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雨萍,馮素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06)
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微創手術已在臨床廣泛開展并被醫患雙方所接受。雖然有研究認為婦科腹腔鏡手術后腸動力恢復較開腹手術快[1],但由于麻醉藥物、手術創傷、術后腹腔內CO2氣體殘留以及術后活動受限等原因,部分患者胃腸功能不能如期恢復,出現腹脹、惡心嘔吐、排氣排便停止等腸麻痹癥狀,不僅降低了患者舒適度,更增加了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腸黏連、腸梗阻等并發癥的風險,甚至可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2]、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因此,促進患者術后腸道功能的早期康復是婦科手術患者順利度過術后恢復期的關鍵。在快速康復理念的影響下,國內外許多學者在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預防術后腹脹方面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多種干預方法。本文就近年來相關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腹部或非腹部手術后,因腸道動力障礙、胃腸道內氣體和液體蓄積,導致腸內氣體傳輸變緩和術后排便延遲,稱為術后腸麻痹。術后腸麻痹是術后腸道協調運動的暫時性中斷,其持續時間也是腸道功能恢復的時間,是決定患者術后康復的主要因素之一。隨著麻醉藥物抑制作用的減弱、術后時間的延長等,患者胃腸道功能將逐漸恢復,其最先恢復的是小腸,術后數小時內即可蠕動;其次是胃,約24~48h;最后恢復功能的是結腸,約48~72h[3],整個胃腸道功能一般于術后3d可基本恢復正常。
2.1 術前胃腸道準備不理想 婦科腹腔鏡手術前腸道準備的目的是避免術中損傷,促進術后腸功能恢復,降低圍手術期并發癥。術前胃腸道準備主要包括禁食以及腸道清潔。各種原因導致的禁食不規范、清潔腸道不徹底或方式方法不正確,均可能影響術后胃腸功能的及時恢復。
2.2 麻醉方式 腹腔鏡手術多采用全身麻醉,麻醉誘導期面罩正壓給氧,不適當的高壓氣流可導致腸道脹氣[4]。同時,術后體內殘留的麻醉藥物一定程度上抑制腸蠕動,從而加重腹脹程度。
2.3 手術刺激 腸道是子宮附件的鄰近器官,手術操作可使鄰近腸道受到機械刺激,也間接引起機體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多,兒茶酚胺可通過抑制胃動素、胃泌素的分泌而影響腸功能[5]。同時手術應激,可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對小腸運動產生抑制[6]。
2.4 CO2人工氣腹 腹腔鏡手術過程采用CO2行人工氣腹,CO2被腹膜吸收,可造成局部環境酸性改變,導致內臟神經損傷而抑制胃腸蠕動;手術時間越長,CO2的腹膜吸收越多,所造成的高碳酸血癥更促進了腎臟分泌H+與重吸收HCO3-,導致機體代謝性堿中毒,間接引起低血鉀而引起或加重腹脹[7]。
2.5 低血鉀 細胞外液的鉀離子濃度對神經沖動傳導起著決定性影響。低血鉀可引起腸蠕動減弱或消失,從而引起或加重腹脹。譚衛紅[8]研究證實,血鉀濃度低于3.5mmol/L的患者腸蠕動較血鉀高于3.5 mmol/L 的患者恢復慢。而術前術后大量輸液、術前禁食、術后恢復正常飲食緩慢是導致圍手術期低血鉀的常見原因,使得圍手術期低血鉀現象屢見不鮮。
2.6 心理因素 住院期間精神過度緊張和外界環境改變的雙重刺激,可使患者腸道發生生理性改變,并產生相應的臨床變化,影響患者排氣[9]。
2.7 其他 術后疼痛、輸液、留置導尿以及心電監護等常使手術患者術后活動受限,影響胃腸功能的恢復。
3.1 規范術前腸道準備 術前腸道的合理化準備對術后腸蠕動的恢復及術后腹脹的減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婦科腹腔鏡術前腸道清潔方法有傳統灌腸法和口服導瀉法兩種。傳統灌腸法已沿用多年,腸道清潔效果已在臨床實踐中得到證實,但由于操作繁瑣、肛管插入不當可致直腸黏膜損傷[10]、部分患者灌腸時難以忍耐而致灌腸失敗以及電解質紊亂等缺陷,目前已逐漸被口服導瀉法所取代。而口服導瀉法藥物選擇品種多樣,其中國產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是我國新一代口服全腸道灌洗液,其腸道清潔效果滿意[11],是目前婦科領域廣泛使用的腸道準備方法。但服用前,護理人員應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強調腸道準備的重要性,協助配好服用量,指導服用方法和時間,避免過快飲入而致惡心、嘔吐、腹脹等[12],或自行延長服用時間而影響腸道清潔效果。對個別不宜行該方法的患者,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清潔腸道。
