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章芳,陳蓓蓓,張敏月,林新丹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溫州 325000)
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AF)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是心房顫動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血栓栓塞性腦卒中,發生風險1.9%~18.2%[1]。文獻報道[2],心房顫動患者5年內卒中發生率達20%。因此如何預防或減少因心房顫動所致血栓栓塞成為熱點。經皮左心耳封堵術(percutaneous closure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PCLAA)是通過使用特制的封堵器使左心耳閉塞,從而達到預防血栓栓塞的目的[3]。此技術為微創,具有操作損傷小,易恢復,安全可靠,術后無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等優點,為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栓塞風險高危以及不適合應用華法林抗凝的患者提供治療新的選擇。2014年10月,本院心內科成功為4例心房顫動患者行左心耳封堵術,效果較好,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例,男2例,女2例;年齡65~79歲,平均72歲;陣發性心房顫動2例,持續性心房顫動2例;其中1例有腦梗死病史18年和癲癇史18年。4例患者心房顫動病史2~3年,高血壓病史2~8年,CHADS2-VAS[4]評分≥2分,HAS-BLED[4]評分≥3分,服用華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均排除各種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患者均為耐受手術者,經醫生詳細講解后自愿接受手術并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方法 PCLAA 在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的引導下進行,根據患者的耐受能力選擇局麻或全麻。本組全部采用全麻方式,常規股靜脈穿刺,建立靜脈通道,在TEE 引導下行房間隔穿刺后,送輸送鞘至左心房,進入左心耳,從兩個不同的體位右前斜位30°+頭20°、前后位用豬尾巴導管進行左心耳造影,根據造影及食管超聲測量左心耳的大小及形態,選擇合適規格的Watchman封堵器,適量肝素靜脈注射,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250s,回撤輸送導管和穿刺隔鞘,露出封堵器,釋放封堵器使其膨脹,填充左心耳,心臟彩超多角度及造影觀察封堵器有無完全覆蓋心耳及有無側漏。
1.3 結果 4例患者均采用Watchman封堵器且手術成功,其中1例患者術后3d行永久起搏器更換術+希氏束起搏升級術;4 例患者術后恢復良好,未見并發癥,均康復出院,平均住院7~32d。
2.1 心理護理 心房顫動患者多有病程較長且經常反復發作,有藥物治療失敗史,加之對新技術PCLAA 治療的了解不深,擔心手術預后,術后存在術側肢體制動、在床上大小便等問題,患者多有緊張、憂慮情緒。因此,護士加強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尤為重要[5]。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過程及具體的操作程序,告知術中術后可能出現的癥狀,詳細介紹相關知識,囑患者閱讀相關宣傳圖畫,特別是該技術的微創性、療效和優點,使患者充分了解術前、術中及術后的注意事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消除緊張與憂慮,保持情緒穩定。經心理疏導,本組4例患者均能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手術。
2.2 完善術前準備
2.2.1 完成各項術前檢查 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尿及糞便常規、生化全項、凝血功能及甲狀腺功能、術前四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影像學檢查包括食管超聲檢查心房有無附壁血栓形成、心臟彩超、胸片等,完善既往病史的系統回顧,詳細的體格檢查及心電圖、動態心電圖等專科檢查。
2.2.2 患者準備 因術后需平躺6h,因此術前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因術后體位改變及創口疼痛導致的排尿困難[6];術前3d每12h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但術晨暫停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避免術中出血[7]。術前1d為患者行手術區常規清潔備皮,備皮范圍為雙側腹股溝部及會陰部;做碘過敏試驗,并準確記錄;囑患者術前1d晚餐飲食清淡,0點后禁食禁水;術前晚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因緊張不能入眠者,遵醫囑給予鎮靜劑;術晨予左上肢留置靜脈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于手術前30 min 遵醫囑預防性地給予抗生素1次。
2.3 術后護理
2.3.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術后給予持續心電、血壓、脈搏氧飽和度監護,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監測體溫、心律、心率、呼吸、血壓、脈搏氧飽和度,每15min 記錄1次,連續記錄4次,生命體征平穩后每小時記錄觀察,特別注意心律、血壓的變化。重視患者主訴,詢問患者有無胸悶、心悸等不適,若出現胸悶、出冷汗、血壓低、心率快、奇脈、心音低等異常情況,警惕并發癥的發生[8],及時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本組1例術后主訴胸悶,呼吸費力,報告醫生,查床旁心電圖,予3~5L/min 鼻塞給氧后胸悶緩解。
