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梅
摘 要:初中歷史是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基本學科之一,對于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初中歷史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更加注重教學與學生實際情況的結合滲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通過相關教學措施的實施構建一個完善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綜合分析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并基于實踐教學經(jīng)驗提出相關可行性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困境;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方式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深化,初中歷史教學也應做出相應的轉變。但是,現(xiàn)狀之下,多數(shù)中學并不重視歷史教學工作,不看重歷史學習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只是采用簡單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成為束縛學生發(fā)展的因素。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在歷史教學與學習中都存在一定的困境,其效能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那么,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才能通過改革來突破初中歷史教學的困境,是我們應該重視且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困境
1.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對于中學而言,升學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教學目的之一。因此,傳統(tǒng)教學理念之下學校與教師更加注重對語數(shù)外的教學,從而在教學資源的分配以及教學投入方面出現(xiàn)明顯的傾斜。而歷史作為文史性學科,通常被認為是只要通過背誦就能得到高分,因此,其教學改革以及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就呈現(xiàn)出滯后性。除此之外,在教育不斷改革發(fā)展的浪潮中,文史性學科逐漸被市場經(jīng)濟體制認為是實用性極低的學科,在中學教學中,其從屬性的副科地位也始終未得到改善。在這樣的社會及學校背景之下,中學歷史教學面對著雙重困境的夾擊,很難取得大的突破與進展,這也是當前中學歷史面臨的首要問題。
2.歷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升
正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根深蒂固、歷史學科的不被重視導致其師資力量逐漸弱化,從業(yè)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仍有很大的提升進步空間。不容忽視的是,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自身的知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質量。在當前的中學中,有一定數(shù)量的歷史教師并非專業(yè)出身,歷史課由其他學科教師“代勞”,為了完成工作量與工作任務而不得不教授的一門學科。這就導致教師在歷史教學中的投入非常有限,且在客觀環(huán)境下可能有心無力。部分并不符合教學標準的人員進入歷史教學領域,整體上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必然會嚴重影響教學成效。
3.教學方式滯后,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非歷史專業(yè)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不會教,不知道怎樣入手,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能只是簡單地讀教材。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面對本就較為枯燥的歷史知識更加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教學方式的滯后,還體現(xiàn)在教師掌握不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且部分可能成為無用功。教師的教學與時代發(fā)展的脫軌還體現(xiàn)在沒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學生積極性得不到調動,課堂教學氛圍就會很差,認真聽講的學生數(shù)量有限,課下在歷史學習中投入的時間就更少。師生之間沒能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成為當前中學歷史教學面臨的又一大困境。
二、突破初中歷史教學困境的策略與建議
1.轉變傳統(tǒng)理念,重視歷史學科地位
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科的地位,因此,要突破歷史教學當前的困境,就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歷史作為培養(yǎng)中學生綜合能力、豐富其視野、轉變其思考問題方式的重要學科。筆者認為歷史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對于學生情操的陶冶與思維的升華起著重要作用。在這樣的教學觀念指導下,學校與教師才能在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來解決當前的教學問題,這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必要前提與基礎。同時,要注重歷史學科的深厚人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融入素質教學的理念。
2.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的問題必須盡快得到解決。解決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的準入門檻,為教師隊伍的質量提供一個完善的保障機制。另一方面,作為中學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師的職業(yè)培訓,而培訓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專業(yè)講座以及交流會等形式為教師輸送專業(yè)前沿知識與信息,通過教師之間交流溝通平臺的搭建,有利于教師之間互相學習可行的、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方式,對于整體歷史教學質量與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
3.運用創(chuàng)新方式,重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的運用,重點之一就是轉變傳統(tǒng)師生課堂教學地位,要以學生為主,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教師則位于從屬地位,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與幫助。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具體教學方式有:小組合作學習、差異化教學等。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就需要運用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影像、圖片以及聲音,通過多重視聽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筆者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來看,初中歷史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與阻礙,因為歷史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所具有的學習價值與學科特性都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時,要注重歷史學本身的特性,并與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程度與學習能力相結合,制定出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筆者相信,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將會得到很大提升,學生也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亞靜.淺議初中歷史教學困境及其突破[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3).
[2]孟慶全.如何突破初中歷史教學的困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