3.2 術后早期康復鍛煉 有研究表明[13],腹部手術后的患者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可以早期下床活動。早期下床活動通過體位的變化,可引起腸道反射而促進腸集團式蠕動,加快腸內容物的排出[14]。秦秀芳等[15]通過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12h拔除導尿管的研究證實,早拔導尿管可以使患者早期起床活動,腸蠕動恢復更快。西方國家對手術后患者早期康復鍛煉極為重視,多數醫院配備有專業理療師團隊,專門負責圍手術期患者術后康復指導。腹腔鏡術后患者的早期活動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6h內可指導家屬協助患者床上雙下肢被動活動,每小時數次,6h 后鼓勵患者床上翻身,做一些輕微的動作,如雙上肢伸展、屈腿運動和抬腿運動等,術后1d鼓勵患者床邊活動,從床邊站立到扶床行走再到室內散步,活動量由少到多,2~3次/d,15min/次;也可教會患者一些適合腹腔鏡術后患者使用的專用康復操,使患者術后康復鍛煉更加系統化[16-17]。
3.3 加強術后飲食管理 術后6h進食流質、排氣后進食半流質飲食的過渡式飲食方案臨床上已沿用多年。而婦科腹腔鏡手術與其他腹部手術相比,其手術范圍多限于盆腔器官,而且術中常采用頭低足高位,使腸管滑向上腹部,手術干擾胃腸道相對較少,因此許多學者對該飲食方案提出了新的觀點。張萍芳等[18]對6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于全麻清醒后即給予進食半流質飲食,結果證實早進食能有效促進胃腸蠕動的恢復,甚至有研究認為經腹手術后患者首次飲食即恢復為普通飲食有利于胃腸功能恢復,且是安全可行的[19-20]。盡管如此,到目前為止仍缺乏可參照的權威性指南,婦科腹腔鏡手術后飲食模式的改進尚需進一步的探討。
3.4 采用非藥物干預刺激腸道功能
3.4.1 腹部按摩 患者取仰臥位,暴露腹部皮膚,按摩者在手心滴康撫精油后,輕輕按揉患者小腹3min,再以患者臍為圓心,按順時針方向畫圈按摩患者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3min,注意手法輕柔,避開患者手術部位[21],注意觀察患者表情、意識,注意傾聽患者主訴,如有異常,立即停止按摩。同時,術后24h 行體位指導[21],患者可采取俯臥位,頭低腳高,使臀部高于胸部,每次30min,2次/d;或患者平臥位,在患者臀部墊一軟枕,使殘留的CO2氣體擴散至下腹部并吸收。
3.4.2 咀嚼口香糖 Schuster等[22]嘗試給胃腸外科患者術后咀嚼口香糖,一方面直接通過迷走神經反射,另一方面間接通過促進胃腸激素的釋放及增加唾液和胰液的分泌而促進胃腸激素的分泌和胃腸動力,從而有效加速胃腸功能的恢復。近年來,國內也有該方法的研究報道。楊廣清等[23]將婦科微創手術患者16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于麻醉清醒后即給予咀嚼無糖口香糖,與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結合早期功能鍛煉)比較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上述研究存在觀察指標不夠全面等問題。另有研究結果顯示腹部手術后咀嚼口香糖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有促進效果,但單獨使用并無顯著影響[24]。因此,咀嚼口香糖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還有待進一步的認證。
3.4.3 中醫療法 腹腔鏡術后,CO2氣腹后濁氣壅滯于中焦不能下降,阻滯于腹部而引起腹脹。足三里是全身性強壯穴,具有理脾胃、和胃消滯功能。徐學森[25]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行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維生素B1足三里穴位封閉,可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降低腹脹的發生。穴位按摩能夠調和局部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減輕腹脹。韓葉芬等[26]也指出,按摩足三里等穴位并輔以艾灸,作為無創性護理手段,可有效防治腹脹。但以上療法專業技術性較強,普遍實施可行性較差。足浴亦是中醫特色的外治方法之一,是通過水的理化作用及藥物的治療作用,配合足底相應穴位的手法刺激,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目的。高志英[27]通過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采用溫水足浴,有效縮短了患者手術后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該方法操作簡單易掌握,但對術后尚需臥床的患者使用不方便。
