐環節的一種很重要的形式,彌補學生不能真正去企業實習的缺憾。為了讓學生既能完成實訓而不受就業等干擾,最好前置至倒數第二學期。
(二)完善實訓課本體系
本教材不僅應涵蓋會計核算內容,還應包括稅務籌劃、財務分析、財務預測等,以確保實訓能與企業經濟活動的一致。目前本實訓重在培養學生的核算能力。因此,建議本教材不僅要有核算的訓練,還要注重監督與財務管理能力的培養。另外,綜合模擬實訓教材還要具有廣度與深度,選擇的業務具有典型性。
(三)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
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必須要有一只質量過硬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首先,硬性規定教師必須到企業實踐,將其作為重要指標對教師進行考核,降低科研考核指標,“重教學,輕考研”。只有老師實戰經驗豐富,才可能培養出動手能力強應用型人才。其次定期聘請企業高級會計師、財務人員來校做報告,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最后應聘請一些來自于企業且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來校兼職,主要承擔本課程的內容。
(四)仿真模擬實訓環境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就是把企業實際業務進行提煉,去感知會計處理流程。應該為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條件。
首先,角色仿真。通過內部分工,分設財務科長、記賬、出納、業務員等崗位,讓學生在實訓中,分工協作地處理會計事項,一個循環完成后,再進行崗位交換,使學生體會不同會計崗位的工作特點,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其次,環境仿真。會計模擬實訓應在專門的會計實訓室里完成,為了仿真企業存、取、貸業務及企業間經濟往來業務通過銀行結算,可以設立多個制造企業,幾個商品流通企業,兩個銀行,每家公司均按一崗一人分設。所以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從事會計實訓活動,根據經濟業務在這些公司中傳遞憑證,并到模擬的銀行去辦理結算業務,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后,過程仿真。會計模擬實訓教學法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因為同學在以后的工作中并不是孤立的,需同有關人員與單位打交道,所以通過各種印章的簽章,憑證的填制、傳遞、審核以及賬務處理的全套工程,使學生對于會計核算的全過程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五)改進考評方式
為了改變前述不合理方式,可采用實訓過程抽查法與綜合打分法相結合。實訓過程抽查法就是在學生實訓過程中,將實訓內容建成資源庫,在實訓期間不定期對每個學生隨機抽取,讓其對已完成的部分現場處理,直至得出預期結果,現場考核才算完成。可以督促學生平時認真獨立完成實訓任務,另外還可發現學生在哪個知識點存在問題,及時查漏補缺。所謂綜合打分法是由任課教師、學生本人、學生干部一起組成進行評議,任課教師的評議占1/2,學生本人1/4,學生干部1/4,共同形成考核結果。最終成績由平時與期末組成,平時成績占百分之五十,其構成由考勤、實訓過程抽查得出的成績組成(占比偏大一些);期末成績占比百分之五十,由綜合考核法得來。使得最終的實訓成績公平、合理、客觀。
只有真正認識到當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綜合模擬實訓的欠缺,才能不斷的探索、改革、完善與創新,培養出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1]肖瑞利.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思路[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6).
[2]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