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
運用刺猬法則做好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管理
劉昕
如何正確把握輔導員和管理類學生的距離,這是許多大學輔導員老師共同面對的難題。本文從“刺猬法則”中得出啟示,在管理類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必須走出與學生“親密無間”的誤區,做到“親密有間”,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管理類學生的健康發展。
刺猬法則;高校;學生管理
科學家為了研究冬季刺猬的生活習慣特別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把數只刺猬放到了戶外,讓它們接受寒風的洗禮,這些刺猬在寒風的猛烈攻勢下被凍得全身“哆嗦”,為了避免被凍死,這些刺猬只好逐漸靠攏,但靠緊后,又發現刺猬很快就“分道揚鑣”,原來是因為受不了對方的長刺,可天氣非常寒冷,它們只能又向彼此靠攏,但靠緊后,它們又“分道揚鑣”,幾經反復,刺猬們終于找到了彼此之間合適的距離,這個距離既可以讓刺猬們相互取暖,又不會被對方的長刺刺痛。這就是非常有名的“刺猬法則”。
著名的刺猬法則告訴我們的實際上就是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心理距離效應”。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高校的學生管理中,是指高校輔導員老師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應時時處處與學生保持一種既親密又保持適當距離的關系,即“親密有間”的關系。在工作中,高校輔導員老師與大學生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既有利于順利開展工作,又能獲得學生的尊重。
首先,運用刺猬法則會讓輔導員在工作中保持人格魅力,有利于管理類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魅力是由綜合因素來決定的,其核心是一種吸引人的力量,利用好這種力量,不但會提高自身的修養,更可以讓工作事半功倍,學生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刺猬法則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必須保持適度的心理距離,如果一個高校輔導員老師每天和學生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學習等方面都進行全面的交流,彼此之間沒有心理距離,無話不談,雖然這會讓師生之間彼此增加理解,增強親密度,但這樣“親密無間”的相處方式,會讓輔導員老師暴露自己在性格等方面的缺點(弱點),大幅降低輔導員老師的人格魅力,這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非常不利。如果一個高校輔導員老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能夠保持好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輔導員老師能夠及時出現,在學生經過努力取得成績的時候輔導員老師能夠鼓勵和贊揚,在學生犯錯的時候輔導員老師保持很強的原則性,公私分明,公正處理,不但維護了紀律的嚴肅性,同時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善用刺猬法則會讓輔導員在工作中保持人格魅力,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其次,運用刺猬法則會讓輔導員在工作中樹立威信,有利于管理類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辭海》對威信的解釋是“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有威嚴那么就會讓人敬畏,有誠信人們就愿意跟隨,凡是想要讓人信服的人,必須同時具有威和信,即威嚴和誠信。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高校同樣具有嚴肅的校規校紀,需要每一名大學生遵守,輔導員老師是管理者,理應是校規校紀的堅決捍衛者,試想一下如果一個高校輔導員老師每天和學生無論是生活、工作還是學習等方面都進行全面的交流,彼此之間沒有秘密可言,雖然這樣可以增進兩個人的感情,但這樣的關系已經明顯超越了師生之間的關系,當學生犯錯的時候,輔導員老師不能秉公處理,在學生中的威信則會大大削弱,非常不利于今后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高校輔導員必須要有威嚴。“言必信,行必果”,作為一名大學老師,輔導員不能毫無原則的隨意答應學生的事情,既然答應了,就必須要做到,只有這樣,輔導員老師才能在學生中建立自己良好的信用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得到學生的充分信任,非常有利于做好學生的管理和思想引導工作。因此,善用刺猬法則會讓輔導員在工作中樹立威信,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第三,運用刺猬法則會讓輔導員在工作中保持原則性,有利于管理類專業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作為一名輔導員,我本人特別希望能夠走進學生,但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好一個度,如果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過近,輔導員老師對學生的敬重、關切和信任最終會變成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放任不管,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記得韓非曾經說過,天下少有“自直之箭,自圓之木”,也少有“自善之民”,高校的學生工作也是如此。現在多數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萬千寵愛讓他們不受拘束、喜歡自由,難以理解輔導員老師的良苦用心,相反,他們會利用老師的同情和信任去放任自己,尋求身心的自由。當學生做了錯事,他們會編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解,博得輔導員老師的同情和諒解。有時,輔導員老師出于對學生的同情,答應了他們,久而久之學生管理工作的原則性、嚴肅性就會慢慢的喪失,最終導致惡性循環。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有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戴高樂十余年的總統工作中,幾乎所有機構人員的任職年限都沒有超過兩年,他這是在有意與下屬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的處事法則讓戴高樂的各項治國主張都能夠順利實施。高校輔導員老師在工作中必須與學生保持適當的心理距離,當遇到原則性問題的時候決不能退讓,時間長了,學生也就慢慢接受了。
第四,運用刺猬法則不僅有利于管理類專業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校輔導員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決不能“親密無間”,保持適當的距離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學生和輔導員老師之間總是沒大沒小,那么輔導員批評和教育學生的嚴肅性將不復存在,學生管理也會隨之變得非常被動。大學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階段,是一個學生從校園步入社會的過渡階段,是激發潛能、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要載體,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如果在大學階段學生犯了錯誤,輔導員老師因為礙于情面等因素,采取默許的態度,這會讓學生心存僥幸,不能認識錯誤的嚴重性,甚至以后還會變本加厲的犯錯誤,這不但破壞了學校的校規校紀,更是阻礙了學生的良性發展,或許會害了學生的一生,所以輔導員老師處理問題時決不能心慈手軟好說話,而應該對在校學生盡到教育的責任,就算不能教育成棟梁之材,起碼也要教育成人,成為一個能明辨是非、遵紀守法的人。《三字經》上有句話:“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學生不嚴格教育是教師懶惰的表現。學生思想還不成熟,或許會一時感激一個心慈手軟的輔導員,但當他走上社會,增加了人生閱歷之后,他會一輩子埋怨一個要求不嚴的老師。因此,善用刺猬法則,與學生保持“親密有間”的距離,不僅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刺猬法則”告訴我們,高校輔導員老師與學生之間最好的心理距離應該是不遠不近、若即若離的距離。在維護學校規章制度等原則性問題上,高校輔導員應該站在學生管理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暫時擱置私人感情,堅持原則,秉公處理,不能姑息縱容,這樣才能讓學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起到教育、引導的作用。在學生表現突出、取得榮譽的時刻,高校輔導員應該大力贊揚,及時鼓勵,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刻,輔導員老師應伸出援手,主動關心、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只有輔導員老師與學生之間保持適度的心理距離,才能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贏得學生們的贊譽。
[1]朱鄭.把握師生距離的尺度[J].現代教學,2009年第Z1期.
[2]陳月忠.師生距離,多遠為美[DB/OL].http://www.wjsszzx. com/website/news/newsview.asp sid=1412.
[3]韓保席.師生交往距離———“度”的把握[DB/OL].http: //www.zxs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 ArticleID=3383.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