3.5 適時藥物干預
3.5.1 術后早期補鉀 術后常規檢查患者血鉀濃度,及時發現低鉀現象,維持血鉀在正常范圍。自手術日開始嚴密監測血鉀濃度,并根據測得的血鉀值結合患者的體質量、尿量、進食及嘔吐情況等決定補鉀總量。對于術前血鉀濃度偏低和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加強術后觀察。
3.5.2 藥物納肛 納肛法是指將藥物塞入肛門,一方面通過直腸黏膜吸收藥物,使藥物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藥物通過刺激直腸壁上的感覺器,將來自直腸的信號向上傳遞,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應以達到排出糞便的治療作用,這在倫雪萍等[28]的研究中已得到證實。該方法操作簡便,無不良反應,但由于制劑頭部較短,注入肛內深度短,不能刺激、潤滑直腸深部,故不能將腸道內空氣全部排盡。卡孕栓為PGF2a衍生物,在產科用于預防產后出血。孫蓮蓮等[29]認為卡孕栓用于治療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同樣有效,這為治療腹腔鏡術后腹脹提供了新的選擇。該研究為卡孕栓(0.5mg)在胃腸動力方面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但何種劑量的PGF2a衍生物其促胃腸動力的作用為最優目前尚無定論。
3.5.3 西甲硅油口服 西甲硅油是一種穩定的表面活性劑,即聚二甲基硅氧烷,可改變消化道中存在于食糜和黏液內氣泡的表面張力,并使之分解,釋放出的氣體可以被腸壁吸收或通過腸蠕動而排出。Chen等[30]對局部黏連性小腸梗阻進行了非外科手術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表明本品可有效、安全和簡單地預防腹脹,減少麻痹性腸梗阻的發生。此后,陳萍等[31]在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中的研究也發現,患者術后腹脹發生率及腹脹程度均明顯輕于對照組,腸蠕動恢復及肛門排氣的時間明顯提前。西甲硅油聯合磷酸鈉鹽液口服除了能較好地預防術后腹脹,還能解決磷酸鈉鹽口服導瀉法后術野充滿氣泡的缺點,而且對糖尿病患者和營養障礙患者亦適用[32],但由于應用于臨床時間尚短,其安全性及臨床應用價值有待進一步研究。
3.5.4 中藥治療 加減六磨湯由木香、枳殼、烏藥、檳榔等12味藥組成,有行氣止痛、扶正通腑之功效。郭偉堃等[33]研究證實,術后口服六磨湯能促進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有利于術后康復。
3.6 加強心理干預 婦科手術常涉及女性內、外生殖器官的切除,患者除具有一般手術患者共同的心理特征外,還具有女性特有的心理反應。護士應充分了解患者所掌握的疾病情況和對手術的期望,細心觀察患者情緒和心理變化,以便于采取相應的心理疏導措施,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情緒和不愉快的感受,共同探討疾病的應對方法,引導其創造積極、自信、合理的信念。
心理因素、術前胃腸道準備不理想、CO2人工氣腹、麻醉抑制等均能影響婦科腹腔鏡術后胃腸蠕動的恢復。術前加強心理干預、規范腸道準備,術后通過早期康復鍛煉和飲食干預、及時采取刺激胃腸蠕動的非藥物方法并適時地進行藥物干預,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術后腹脹,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鑒于藥物使用可能發生不良反應、中藥刺激胃腸道、靜脈輸液增加護理工作量等,護理人員應從影響患者胃腸蠕動恢復的不良因素著手,注重中西醫結合護理,并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個體差異、疾病特點等多因素綜合考慮,盡量選擇適合患者的以預防為主的多聯合方法,以減少術后腹脹的發生,促進患者及早恢復。
[1]楊繼梅,岳東瑞,劉格琳.腹腔鏡與開腹婦科手術后腸動力恢復的比較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10):1024-1026.