2.3.2 穿刺部位護理 本組患者穿刺點均選擇右橈動脈、右股靜脈,因術前、術后均需抗凝治療,且手術時間長、肝素代謝慢,容易出現創口出血及血腫,延誤患者康復。手術完畢拔管后右橈動脈予動脈止血器加壓止血6h,觀察橈動脈搏動,指端血循環及感覺、活動,觀察穿刺點敷料是否干燥,有無滲血,穿刺點周圍有無皮下血腫,若無滲血及血腫,2h后逐漸松解止血器同時觀察有無出血。股靜脈穿刺點拔管后協助醫生局部以手指按壓止血10~15 min,直至確認穿刺點無滲血后以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再用彈力繃帶以“8”字交叉法給予穿刺點加壓包扎,并以1kg 沙袋壓迫穿刺點,囑患者平躺6h,術側肢體制動12h,避免過早活動。定時觀察創口敷料情況,如有慢性滲血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并密切觀察;如有大量滲血,立即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壓住穿刺點,配合醫生再次用彈力繃帶給予加壓包扎,同時定時觀察制動肢體的顏色、溫度,并觸摸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以了解肢體供血情況;12h后患者穿刺處無滲血,無頭暈不適等癥狀,生命體征平穩,鼓勵其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囑其改變體位時動作宜慢,避免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本組1例患者右橈動脈穿刺點有較多滲血,醫生予換藥后未再出血,其余患者未見穿刺點出血及皮下血腫;患者在制動時間到后,逐漸由床上過度到下床活動,無意外事件發生。
2.3.3 應用抗栓藥物的護理 術后6h 遵醫囑給予依諾肝素鈉注射液0.6ml每天皮下注射,及華法林2.5mg 每天1次抗栓治療,并且監測出凝血功能,尤其是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期間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皮下淤斑、消化道出血等,如有以上癥狀出現及時報告醫生給予對癥處理。當INR 升至2.0以上,遵醫囑停依諾肝素鈉注射液。本組患者住院期間未見出血傾向,術后3~5d遵醫囑停依諾肝素鈉注射液。
2.3.4 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 PCLAA 常見的并發癥有心包填塞、心包積液、血栓栓塞、封堵器血栓形成、左心耳撕裂等。心包填塞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可危及生命,早期表現為胸悶、煩躁、氣促、心率和血壓突然下降、意識模糊、X 線表現心影搏動減弱和透明帶等。心包積液癥狀多出現在術后當天至次日,表現為胸痛、氣促,超聲心動圖檢查可確診。術后密切觀察病情并重視患者的主訴,一旦患者主訴不適,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本組患者術后均沒有發生心包填塞,術后當天及次日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均未見心包積液;經過術前充分抗凝,術后嚴密監測患者意識、足背動脈搏動及術側肢體的血循環,術后12h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未發生血栓栓塞;復查TEE 未見封堵器血栓形成。
2.4 出院健康宣教 指導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避免勞累及劇烈運動;飲食清淡,保持大便通暢;嚴格遵醫囑服藥,不可隨意自行停藥,服藥期間如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皮下淤斑及黑便等要及時復診,檢查出凝血功能,以便醫生根據檢驗結果給予調整用藥,不可自行調整;出院后1周門診復查INR 并調整華法林用量,華法林服用45d并監測INR 調整至2.0~3.0[9]之間,45d后門診復查TEE,若無血栓可停用華法林改用阿司匹林0.1g+氯吡格雷75 mg 聯合抗栓6個月,之后單用阿司匹林0.1g服用終身。術后45d、半年、1年 各 隨 訪1 次,1年 后 每5年 隨 訪1次,如出現異常情況可隨時就診。
由于PCLAA 是一項新的治療技術,護士不僅要詳細掌握心房顫動治療及PCLAA 的專科護理知識,熟悉專科操作技術,為接受PCLAA 治療的患者提供準確、有效的護理措施,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技巧與患者交流溝通,從始至終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對這項新的治療技術認可,為患者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術后加強病情觀察,做好穿刺處的護理,注意抗栓藥物的護理,積極預防各項并發癥;出院時給予充分詳細的健康指導并跟蹤隨訪,使患者出院后能做到自我監測,提前預防。
[1]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Camm A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J].Eur Heart J,2010,31:2369-2429.
[2]余飛,劉書旺,郭麗君.左心耳封堵術在心房顫動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3,18(6):409-411.
[3]汪喜梅,劉強.心房顫動卒中預防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5):611-612.
[4]申江.歐洲心臟學會(ESC)心房顫動處理指南(2010年版)新增要點簡介[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10(5):329.
[5]何璐,張玉順.經皮左心耳封堵術預防心房顫動血栓栓塞的應用前景[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5):604-607.
[6]王玨,張瑜.射頻消融迷宮術治療風濕性心臟病伴左心耳血栓心房顫動15 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7):648-649.
[7]陳忠秀,白文娟,饒莉.經皮左心耳封堵術預防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的研究進展[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3,21(4):248-250.
[8]唐萌,劉巖華,陶莉.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早期復發患者電復律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21):48.
[9]王琳,李文靜,居維竹.房顫患者行射頻消融術圍術期抗凝藥的應用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51.