[2]胡蝶,馮素文.婦產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護理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4,13(4):331-333.
[3]袁凱濤,石漢平.術后腸梗阻(腸麻痹)的病因與預防[J].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2010,4(6):588-591.
[4]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11-1012.
[5]Zhang LM,Wang AM.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gynecology[J].China Journal of Endoscopy,2004,10(4):16-18.
[6]Kuo CP,Jao SW,Chen KM,et al.Comparision of the effects of 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 and injection vein infusion with lidocaine on cytokine response postoperative pain and bowel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ic surgery[J].Br J Anaesth,2006,97(5):640-646.
[7]鐘為民,諸紀華,王珍華,等.腹腔鏡下后腹膜腫瘤切除患兒8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1):24-25.
[8]譚衛紅.手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影響因素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0,8(20):54.
[9]邱慧彬.精神心理因素與功能性胃腸疾病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1,17(14):2143-2145.
[10]葉旭紅,陳向華,葉挺.灌腸后直腸黏膜損傷27例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12,11(6):542-543.
[11]王蓓,莊小英,崔向真.等.改良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口服法對腸道清潔度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08,7(4):302-303.
[12]Belsey J,Epstein O,Heresbach D.Systematic review:adverse event reports for oral sodium phosphate and polyethylene glycol[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9,29(1):15-28.
[13]Kirk L,Warren E,Conor P,et al.Delane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recov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owel resection[J].Arch Surg,2008,143(11):1098-1105.
[14]邱錫堅,許美華.早期護理干預對子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1,26(18):40-42.
[15]秦秀芳,朱小貞.婦科腹腔鏡術后早拔導尿管對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4):293-295.
[16]汪永堅,唐婭琴,鄭愛玲.簡易排氣操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0,9(8):706.
[17]周亮君,陳霞萍,胡巧巧,等.自編配樂康復操對腹腔鏡子宮肌瘤術后患者快速康復的效果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4,26(2):232-234.
[18]張萍芳,周立,席淑華,等.婦科腹腔鏡手術后早進飲食的探討[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3):1-3.
[19]Pearl MD,Martina M,Michael L,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regular diet as the first meal in gynecologic oncology patients undergoing intra-abdominal surgery[J].Obstet Gynecol,2002,100(2):230-234.
[20]Wu L,Griffiths P.Early postoperative feeding and abdominal gynecological surgery[J].Br J Nurs,2005,14(1):42-46.
[21]周玲玲.體位活動指導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9):850-851.
[22]Schuster R,Grewal N,Greaney GC,et al.Gum chewingreduces ileus after elective open sigmoid colectomy[J].Arch Surg,2006,141(2):174-176.
[23]楊廣清,楊小梅,伍春蘭,等.咀嚼口香糖對婦產科微創手術后病人胃腸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上旬版),2011,25(2):311-312.
[24]任彥,秦曉云.咀嚼口香糖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0):4-5.
[25]徐學森.足三里穴位封閉促進婦科腹腔鏡手術胃腸蠕動功能恢復效果探討[J].中國醫療前沿,2013,8(22):57.
[26]韓葉芬,賴麗娟,李礪,等.穴位按摩聯合艾灸防治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0,25(16):49-50.
[27]高志英.護理干預對促進婦產科腹腔鏡術后胃腸道蠕動功能恢復的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2):172-174.
[28]倫雪萍,陳嬌香,黃貝玉,等.開塞露塞肛用于食管癌根治術后腸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3,11(10C):2804-2805.
[29]孫蓮蓮,郭碧輝,林小兵.卡孕栓用于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32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167-168.
[30]Chen SC,Yen ZS,Lee CC,et al.Non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rtial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with oral therap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AMJ,2005,173(10):1165-1169.
[31]陳萍,王昌雄,金淑美.等.西甲硅油在婦科腹腔鏡術后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3):45-46.
[32]韓桂花,韓品香,蘭小紅.磷酸鈉鹽口服液聯合西甲硅油在婦科腹腔鏡術前腸道準備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4,13(8):765-766.
[33]郭偉堃,黎敏.加減六磨湯防治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70例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1,32(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